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软硬件定制撬动万亿智能车市场 西井科技打造一辆更懂行业的商用车

作者:休闲荒野

作者:孙妍 来源:IT时报

进入AI智能化时代后,汽车宛若智能手机一般,硬件配置愈发同质化,而过去只有顶级豪车才能拥有的硬件个性化定制正在成为标配,而新能源汽车超越传统油车的速度,却是由软件所决定。

软硬件定制撬动万亿智能车市场 西井科技打造一辆更懂行业的商用车

小米就是带着手机思路做汽车的代表,用“人车家”生态驱动软硬件定制的卖点,以此作为对抗传统车企的杀手锏。澎湃OS操作系统打造出一套万物互联生态,将软硬件深度融合,实现车机与手机互联,车与小米生态硬件互联。放眼乘用车领域,只有同样跨界造车的华为和收购魅族的吉利能够在这点上与小米竞争。用户不仅可以在车机拓展上个性化加装智能双表盘、氛围灯、手机支架等硬件,也通过小爱同学AI大模型等快速定制一辆更懂你的车。

软硬件定制正在成为车圈新趋势,从乘用车向商用车蔓延,而在商用车领域打造一辆更懂你的车,将面临更复杂、多样的软硬件定制需求,车企必须深入了解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最早在商用车领域提供软硬件定制的其中一家企业是西井科技,它把我们印象中笨重、一成不变的重卡大变样,将硬件选配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而如今,它将深入物流行业多年的积累赋能于软件自定义解决方案和AI大模型,更为快速地迭代产品,更为聪明地自主学习行业。

硬件决定车辆性能上限,软件决定车辆迭代速度和智能边界,有了“软硬兼施”的个性化定制,性能、迭代速度和智能的上限不断被打破,商用车也能越用越懂行业,越用越懂你。

软硬兼施 软件决定迭代速度和“懂你的车”

AI大模型出现的初期,人类担忧被它所替代,而在大模型深入千行百业之后才发现,AI加快了行业发展速度,拓展了人类的能力边界。AI大模型正在进入人们最亲密的数字伴侣,包括手机、电脑等。

如今AI大模型上车成为新趋势,已有超20家乘用车品牌宣布搭载AI大模型,真正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人们这才意识到,AI可以打破车辆的智能边界,软件的迭代比硬件更快,从而快速打造出一辆“懂你的车”,以前的车机大抵能导航、播放音乐,现在却能帮你规划一路上的好吃、好玩去处,它懂你的口味,也知晓周边美食、旅游景点的优惠信息。

其实在商用车领域,智能驾驶系统早已能模仿十几年的“老师傅”,去完成更为危险、繁重、重复的驾驶任务。

海港、空港、矿场、园区、高速等物流场景有不同的自动驾驶需求,自动驾驶系统如何根据“场”来定制?如何模仿人类主动判断“场”的驾驶能力?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搭建深度学习部署架构,不仅适配多种车型,也能适应数千种“场”的定制,真正快速定制无人驾驶场景。

软件升级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硬件升级,西井科技早已深谙此道,在硬件设计之初就为后期软件升级打好了基础。硬件定制覆盖西井科技的自动驾驶重卡家族Qomolo,“变形金刚”们共享同一个线控底盘,提前预留好自动驾驶线束和传感器接口,通过OTA升级,最快6小时就能从“人工驾驶”升级为“无人驾驶”。

对于不同自动驾驶发展阶段的企业,西井科技都预留了足够的升级空间。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定制,将为商用车场景实现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提供更大的潜力,从而牵出一个“AI新生态”的遥望。

系统级智能 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才是“懂你的系统”

在一个集装箱海港,单车智能不足以驱动整个生产作业链条的智能化,万物互联的系统级智能才能做到。当车辆损坏或能源耗尽时,先要看天气和码头装卸的速度,从而决定先“救车”还是先卸货,做出这个简单反应的背后,涉及到复杂的生产作业系统之间的感知、数据交换和信息相通。

只有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级智能,才能真正地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降低能源损耗。于是,西井科技将自动驾驶、物联网、智能系统、新能源补能系统融合成“车、站、云、网”一体化技术栈,除了应用于海港,还适用于空港、陆港、铁路、工厂等场景。

软硬件定制撬动万亿智能车市场 西井科技打造一辆更懂行业的商用车

去年,西井科技推出了全球首个集装箱物流大模型TerminalGPT,而今年,西井科技不仅想让AI大模型赋能车端,而是赋能平台级系统。大模型平台X-Terminal应运而生,它不仅打通了“人”与“车”,还打通了“场”,将安全监控、能效管理、智能运营等多个软硬件系统融合在一个平台来统筹,从而实现真无人化。

在AI“隐形大手”的驱动下,人机交互可以用自然语言交互,车辆安全地运行着,可以自动避免堵塞,自己安排最优路径。

在即将举行的欧洲集装箱供应链展会TOC Europe上,西井科技将发布一款全新升级的车队级智能管理系统。它能敏捷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通过管控水平和垂直的运输设备,为每个设备规划最佳路径,避免车辆碰撞和死锁,真正提高大物流场景的作业效率最大化。

它将基于最新的物联网、5G、AI等融合技术,对场内设备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监控与管理。同时还具备数字孪生能力,可以提前演练找到风险最小、效率最优、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从而帮码头等大物流场景制定能源管理计划,减少碳排放,迈向绿色运营。

只有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才能实现绿色低碳。只有真正实现绿色低碳的,才是“懂你的系统”。绿色低碳一直是西井科技的关键词,在其即将发布的全球首份大物流绿色转型白皮书中,会系统性地介绍绿色低碳的递进路径,用技术引擎驱动“人、智能、生态”的和谐共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万亿元)。

软硬件定制正在撬动这个万亿市场。软件决定迭代速度和智能边界,自动驾驶和新能源之外,叠加AI大模型和全系统智能,西井科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AI新生态”,在大物流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壁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