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從先秦時代的西戎、北狄,到後來的匈奴、突厥、柔然,唐朝以後又有契丹、女真、蒙古,曆來,對抗北方遊牧族群的大規模南下入侵,都成為中原王朝的重要任務。

古時候的遊牧民族也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就南下發動戰争,而的确是因為生存的需要,中原地區能夠以農耕、發展手工業等生存,但北方的草原之上,缺乏這種條件。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氣候條件,适合遊牧不适合農耕大緻上以400毫米的等降水量線為界,分成遊牧文明地區與農耕文明地區,在這條等降水量線的北側,降水量比較少,海拔比較高,當地的環境在古代是不适合耕種的。

如今今天有科技的幹預還可以,但在古代,蒙古高原上注定不能出産糧食。

為了生存下去,北方草原上的人便以狩獵、放牧為生,形成了遊牧民族。

蒙古高原上大部分地區都是遊牧族群,而像是在東北一帶,有半遊牧漁獵半農耕的文明,但是在其生活中,農耕僅占一小部分,并非主體,是以仍舊屬于遊牧族群。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靠天吃飯,經常吃不上飯古代不管是農耕還是遊牧,基本上受到人力幹預的程度都很低,往往都是要看天,如果風調雨順的話,自然沒問題,可就怕出現天災。

蒙古高原靠近西伯利亞腹心,這裡常年幹燥少雨,旱災是家常便飯。

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一旦碰到幹旱,那麼牛羊畜群就沒了食物,造成巨大的損失。

農耕地區能夠存儲糧食,但草原上的牛羊一旦凍死、餓死就徹底不能用了,到了冬天的時候遊牧族群就要餓肚子,生存就成為了一個極其巨大的難題。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貿易交換,地位不等先秦時期,其實遊牧農耕的界限并不分明,甚至于在中原地區,都是遊牧族群與農耕族群混居在一起,今天的河南,那時候也生活着大量的戎狄。

混居時代,雙方可以互相交換各取所需,但後來遊牧族群被驅逐北上,彼此之間有了分界。

對農耕文明來說,牛羊等可有可無,但對遊牧族群來說,鹽、米、茶、布是生活必須。

在這種非常不對等的情況下,中原王朝對于貿易交換根本不感興趣,也由此引發了遊牧與農耕兩大文明之間的沖突沖突,既然換不到,那就用搶的。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環境使然,民風剽悍遊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各方面自然條件其實并不好,無法耕種,即便放牧也要轉換牧場去尋找水源,而且冬季寒冷漫長,非常難熬,沒有頑強的生命力無法生存。

這種情況下,養成了草原人勇猛尚武好鬥的性格,隻有強者才能活下去。

草原上那時候不講什麼道德禮儀,一切以生存為先,一切以拳頭實力為主導。

在與中原文明産生聯系的時候,即便是有求于人,草原上往往想到的都是靠武力,而不是坐下來好好談,也因為這方面的緣故,遊牧族群時常南下發動戰争。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從先秦,犬戎進入鎬京開始,到明朝時期瓦剌、察哈爾等一直折騰不休,兩千多年歲月裡,遊牧族群時常南下,成為了中原地區的一個巨大困擾,也始終難以解決。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就在于草原上的條件太惡劣,遊牧族群要靠征戰搶奪生存。

很多進入農耕地區之後的遊牧族群,獲得了好的環境之後,自然也就放棄了原本的生活方式。

整體來說,遊牧族群喜歡發動戰争,主要都是因為生存環境的影響,不僅讓他們形成了剽悍尚武的性格,天生就喜歡動武,而且也讓他們必須靠對外掠取來擷取生存的資源。

為什麼曆史上的很多遊牧民族都喜歡發動戰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