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炎黃文化的基本内容

關起門來讀炎黃筆錄之二

炎黃文化的基本内容

作者 杜選奉

“炎黃”是“炎帝”和“黃帝”的合稱,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始祖。有學者認為:炎帝是“三皇”的代表,黃帝是“五帝”的代表。“三皇五帝”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那個時代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是史前中華文明初創時期的一個漫長的曆史時代。它标志着中國野蠻時代的結束,中華文明開始起步。對此,炎黃二帝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黃帝就是軒轅氏,他所率領的部落聯盟是那個時期,從西部逐漸來到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的。炎帝号神農氏,又号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是對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的尊稱。炎黃文化又可以叫中華文化,是對炎帝文化和黃帝文化的總稱,涵蓋了炎帝文化和黃帝文化的精神和内容。它誕生于炎黃時期,以華夏大地特有的曆史與國情為基礎,各民族互相影響又互相交融,曆經數千年的曆史而形成的文化,屬于國别文化。

讀了高強先生的文章,結合他的觀點認為:狹義的炎黃文化指的是炎黃時代(它主要包括史前時代、傳說時代)的文化。廣義的炎黃文化指的是中華文化。廣義的炎黃文化過于寬泛,容易與中國傳統文化混同;狹義的炎黃文化受時代局限,不能涵蓋整個炎黃文化。是以,結合了狹義與廣義的中義的炎黃文化,指的是炎黃時代的文化以及對炎黃傳說進行闡發、認同、重構的文化,如黃老學、托名炎黃的典籍、中醫學裡與黃帝、神農相關的部分;道教中的炎黃、民間的炎黃傳說、曆代對炎黃的祭祀、曆代對炎黃的研究等,另外,它還包括曆史上的多種文化。

其一,是黃老學。這是産生于中國戰國時代(約公元前5-3世紀)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是以得此名。作為一種哲學思想,黃老之術形成于戰國時代。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社會思潮,則是在西漢時期。這一派的代表們假托黃帝和老子的思想,實際上是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互相結合,并且采納了陰陽、儒、墨等學派的觀點。從内容上看,黃老之術繼承、改造了老子關于“道”的思想,他們認為“道”是作為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虛同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

其二,是道家思想,即道家之學。它是戰國秦漢之際的道家之學。以《老子》思想為核心的道家,創造和包含了黃帝的各種思想和學問,這是道家發展和包容性的一次突出表現。道家擡高黃帝,創造黃帝書,是在與儒家争鳴中産生的。

其三,是托名炎黃的典籍。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始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自己的祖宗都十分尊敬、崇拜。那麼文章書籍,或者其它發明創造,如果托名是黃帝所作,在群眾中就會容易取得信任、受到重視,進而既受到保護,又便于流傳,是以不少古籍都采用了托名的方法。僅和醫藥有關的書就有很多,如《黃帝明堂經》、《黃帝素女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雷公藥性賦》等。

其四,是中醫學裡的黃帝、神農。中國人都有中醫學的文化基因,炎帝與黃帝也一直被奉為中醫藥之祖。 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故事流傳久遠,且至今不衰,《史記 補三皇本記》曰:“神農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淮南子》則說:“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管子·形勢》雲:“神農教耕生谷,以緻民利。”是以,在中醫藥界一直存在這樣的共識,被稱為“醫藥之神”的炎帝神農開啟了中華民族中醫藥學的大門,他是大陸中醫藥事業早期發展的标志性人物。

其五,是關于炎黃的傳說,特别是重大事件的傳說很多。首先是阪泉之戰,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經過這場戰争,逐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炎黃二部落為主體的華夏集團。其次是“涿鹿之戰”,在這場戰争中炎黃部落取得了勝利,它使早期的華夏民族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特别是對現代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辟地的意義。自涿鹿戰争以後,炎黃部落乘戰勝之餘威,繼續對四方大事征讨。炎黃部落對周圍部族影響的擴大,華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響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圍許多氏族不是歸順華夏族,就是被華夏族同化。在華夏族日益發展擴大的同時,其人口也不斷增多,這就是漢族人口衆多的重要淵源。

其六,是曆代對炎黃的祭祀。對于炎帝、黃帝的祭祀,炎黃子孫有着悠久的曆史,它有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種。民間祭祀連年不斷,曆代以來香火鼎盛,綿綿不絕,延續至今。對炎帝陵祭典,有流行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的民俗活動,便是源于炎黃時代,沿于秦,始興于漢唐,盛于宋,定制于明清,經過數千年來的曆史傳承和沉澱的。這種古老而傳統的文化形式,無論是規格、内容,還是形式、儀程、載體,都形成了嚴格規範和完備的傳統規制,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而官方的公祭、告祭也從古代一直延續下來。如陝西省黃陵縣對黃帝的祭典,最早有記載的公祭活動源于春秋時期。據《史記》記載,周威列王四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疇,祭黃帝,作下疇,祭炎帝。”魏晉南北朝時期及隋朝,公祭規模越來越大,祭典亦越來越隆重。到了唐代宗時期,黃帝陵公祭活動升格為國家級祭典,場面更加隆重壯觀。

另外,是曆代對炎黃的研究。炎帝、黃帝是中華人文初祖,炎黃文化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代名士對炎黃文化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從孔子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到司馬遷以“黃帝”為本紀之首,都表達了曆代先哲對炎黃文化的珍視。這種重視文化傳承,在曆史中尋找智慧的文化意識,都表明了中華民族重道崇德的特點,反映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到了現代,炎黃文化的研究走進了新的發展時期,研究機構星羅棋布,一大批有識之士紛紛加入到對炎黃文化的研究中來,各種研究成果不斷出現。

細細品味炎帝文化和黃帝文化的精神實質,我們不難确定炎黃文化所蘊含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華。它主要有善創造、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倡勤儉、行法治、圖進取、尚和合、求大同等方面。炎帝和黃帝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先河,在鑄造中華文明的曆史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是中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開創者。其實,這些也不能完全歸附于他們個人名下,因為這些文化和文明是群體的共同創造。我們稱他們為“華夏始祖”,是一種血緣上的“溯源”的認同,稱他們為“人文始祖”則表達的是一種價值崇尚和價值認同,是對中華文明創造者們的崇敬和對中華文化統一性的認同。

辛醜年冬于古城夷陵

注:炎黃文化博大精深,文章觀點不一定正确,但因水準及時間關系,作者不參加對相關問題的讨論,敬請諒解!

作者簡介:杜選奉,男,行伍出身,文史愛好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