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德風苑】王旭東:讓古老文物綻放時代風華

一個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清醒勇毅的曆史自覺、深沉堅定的文化自信,融彙古今、聯通中外,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喚醒激活、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今年是大陸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黨的二十大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召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故宮博物院将如何以故宮事業高品質發展為基點,為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添磚加瓦?“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如何謀篇布局?如何進一步讓文物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帶着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以“四個故宮”建設體系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記者:穿越曆史的回響,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要特别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故宮是世界遺産,是中國藏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請您談談做好保護、傳承和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王旭東:2021年黨中央制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明确指出,在文化建設上,大陸意識形态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這些都前所未有地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中國共産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故宮的建築和存藏其間的186萬餘件文物是大陸曆史資訊含量最豐富的、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文化遺産之一,共同構成了其世界遺産價值,在大陸曆史文化遺産中具有突出的、重大的、豐富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文物保護事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滿足人民群衆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天,真實完整地保護并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神聖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國家、對人民乃至對整個世界的莊嚴承諾。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将不斷完善“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努力将故宮博物院建成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

記者: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準,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請您介紹一下如何以“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王旭東:自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故宮人為完整保護故宮及其文物藏品,為實作博物館職能,曆經坎坷,砥砺前行,逐漸形成了宮院一體的博物館格局和“四個故宮”的建設體系。2013年,曆時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啟動,這是建立在“故宮整體修繕保護工程”成功實踐基礎上的。“平安故宮”工程的實施,标志着從“完整故宮”保護出發的故宮保護理念進入成熟階段。在“四個故宮”建設體系中,“平安故宮”是最為基礎和首要的任務。“學術故宮”是故宮博物院事業不斷前行的核心。“數字故宮”是支撐,使文化與科技充分融合、互相支援。“活力故宮”是根本,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現形式。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上司下,在文化和旅遊部黨組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重視支援下,故宮博物院在安防管理、文物保護科技、學術科研、數字故宮、開放服務、陳列展覽、傳承轉化、人才培養和行政保障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2021年,故宮博物院除了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舉辦敦煌與故宮聯展外,新改陳的陶瓷館也向公衆開放。這是建立在故宮文物清點和研究基礎上的首次大規模、全方位的瓷器展。除了一系列線下展覽,面向公衆的雲展覽、雲直播、雲課堂等也在陸續推進。與此同時,在這些看得見的工作背後,許多看不見的基礎性工作,如故宮文物的基礎影像采集工作、館藏文物清理定級工作,由故宮博物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也都在有序推進。

讓文物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

記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将傳統文化内涵創造性凝結于核心價值觀中,使之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曆久彌新,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請您談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如何讓文物走進人民生活。

王旭東: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故宮博物院沿襲多年的管理服務模式。一方面,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率先閉館,減少人員流動,通過雲視聽、雲展覽、網絡直播等文化項目服務公衆,用文化的力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陪伴人們共克時艱。另一方面,通過這些服務,進一步加快文物數字資源庫建設的步伐,加強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這不是一個世界遺産地管理機構能獨自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力量,讓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創意産業等都加入進來,将古老的文物轉化成新時代的文化。

這兩年我們共完成了包括書畫、器物、宮廷文物、圖書等在内的15萬餘件文物的影像采集工作。對于已有600多年曆史的故宮及其收藏的貫穿中華5000年文明的文物來說,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不僅涉及業務部門很多,文物修複的量也很大。可以預見,後疫情時代對旅遊業的影響仍将繼續。對于文化遺産地,相關機構應加大研究力度,挖掘其蘊含的多元價值,進行有效轉化,進而實作文化的引領而非迎合。故宮現在的日接待量已從每天8萬人降到了4萬人,線下接待量的減少更需要我們加大數字化傳播的力度。這些都是我們讓文物活起來走進生活的一些舉措。

記者: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将數字技術作為文化展示的重要引擎,将多年積累的數字資源按照使用者需求進行了重組,獲得了廣泛好評。請您介紹一下文物活化的進展情況。

王旭東:文物活化是“數字故宮”和“活力故宮”建設的重要内容。數字形态的展覽和公衆教育活動,已成為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強化了文物、古建等基礎資料的采集、加工、利用工作,并加強數字展示工作,推動建設智慧博物館。“活力故宮”以公衆需求為根本,通過挖掘文物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并将其創造性地轉化為大衆喜聞樂見的展覽活動、文創産品、影視乃至戲劇作品等,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彰顯文物價值。故宮陶瓷館于2021年5月重新開展,新館在内容主題、展品數量、展示形式、與古建築融合等方面都有大幅度創新。我們對其中20件藏品進行了超高精度數字化展示,觀衆在展廳的觸摸屏上可以任意放大、縮小、翻轉這些藏品的圖檔,還可以在故宮官網的“數字多寶閣”欄目欣賞更多三維陶瓷藏品,在“文物藏品總目”“數字文物庫”查詢到多達8000件院藏陶瓷文物的二維影像。2021年12月,我們在深圳舉辦了“‘紋’以載道——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型驗展”,借助VR、AR技術,觀衆可觀賞高達5.3米的裸眼3D“數字文物”和22倍“高清放大文物”,感受超越實體文物的展覽體驗。同時,我們還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機構出品了“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于2021年9月開啟全國首輪巡演,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濟南、西安、重慶等城市演出50餘場。這是一場唯美的視覺盛宴,劇中既有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現代元素的融入,讓觀衆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以開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曆史告訴我們,隻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請您談談近幾年故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及引進來的情況。

王旭東:近年來,我們積極應對疫情常态化防控帶來的挑戰,雖然赴外展覽和來院展覽都受疫情影響将延期舉辦,但也通過主辦各類線上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實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明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現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博物館形象。2021年10月開始在延禧宮舉辦的“光影共見——駐華使節眼中的故宮”攝影展,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主辦,展出來自19個國家、2個國際組織共29名駐華使節、駐華代表的攝影作品109件,提升了駐華使節的參與度、獲得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2021年哥斯達黎加慶祝獨立200周年。故宮博物院與哥斯達黎加玉石博物館舉辦線上交換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先民的世界——哥斯達黎加前哥倫布時期文物展”,以增進哥斯達黎加人民對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中華文化的了解,也使國内觀衆得以一窺這個中美洲國度的獨特風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我們還舉辦或參與了多場面向境外公衆的主題線上講座活動,介紹紫禁城的曆史、建築、文物以及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世界各地觀衆提供足不出戶了解故宮、了解中華文明的機會。“十四五”期間,不斷加強中外文物展覽交流合作,組織策劃精品展覽,積極引進優秀外展。故宮博物院還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開展了多項合作,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

記者:“文博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博物館,對于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将發揮積極作用。您如何看待“文博熱”?

王旭東:這些年出現的“文博熱”,是時代的産物,也是我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展現。中國的悠久曆史孕育出燦爛的文化,内涵豐富,博大精深,這是很多國家無法比拟的。尤其中國發展迅速,日益強大,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漲,對本民族文化産生強烈的認同和濃厚的興趣。博物館、文化遺産地承載了曆史的足迹、豐富的傳統文化,自然成為了人們追逐的熱點。“文博熱”背後,既展現了人民群衆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産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館展覽教育水準和管理服務意識的不斷提升。大陸博物館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和期待,給人民群衆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有學習前人的禮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博物館需要積極挖掘自身文化價值,包括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和價值理念,從多元視角展示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要創新文化體驗和傳播,拉近公衆和文物的距離。

【采訪劄記】把文博事業融入生命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故宮和敦煌都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保護傳承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彙聚地。

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前,王旭東曾駐守敦煌28年。出生于甘肅農村缺水地區的他,大學畢業如願成為了一名水利技術員,後因保護莫高窟的需要,轉身成為一名文博領域的守護者。從敦煌再到故宮,這一轉身,曆時30年。是怎樣的初心使他30年如一日堅守文博崗位?通過交談我們真切感受到,是心無旁骛的專注,是發自内心的熱愛,是把事業融入生命之中。王旭東強調,文物有曆史、文化、審美、科技和時代五大價值。今天,我們就是要透過這些文物,回望曆史、收獲啟迪,把握時代脈搏,創造新的文化形态,衍生新的審美價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文物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蓬勃發展,從筚路藍縷到行穩緻遠的光輝曆程,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與支援,也離不開代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奉獻,更是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空前提高和國家綜合國力不斷躍升的結果。”在談及保護傳承中華文明時,王旭東堅定地說,站在曆史的新起點,我們要更好地肩負起時代使命,使中華文明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創造出新的時代輝煌。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2年第2期,記者:曹雅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