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因為曆史的悠久,中國絕大多數的城市,都不止有一個名字,過去都有其他名字,而且也還有許多的外号之類的。

比方說南京過去叫金陵、建康、建邺、金陵,也叫石頭城。

北京以前也叫做幽州、大都、燕京、漁陽等等,而北京還有個外号,叫做四九城。

早些年,在北京裡有句老話叫“裡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這其中前半句說的是北京城大緻上的構造布局,這裡的四,說的是北京城四個部分,九,說的是内城的九座城門。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北京的建城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燕國,當時的燕國都城就位于這裡,因為燕國與燕山的存在,也給北京帶去了一個别稱,叫做燕京。

其實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北京都是北方的一座邊防重鎮,是華北平原的屏障。

元朝定都這裡以後,劉秉忠與郭守敬在原本金朝的中都城東北部,建造了元大都,而當時設計了長達3.7公裡的中軸線。

今天的北京内城,主要建設于明清時期,明永樂時代将原本的元大都南城牆向南移動,在舊中軸線上修建皇城與宮殿,之後北京的中軸線也随着城市的擴大而不斷延長。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大多數時間之内,北京城的主體形狀都是四四方方的,基本沒有太多改變,從燕國時期的薊城到後來的北京城,都是四四方方的模樣。

傳統文化裡,這樣的形狀也代表着四平八穩堂堂正正,城中的宮殿跟四合院都是這樣。

在古代,北京有過“四城時代”,剛開始是遼朝的南京,這是在隋唐時期的幽州城基礎上建設的城市,是北京的一城,金朝又建設了中都,這是二城,元代又興建了大都,這是三城。

明清時期,北京城整體上呈現出一個“凸”字的形狀,也就是今天北京的二環路之内的那個一大批區域,直到這個時期,北京城的輪廓也算是正式确定了下來。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對于有些特定的數字,都有不同的解釋說法,至于九,被視作是一個至尊之數,在十進制當中,九也的确是最大的一個數字,象征至高無上。

因為九的地位高,古代通常都說皇帝天子乃是九五之尊,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北京被稱作是四九城,其實也是與此有關,所謂的四說的是北京内城的皇城四門或者北京城的四個部分,而九,說的是九大城門。

皇城四門,說的是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與西安門;内城九門,說的是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德勝門與安定門。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北京的内城有九座城門,而在外城則還有七座,也就是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與東便門、西便門,這就有了所謂的“裡九外七皇城四”之說。

古代的時候,人們非常喜歡九這個數字,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們。

北京城的“九”也分成兩類,北城的上九流,還有南城的下九流,那時候的北京城北邊是皇家宮殿與諸多署衙所在,而南城則是五行八作的草根世界。

整體來說,将北京稱作是四九城,其實就是以前的人對于北京内城、外城與大緻構造的一種描述而已,四說的是北京皇城的四個城門,而九說的是北京内城的九個城門。

為什麼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别代表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