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硬體定制撬動萬億智能車市場 西井科技打造一輛更懂行業的商用車

作者:休閑荒野

作者:孫妍 來源:IT時報

進入AI智能化時代後,汽車宛若智能手機一般,硬體配置愈發同質化,而過去隻有頂級豪車才能擁有的硬體個性化定制正在成為标配,而新能源汽車超越傳統油車的速度,卻是由軟體所決定。

軟硬體定制撬動萬億智能車市場 西井科技打造一輛更懂行業的商用車

小米就是帶着手機思路做汽車的代表,用“人車家”生态驅動軟硬體定制的賣點,以此作為對抗傳統車企的殺手锏。澎湃OS作業系統打造出一套萬物互聯生态,将軟硬體深度融合,實作車機與手機互聯,車與小米生态硬體互聯。放眼乘用車領域,隻有同樣跨界造車的華為和收購魅族的吉利能夠在這點上與小米競争。使用者不僅可以在車機拓展上個性化加裝智能雙表盤、氛圍燈、手機支架等硬體,也通過小愛同學AI大模型等快速定制一輛更懂你的車。

軟硬體定制正在成為車圈新趨勢,從乘用車向商用車蔓延,而在商用車領域打造一輛更懂你的車,将面臨更複雜、多樣的軟硬體定制需求,車企必須深入了解千行百業的應用場景。最早在商用車領域提供軟硬體定制的其中一家企業是西井科技,它把我們印象中笨重、一成不變的重卡大變樣,将硬體選配變得像搭積木一樣簡單,而如今,它将深入物流行業多年的積累賦能于軟體自定義解決方案和AI大模型,更為快速地疊代産品,更為聰明地自主學習行業。

硬體決定車輛性能上限,軟體決定車輛疊代速度和智能邊界,有了“軟硬兼施”的個性化定制,性能、疊代速度和智能的上限不斷被打破,商用車也能越用越懂行業,越用越懂你。

軟硬兼施 軟體決定疊代速度和“懂你的車”

AI大模型出現的初期,人類擔憂被它所替代,而在大模型深入千行百業之後才發現,AI加快了行業發展速度,拓展了人類的能力邊界。AI大模型正在進入人們最親密的數字伴侶,包括手機、電腦等。

如今AI大模型上車成為新趨勢,已有超20家乘用車品牌宣布搭載AI大模型,真正進入老百姓的生活,人們這才意識到,AI可以打破車輛的智能邊界,軟體的疊代比硬體更快,進而快速打造出一輛“懂你的車”,以前的車機大抵能導航、播放音樂,現在卻能幫你規劃一路上的好吃、好玩去處,它懂你的口味,也知曉周邊美食、旅遊景點的優惠資訊。

其實在商用車領域,智能駕駛系統早已能模仿十幾年的“老師傅”,去完成更為危險、繁重、重複的駕駛任務。

海港、空港、礦場、園區、高速等物流場景有不同的自動駕駛需求,自動駕駛系統如何根據“場”來定制?如何模仿人類主動判斷“場”的駕駛能力?

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搭建深度學習部署架構,不僅适配多種車型,也能适應數千種“場”的定制,真正快速定制無人駕駛場景。

軟體更新速度已經遠遠超過硬體更新,西井科技早已深谙此道,在硬體設計之初就為後期軟體更新打好了基礎。硬體定制覆寫西井科技的自動駕駛重卡家族Qomolo,“變形金剛”們共享同一個線控底盤,提前預留好自動駕駛線束和傳感器接口,通過OTA更新,最快6小時就能從“人工駕駛”更新為“無人駕駛”。

對于不同自動駕駛發展階段的企業,西井科技都預留了足夠的更新空間。覆寫全生命周期的軟硬體定制,将為商用車場景實作降本增效和綠色低碳提供更大的潛力,進而牽出一個“AI新生态”的遙望。

系統級智能 降本增效、綠色低碳才是“懂你的系統”

在一個集裝箱海港,單車智能不足以驅動整個生産作業鍊條的智能化,萬物互聯的系統級智能才能做到。當車輛損壞或能源耗盡時,先要看天氣和碼頭裝卸的速度,進而決定先“救車”還是先卸貨,做出這個簡單反應的背後,涉及到複雜的生産作業系統之間的感覺、資料交換和資訊相通。

隻有軟硬體一體化的系統級智能,才能真正地提高整體的營運效率,降低能源損耗。于是,西井科技将自動駕駛、物聯網、智能系統、新能源補能系統融合成“車、站、雲、網”一體化技術棧,除了應用于海港,還适用于空港、陸港、鐵路、工廠等場景。

軟硬體定制撬動萬億智能車市場 西井科技打造一輛更懂行業的商用車

去年,西井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個集裝箱物流大模型TerminalGPT,而今年,西井科技不僅想讓AI大模型賦能車端,而是賦能平台級系統。大模型平台X-Terminal應運而生,它不僅打通了“人”與“車”,還打通了“場”,将安全監控、能效管理、智能營運等多個軟硬體系統融合在一個平台來統籌,進而實作真無人化。

在AI“隐形大手”的驅動下,人機互動可以用自然語言互動,車輛安全地運作着,可以自動避免堵塞,自己安排最優路徑。

在即将舉行的歐洲集裝箱供應鍊展會TOC Europe上,西井科技将釋出一款全新更新的車隊級智能管理系統。它能靈活感覺、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通過管控水準和垂直的運輸裝置,為每個裝置規劃最佳路徑,避免車輛碰撞和死鎖,真正提高大物流場景的作業效率最大化。

它将基于最新的物聯網、5G、AI等融合技術,對場内裝置能源使用和碳排放資料進行統一采集、監控與管理。同時還具備數字孿生能力,可以提前演練找到風險最小、效率最優、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進而幫碼頭等大物流場景制定能源管理計劃,減少碳排放,邁向綠色營運。

隻有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才能實作綠色低碳。隻有真正實作綠色低碳的,才是“懂你的系統”。綠色低碳一直是西井科技的關鍵詞,在其即将釋出的全球首份大物流綠色轉型白皮書中,會系統性地介紹綠色低碳的遞進路徑,用技術引擎驅動“人、智能、生态”的和諧共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到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産業規模将超過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44萬億元)。

軟硬體定制正在撬動這個萬億市場。軟體決定疊代速度和智能邊界,自動駕駛和新能源之外,疊加AI大模型和全系統智能,西井科技逐漸建立起自己的“AI新生态”,在大物流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壁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