天天看點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在家長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足以看出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期間和孩子緊張的親子關系。近期,南京的一位46歲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被氣到腦梗,進了醫院。這樣的新聞,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了,有網友留言:“認真寫作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贊。究竟怎樣能讓孩子養成自己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首先,合理的作業,有針對性地複習是關鍵。

孩子寫作業,是對學習過的知識的一個複習鞏固。單純的抄寫,會産生厭煩情緒并不奇怪。不同孩子記憶力、了解力有所不同,而老師的作業往往是根據班級大多數孩子的平均水準布置,這就注定會有些孩子寫得很吃力,有的孩子寫得很輕松。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而在學習中太吃力的孩子,往往就會有“畏難”情緒,越寫越拖拉;而寫作業太輕松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看來,短時間完成,跟自己心裡預估的寫作業時間短了些,會不會是“寫作業不認真?”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哪一種,似乎都容易激化家長和孩子的沖突。筆者以為,在學校老師布置作業的基礎上,跟老師做好溝通,合理調整适合孩子的作業,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複習鞏固,遠勝過機械性的複習,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要求孩子。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其次,平衡寫作和玩耍是難點。

“好逸惡勞”是人天性中的一部分,大人尚且要實時對抗這樣的情緒,孩子自然也不例外。相比于寫作業的枯燥乏味,外邊的世界更精彩,更吸引孩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雖然了解這一點,但是苦惱于如何讓孩子知道且接受不能一直玩下去的現實。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

不同孩子注意力集中時常不一樣。孩子在注意力方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标準,采用合适的時間長度寫作業,可以在思想松懈的時候跟孩子約定一個玩耍放松的時長,勞逸結合,既能滿足孩子玩耍的願望,也能提高寫作業的品質。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最後,科學的訓練是重點。

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了事業前途……作為一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怎麼能不在意這件事呢?有些家長甯願放棄自己的一些活動,天天陪着孩子寫作業,希望以此培養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但往往事與願違。

最後大多是養成孩子“被動”寫作業,家長在和不在是兩種狀态。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輔導孩子寫作業,需要科學的訓練,這個訓練,應該是兩面的,一面訓練孩子自己對功課負責,一面訓練家長抽身,居從輔助地位。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往往在輔導作業過程中,不自覺将自己擺在主要位置,督促,檢查,甚至強迫,殊不知,越是這樣操作,孩子越難認識到自己才是寫作業的主體,往往覺得是“寫給父母”,父母要求怎樣就怎樣。

長此以往,在寫作業問題上,孩子沒有目标,也沒有動力,就像是“提線木偶”一般。

46歲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被急救,如何陪孩子高效寫作業?

然而,父母面對“提線木偶”又容易控制不住情緒,惡性循環,就容易出現文章開頭的結局。筆者以為,訓練孩子對自己作業負責,遠比訓練家長及時抽身要相對容易一些。家長朋友還是應該調整好自己的位置,穩定情緒,孩子才有變自覺的機會。

總之,輔導孩子寫作業,家長還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按照孩子的特點,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時間長度。或許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緩解在輔導作業中緊張的親子關系。

今日話題:

你陪孩子寫作業會發脾氣嗎,為什麼?請在評論區告訴大家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