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作者:AK娛樂678

那英可能想不到,57歲的她登上《歌手2024》第一期,就讓整個華語樂壇沸騰了起來。

《歌手2024》綜藝中,最刺激的莫過于節目采用全程直播、不修音的真實錄制。

國外一線頂級唱将的加入,讓國内的歌手稍顯劣勢。

尤其是美國歌手香缇·莫,作為R&B音樂的先驅,她硬是在異國唱出了主場的氣勢,遊刃有餘的海豚音,讓人贊譽格萊美現場。00後加拿大歌手凡希亞,天籁歌聲同樣征服了許多人。

網友驚歎:“這就是靈魂歌者的絕對實力嗎?”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壓力給到了國内歌手。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憑借一首金曲《默》拿下第三名,在外國歌手的實力對比下,網友更是直言“好比格萊美大戰草莓音樂節”。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在台下生動的表情,在網上爆紅。

坐在台下咬牙切齒的表情,帶火了諸多話題 #英子 一個人的乘風破浪# #那英五十多歲正是拼搏的時候#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更有網友讓一張“我要洋人死”的圖檔成了最火的表情包,網友紛紛玩梗“那英,葉赫那拉氏的宿命”。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沒想到這一屆《歌手》,竟然成為了《那英曆險記》。

被節目組當做“王牌”的那英,肉眼可見地緊張,讓親臨現場的粉絲沖那英喊話:“葉赫那拉氏不能輸。”

那英扭頭回答:“要不你上去試試?”

那英很緊張,觀衆很着急。

為了守護全世界最好的“葉赫那拉那英”,一場史無前例的華語樂壇的狂歡,緩緩拉開了序幕。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全網守護華語樂壇

香缇·莫和凡希亞的實力已經不可小觑,然而,網傳還有更多同樣重量級的外國歌手将前來踢館。

海外頂級音樂人的到來,就像把格萊美開到了長沙。

當然,除了國内歌手感到了壓力,網友也忍不住替他們着急。作為國内歌手的主場,如果國外頂尖歌手前來助陣,那英很可能保不住前三的名次。

為了守護華語樂壇的榮耀,全網開始了第一步大動作——搖人。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最近忙着開全國巡回演唱會的鳳凰傳奇,是網友第一時間想到的“救場”對象。

玲花和曾毅的視訊底下,幾千條留言呼喚着他們“速歸”——

“鳳凰傳奇快停止演唱會、巡回練兵吧,快來支援英子,英子快碎了!”

“鳳凰,别練兵了,該出戰了,水晶要被偷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一邊用那英的表情包賣慘,一邊用外國歌手“嚣張”的表情包激将,這屆網友可謂使出了各種招數,操碎了心。

曾在2015年《我是歌手》中,一路殺入總決賽并拿下亞軍的李健,也被網友喊來“返場”。

“老師你再去歌手一下吧……那邊快不行了”

“健哥快來吧,和英子一起守國門”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另一邊,網友們還出動邀請中國歌唱家騰格爾,熱情淹沒了騰格爾的評論區。

騰格爾早在2018年同樣登上過《歌手》的舞台,并拿下了總決賽的第四名,連外國實力派歌手Jessie J也被騰格爾的演唱驚豔到。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騰格爾發博:“感謝大家的厚愛,我都看見了!”

盡管隻是表達了感謝,網友對于他回歸的呼聲依舊。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搖人過程中,央視也來湊熱鬧,點名喊話歌手袁維娅前來助陣:“别乘風破浪了,速回來唱!”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不愧是央視的眼光,袁娅維作為華語樂壇歌手中的佼佼者,聲音通透,高音更是震撼人心。

她曾在《Love can fly》展現了絕美海豚音,讓人回味無窮。她的氣質和造型上也偶爾展現出歐美範,被音樂點評人評為有實力進軍世界歌壇的華語女歌手。

袁娅維工作室快速回應:“正在寫假條了。”

網友松了一口氣,扭頭安慰那英:“别着急英子,援軍馬上到!”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除了周深、楊宗緯、鄧紫棋……多次登上春晚的林志炫,演唱無數金曲、獲獎無數的台灣女歌手彭佳慧,這些台灣歌手也都在網友的邀請名單上。

林志炫雖然因工作安排婉拒了邀請,但他表示:“這種直播一直是我所追求的,請一定要辦下去,我明年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随着“搖人”的态勢蔓延,全網開啟了第二步大動作——申請出戰。

5月12日,韓紅一條“中國歌手請戰”的微網誌,給《歌手》的熱度添了一把火。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網友火速轉發:“英子,你的紅來了!讓她去!歌手版戰長沙燃起來了!”

繼韓紅的帶動,不再等着網友邀請,更多中國音樂人站了出來,想要加入這場世界級的音樂綜藝比拼中。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面對如此熱情,@湖南衛視歌手 節目組公開回應:

《歌手2024》有嚴謹的賽程體系、公平公正公開的競演規則,将根據各位歌手的檔期,進行後續邀請。

至此,全網保衛華語樂壇的狂歡告一段落。

狂歡也許隻是一時興起。但這場狂歡也讓人發現,那些許久不見的名字,又一次回到了大衆的視野。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隐身”的華語歌手,終于被記起

全網風風火火地“搖人”,結果搖了一圈後發現,那些呼聲最多的歌手,仍是一個個熟悉的名字。

他們的年齡,和57歲的那英不相上下。

57歲的林志炫,52歲的韓紅,64歲的騰格爾,54歲的彭佳慧,兩人加在一起87歲的鳳凰傳奇……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原來,在這樣的“風波”面前,還是老一輩的音樂人在撐着華語樂壇的半邊天。

也多虧了這場“潑天的流量”,才讓人注意到很多老一輩的音樂人,他們并沒有退休,隻是長久以來默默身居幕後。

很多70、80年代的國民級歌手,時間的風沙将他們掩埋,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了。

比如唱《信天遊》《黃土高坡》的杭天琪,她登上過9次春晚,承襲兩代人的記憶。

付笛生、任靜夫婦的《知心夫妻》《你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等歌曲,是90年代循環播放的經典。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知心夫妻 (Live),付笛聲

曾經經曆過流行樂壇輝煌的他們,為了“再就業”,不得不湧入直播間。

他們沒有特殊的才藝,也比不上網紅達人的高顔值和會耍寶,隻是默默陪伴觀衆唱唱歌,聊聊天,帶觀衆重溫過往。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曾經華語樂壇輝煌一代的歌手,他們老了,他們被新的名字取代。

但如今的華語樂壇,為什麼卻“無人可用”?

也許在算法時代,音樂漸漸演化成了一場“注意力的争奪戰”。

流行音樂的疊代速度太快,歌曲的生命周期太短,音樂市場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流量密碼”——為了抓住觀衆的耳朵,樂此不疲地用“耳蟲”給大衆洗腦,反複用萬能和弦批量制造着神曲。

但越是在這種時候,人們就越發懷念過去的華語樂壇,那個純粹的、刻印下幾代人的記憶,帶給人無數感動的華語樂壇。

那個足夠“慢”的華語樂壇,唱出了一段輝煌燦爛的黃金歲月。

羅大佑,李宗盛,崔健,窦唯,黃家駒……一批又一批音樂人奠定着音樂的基石。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備受喜愛的歌手們,她們唱出簡單的幾句歌詞,就能喚醒一代人的青春。

比如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旋律優美、歌詞深情,多少人用此來表達戀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成為着多年的經典。

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出生于醫生世家的羅大佑,他的《童年》幾乎傳遍了大街小巷。

而《戀曲1990》沒有一個“愛”字,他卻把那種情感唱了出來,作為《阿郎的故事》的主題曲感動無數人。

戀曲1990 ,羅大佑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中國搖滾的領軍人物崔健,他的音樂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搖滾樂迷。

崔健的代表作之一《花房姑娘》,用音樂诠釋了年輕人對自由和愛情的渴望,旋律和歌詞無不讓人感受到崔健對音樂的熱愛和執着。

花房姑娘,崔健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接力他們的時代,華語樂壇相繼湧現了周傑倫、孫燕姿、林俊傑、陶喆等更為年輕的一批華語歌手,為80、90後創造新的青春記憶。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老一輩歌手群星璀璨,新生代歌手創造新的傳奇。

他們都用自己的職業生涯,為不同人創造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印記,譜下了脍炙人口的音樂經典。

幸運的是,當流量開始失去作用,很多被埋藏的好歌手,終于傳回了大衆的視野。

而遺憾的是,也隻有流量褪去,他們才會被呼喚回歸。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危機”下的華語樂壇

老一輩的寶藏音樂人和年輕的實力派歌手被重新“看到”,被邀請回歸,本是一件好事。

但這場“全網狂歡”在持續不斷的造梗中,逐漸添加上了一絲嚴肅的味道。

其中最有争議的探讨在于:在中國的音樂節目上敗給外國人,究竟丢不丢人?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的确,外國歌手又神又穩的演唱很容易讓人産生“吊打”國内歌手的感覺。

但與其說“丢人”,這份“差距”背後的原因才更值得人們關注。

不得不承認,歐美樂壇的整體演唱水準優勢,确實比華語樂壇大得多。

與國内相比,歐美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更高。在宗教發達的國家,音樂就成了人和上帝溝通的語言,唱詩班遍地,培養了許多歌唱家。

正如拿下第一名的香缇·莫,她小時候就進入了教堂唱詩班,音樂自此再未離開她。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而音樂的技術層面上,歐美音樂範圍更廣,涵蓋了不同的種族、文化、曆史,音樂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都更強。

但不同的種族,總歸有着自己擅長的音樂風格。

比如節奏藍調(R&B)是美國黑人首先采用,吸收了非洲音樂律動、節奏的表達等文化碰撞的結果。

論道地的R&B,其他種族自然比不過美國黑人。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美聲唱法(bel canto)始于16世紀的意大利,其發聲共鳴的方式就來自意大利語。

如果是意大利語作為母語的歌唱家,他就能更輕易地達成發聲位置、氣息和共鳴的統一。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是以,音樂作為一個複雜的藝術類别,涉及到了種族、語言、曆史文化、風土人情乃至生活方式的影響。

作為中國人的我們,自然不必妄自菲薄。也許華語論壇輸了一時,但中國音樂卻不會輸。

中國音樂就像“八大菜系”,有着豐富的唱腔、技法,融合着獨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情感。

原汁原味的《青藏高原》,藏腔出來的那一刻就令人心馳神往;

《寂靜的天空》中的吟唱,像是一首來自草原的寂靜天籁,一首别無所求的靈魂之歌。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不管是哪個國家,音樂始終源自于“人”。

就像俄羅斯音樂把民間語言融合音樂,西方從宗教音樂到世俗音樂,再從歌劇到器樂獨奏成為主題……

俄國作曲家米哈伊爾·格林卡就曾評價自己:“創造音樂的是人民,而我們作曲家隻不過是把它編成了曲子而已。”

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國家,我們的音樂也是來自人民,有自己的特色。

藏腔、秦腔,勞動号子,山歌,戲曲,小調,數不勝數……

就像陝北民歌,它的魅力在于濃烈質樸的情感,那是一種黃土天籁裡的歲月山河。

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音樂和浪漫。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也許在《歌手》節目中,外國歌手的演唱低音動人、高音嘹亮、技法華麗,但中國人的歌唱,也有南腔北調、嬉笑怒罵,能夠把洶湧的情感用絕妙的技巧演繹出來。

我們自己的音樂光輝,從來不比他人黯淡。

中國人的情感普遍更加内斂、細膩,但在音樂的靈魂共鳴,歌詞的情感傳達上也給了我們更多發揮的空間。

騰格爾寫《天堂》,那時他思鄉心切,他想着家鄉湛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原、翺翔的雄鷹和奔馳的駿馬,于是他寫下:

“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走得再遠,也沒忘了家鄉,漂泊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挂,都藏在了歌詞裡。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知名的作詞人方文山,用寥寥幾句,就能勾勒一幅東方氣韻的圖景。

如《龍拳》中歌詞“以敦煌為圓心的東北東,這民族的海岸線像一支弓,那長城像五千年來待射的夢,我用手臂拉開這整個土地的重”。

句尾不起眼的4個字“東、弓、夢、重”,暗合東方韻味,讓唱者心潮澎湃。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中國人的音樂情感中,有着不同的深沉與厚重,那是源自穿越了幾千年的悠悠時光。

是以,在以歌會友的舞台上,我們或許看到了技巧的差距、水準的參差,但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弄丢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和表達。

同台競技、互相切磋,即使在舞台上沒有拿下第一名,也是讓我們的音樂傳達出去的更好的一種方式。

點個「在看」,希望更多中國歌手登上真實的舞台,華語樂壇越來越好。

也期待這場“搖人”過後,好戲能真的開始。

那英輸了,華語樂壇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