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一直以來,我們把老師形容為園丁,辛勤地澆灌祖國的花朵,

培養孩子們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對社會家庭有用之人。

可實際上,如果孩子是一顆幼苗,父母更需要是那個園丁。

小苗需要澆水、施肥、修剪,才能健康地茁壯成長。

一位勤勞的園丁,容易培養出一個積極健康的孩子,

而一勞永逸、懶惰的園丁必然容易栽培出社會适應不良、心理問題的孩子。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特别是一些父母,為了生計奔波忙碌,不主動承擔父母的教育和引導責任。

認為孩子隻要養着就行,不需要多費心思。這樣的父母,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大局意識。

一旦孩子出現各種不良問題,難免為時已晚,因為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必然後悔莫及!

孩子不僅是祖國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身為父母生命的延續。

當下的生活固然很忙碌緊要,但未來的希望也很重要。

孩子作為家庭的希望,如果父母存在這些問題,就需要注意了。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過度寵溺孩子不自知

任何事情,過猶不及,愛孩子也是一樣!過度的愛就相當于不愛。

小蘭媽媽去接小蘭放學,看到小蘭班的磊磊,坐在幼稚園門口的長凳上,被媽媽抱着嚎啕大哭。

小蘭走過去問了磊磊媽媽,原來磊磊嫌媽媽忘了給他帶零食吃,引起他強烈的不滿,哭開了,怎麼哄也哄不好。

磊磊媽就這麼一個兒子,很寵愛磊磊。

磊磊每次放學,都會向媽媽要吃這個,吃那個,磊磊媽都會無條件滿足他的願望。

小蘭放學有時也會和磊磊一塊走。有幾次見到磊磊和媽媽生氣,邊走邊追着捶打媽媽。

磊磊媽似乎也并不介意。

爸爸背着上學,媽媽哄着放學。磊磊完全就是他們家的心肝小寶貝。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小蘭羨慕極了。

小蘭比較懂事,有幾次磊磊媽還誇小蘭比磊磊懂道理多了。

其實隻有小蘭媽媽知道,孩子哪有懂什麼道理,不過大人不能完全聽孩子的罷了。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有時就像是權力的博弈,在這場博弈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維持住雙方之間的“愛”。

俗話說,父母愛子之心深切,則為之計深遠

但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容易走極端。

畢竟現在不缺物質,也就是以很容易過度滿足孩子。

而在精神上,缺乏适度的引導教育,向孩子傳導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這樣寵溺孩子卻不自知,對孩子的要求過度滿足,對孩子的行為過度關注,對孩子的身心過度保護。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在這樣過度“關愛”的氛圍下長大,會導緻孩子的自我意識過強,過分以自我為中心,變得任性,我行我素。

明明是到了能懂得一定道理的年紀,卻從不考慮當下情境的需要,

比如父母在忙着,卻非要父母陪他做什麼,

不考慮其他人的需要,隻想着滿足自己。

比如爸爸下班很累了,還是要求爸爸背着玩鬧,要出去買玩具。

孩子眼中隻有自己時,為了滿足自身的期待,會不停地提要求。

一旦父母或他人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就會感到憤怒甚至攻擊人,耍賴、哭鬧之類的各種手段都變相使出來,總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這樣的孩子從小被寵溺過度,沒有接受過父母适度地拒絕和否認他們,而習慣了别人必須要滿足自己。

沒得到滿足,就拐不過彎來,執拗崩潰,不自覺地表現出攻擊、被動攻擊或自我攻擊傾向,以此來報複别人。

對孩子缺少平等的關愛

父母對孩子若缺少發自内心的關愛,長期會讓孩子對父母缺少感情上的依戀。

缺乏依戀的孩子一般既不會愛媽媽,又不怕母親,父親還容易缺位。

最近從幾個親戚朋友那裡,都有聽到孩子和母親打起來的事件。

其中一個案例是奶奶去為孫子和他媽媽拉架,結果被孫子一把推開,不小心撞傷了腰骨,住院療養了好一陣子。

想來這樣的事情也讓人唏噓不已。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差不多都是10來歲的男孩,這樣的孩子剛剛長成大半人高,有了一定男性的力量。

之是以會有和母親暴力相向的現象,難免是有一定原因的。

父母在孩子嬰兒期便相伴左右,一般正常孩子會在父母的陪伴中建立起一種感情的依戀關系。

畢竟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就是需要用愛來連接配接的。

但如果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不到愛,或不明顯的愛,那麼就意味着這種依戀關系建立的并不良好。

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以使孩子感受到這份親情之間的愛。

可能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些對孩子的指責、謾罵、冷言冷語等。

當愛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失,長此以往,孩子對這個家庭就會缺少一種心理上的依賴,而心靈也無所依托。

同時,他們對這個家裡的人也會同樣地表現出缺乏愛和尊敬。

因為父母沒有給予他那份愛,是以孩子在對待父母上,也是同樣的方式,“以牙還牙”,

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對父母同樣缺乏了解、尊敬、愛。

同時,如果父親常常以權威的形象出現,用體能上的暴力或恐吓來威脅孩子。

孩子也會模仿這種關系模式。

一旦他體能上感受到自我力量之時,就會無意識地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比他羸弱的人,

比如自己的母親,那個在體能上漸漸處家庭弱勢的一方。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母親沒能和孩子建立起愛與尊重的依戀關系,

父親又用權威暴力對待孩子,給孩子建立了“武力”的榜樣,也就容易出現孩子和母親對打的現象。

也就是說這樣的家庭本身就缺乏愛與尊重,父母本身出現了問題。

但表象問題是從孩子行為那裡呈現出來的。

父母本身的問題,其實也并不是他們的,而是父母的父母存在的問題,而一代代繼傳下來的。

想要終止這些不太好的關系互動模式,目前的這代父母就必須要有所覺醒和改變。

否則,孩子的将來隻是自己的翻版。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過度保護以為是愛

在每一個熊孩子身後,總會有一個亂撐腰的家長。

何以孩子如此能仗勢?因為孩子是最能察言觀色的,一個仗勢的孩子背後,必然有一個不明是非,三觀不正的家長。

豆豆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寵,爺爺奶奶愛的。

最近家裡卻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爺爺來看豆豆,豆豆正好在看喜愛的卡通片,對爺爺也愛理不理。

平時爺爺沒少疼豆豆,見豆豆對自己一點都不親,過去直接輕輕揪了揪豆豆的臉頰。

也許是老年人下手太重,沒注意分寸,也許是豆豆太嬌氣了,一點都不容易别人碰她。

總之這下把豆豆給氣壞了,連聲大喊“疼疼疼!”

并且還“哇哇”地哭了起來,連聲說怪爺爺,認為爺爺打他。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爺爺哄了哄豆豆,後來也隻好無趣地離開了。

豆豆媽媽回家後,豆豆就直接眼淚汪汪地給媽媽告狀了:“爺爺打我!把我這兒臉都打疼了。”

在自己親媽面前,豆豆就像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般,哭開了。

這下子氣壞豆豆媽媽了,電話馬上打給還在外省工作的豆豆爸爸,向豆豆爸告狀。

沒想到豆豆爸爸并不以為然,認為爺爺并不會故意打孩子,而且小孩子揪兩下沒啥的。

這下氣壞一向護子心切的豆豆媽,兩人一下間吵了起來,整個樓棟傳來了豆豆媽的吼叫聲。

其實豆豆媽是出了名的護犢子,愛着豆豆,想保護他。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但面對這樣的愛,豆豆很可能會變成那個以愛的名義而毀掉的孩子。

當父母缺乏正确的價值觀,三觀不正時,就是想愛而不懂愛,用錯誤的愛對待孩子。

父母給孩子撐腰,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而不是在孩子是非不分之時。

隻能說這樣的父母缺乏成長和學習,做人缺少了進取,隻困囤于自己的狹小世界,自我滿足,滿足于自身有缺陷的價值觀。

當父母不吸取新的知識和營養,最終就是毀害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這些表現,自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

孩子需要父母花心思養育和培養,不僅僅隻是供孩子吃喝上學那麼簡單。

在這個假期,難得地和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時光。

也是父母們經受考驗和找回父母那份責任的時候。如何履行好父母這個角色,是每個父母需要思考改進的。

過度給予關注和愛的父母,得把心思多放一點在自己身上,不要那麼慣孩子了。

缺少對孩子的愛和溫情的父母,要學着多關心一下孩子的身體和心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父母的。

而無論哪一種父母,都需要不斷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而不僅僅依靠自身僅有的那點知識,就想把孩子培養好。

這必定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的。

但如果把孩子當作為家庭的希望,無疑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

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