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北陽平遺址F2俯拍(南-北)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北陽平遺址F2西北角炭化木斜梁及椽木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城煙遺址壕溝、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曉燕的報告題目是《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與保護成果》。北陽平遺址位于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西約500米處,現存面積約72萬平方米。2021年度共發現仰韶時期房址3座,清理2座(F1、F2),清理仰韶灰坑10餘座、溝3條,東周墓葬1座。其中,F2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居住面加工考究,儲存完整,儲存的大量種類豐富的炭化木構件,是史前建築遺存所獨有,對于屋頂結構的複原和史前房屋建築屋架結構的研究有重要價值。靈寶城煙遺址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川口鄉城煙村南,2021年發掘共發現各時期灰坑350餘座,墓葬近20座,房址約15座,甕棺近20座、窯址10多座。以仰韶文化早期文化遺存為主,另有不少仰韶中晚期遺存和二裡頭文化遺存。在發掘區南部一處較大型地面式房址周圍分布一圈大型柱洞,推測帶有回廊,應為最早的帶回廊建築。G7、G9是仰韶早期的兩條壕溝,在其之間有兩道平行的牆基(Q1、Q2),牆内外分布有密集的柱洞,部分加工極好,推測應與G7、G9同為防禦設施,可能為早期城址的雛形,對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報告發表于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2021年12月17日上午,河南南陽。】

靈寶城煙遺址

為配合國家重點項目蒙華鐵路建設,2019年4~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發掘了靈寶城煙遺址,發掘面積4600餘平方米。發掘表明,仰韶早期遺存是城煙遺址的主體遺存,仰韶早期聚落整體儲存較好,還發現少量仰韶中晚期、廟底溝二期文化及比較豐富的二裡頭文化遺存,其中以仰韶早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在文化面貌上,這批遺存應屬于仰韶文化早期東莊類型。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柱列式遺迹F13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陶窯Y30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甕棺葬W5

仰韶早期房址發現近30座,以圓形或橢圓形半地穴式為主,另有少量面積較大約20餘平方米的地面式建築,偶見個别方形半地穴式房址。還有少量柱列式遺迹,由柱洞或柱礎圍成圓形或近方形區域,面積大多不超過1平方米,柱洞或柱礎加工十分講究,這類遺迹可能跟倉儲有關。該時期墓葬有一次葬和二次葬兩種。其中以長方形豎穴土坑一次葬最常見,數量達44座,葬式多單人仰身直肢,大多無葬具、無随葬品,僅個别墓葬有穿孔蚌飾或石珠随葬。5座多人二次合葬墓埋葬個體數在5~19人之間,除個别外,其餘皆無葬具。此外,還發現了94座甕棺葬,大多單獨埋葬,也有少量合葬的現象。

此外,還發現仰韶早期陶窯20多座,但多數儲存較差,僅存底部燒結面,或為地面堆燒形式。其中1座(Y30)儲存較好,為豎穴式升焰窯,操作間、火塘、窯室儲存較好,窯室底部一周有11個圓形火眼,是迄今發現儲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窯。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溝G7與G9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多人二次合葬墓M60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仰韶早期半地穴式房屋F33

城煙遺址的發掘,是近年來仰韶早期遺址一次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為研究豫晉陝交界地區仰韶早期東莊類型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仰韶早期聚落内未見明顯的居住區、墓葬區、生産區的區分,沒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也很少有葬具、随葬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柱列式建築特征鮮明,很可能屬存儲糧食的高倉,是糧食存儲方式的創新形式;較多陶窯遺迹及大量燒土堆積的發現,表明仰韶早期聚落可能存在專業化的陶器生産。以往豫西三門峽地區二裡頭文化遺存發現較少,城煙二裡頭文化遺存發現比較豐富,且房址、灰坑、墓葬、陶窯等聚落要素基本齊備,這為研究早期國家社會的底層小聚落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M1出土器物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H580出土器物

==============

北陽平遺址:展示最新考古成果 綻放新顔迎接盛會

記者 單義傑

靈寶城煙遺址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

北陽平遺址發掘現場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靈寶市的北陽平遺址最新考古成果現場,幾名勞工正在鋪設一條瀝青道路,以友善遊客參觀。該遺址将以嶄新姿态迎接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

“如果說中華民族的曆史是一棵參天大樹,那麼仰韶文化就是這棵大樹的根,靈寶北陽平遺址就是大樹根的主脈!”靈寶市文廣旅局副主任科員單戰戰自豪地告訴記者。

陶片多、房基大,古迹氣息濃厚,這是該遺址最新考古成果的顯著特點。現場出土的陶片數量頗多,顔色花紋各有特色,從業人員将它們一片片分開清理、晾曬,随後進行打包存放,已經打包好的陶片在牆邊堆成小山。走進被鋼構房保護起來的遺址發掘現場,5500多年前的古迹文化氣息立刻撲面而來,仿佛一瞬間穿越回仰韶時期。室内一處近200平方米的大型房屋基址赫然呈現在記者眼前,柱洞、門道等基本儲存完好,基址上部分黑色碳化物也清晰可見。

“這些碳化物可能是房屋木質柱子經過時間作用形成,然後遺存下來。通過這些殘留的碳化物可以逆推房屋當時的建築結構,對研究仰韶中晚期房屋建築具有重大意義,這在國内也相當罕見。”單戰戰向記者介紹。

記者看到,遺址四周修建了一圈鋼架,據介紹,鋼架上準備鋪設觀光木棧道。屆時,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在木棧道上行走,近距離感受文物本體,充分體會仰韶時期房屋建築的高水準技術成就。

北陽平遺址位于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西500米處,屬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北長近5公裡,東西寬300到500米,文化層厚度3到5米,略呈“西南—東北”走向,占地70餘萬平方米,有“十裡長街”之稱,具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地位的特點,是三門峽地區仰韶文化面積最大、跨度最長的遺址,同時也是目前國内發現的仰韶時期大型的古文化遺址之一,更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區。

2001年6月,北陽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05年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其先後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100處、“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全國15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庫;2017年11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将北陽平遺址列入研究仰韶文化重點開展工作的遺址。

2020年9月2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靈寶市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展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工作。這次考古發掘不僅是為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獻禮,更是對該地區仰韶文化核心地位的确立,對尋找黃河文化之根、文明之魂具有重要意義,也打開了靈寶這片熱土蘊含的巨大文化寶藏。

2020年10月5日,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等媒體10餘位記者到達靈寶,到黃帝鑄鼎原和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進行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

“北陽平遺址西邊是西坡遺址,那裡有号稱‘中華第一宮’、占地516平方米的特大型房屋基址,在人類曆史文明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北邊是荊山黃帝鑄鼎原景區,是5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定居、鑄鼎祭天、奠定邦國、‘馭龍升天’的地方;三處古迹相距都是4公裡左右,且互相之間有柏油路貫通,形成一個觀摩仰韶文化的‘金三角’,非常适合發展成為研學、旅遊路線。”單戰戰向記者介紹道。

保護與利用,相輔又相成。單戰戰表示,對于遺址文物資源,首先要悉心保護,展示與利用一定要放在保護的後面,所有對文物的展示與利用都要建立在不破壞文物這一前提下,再進行适當、合理的利用。要秉承最小幹預、遠瞻性和不破壞文物本體等原則,對文物進行監測,對輕微的問題及時予以處理,避免出現大的災害。最有效的利用就是把文物資源轉化成旅遊資源,突出北陽平遺址存有特大型房屋基址的獨特旅遊優勢,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當有了一定的遊客量後,不僅可以擴大影響力,而且能夠帶來相關收益,這對更好地保護遺址大有裨益。

正值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曆史節點,靈寶市北陽平遺址不僅将以最新考古成果迎接盛會,也将借此機遇極大提升靈寶在考古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