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假期一定要給孩子安排家務活,而不是都去上特色班!

每到假期,孩子們都想好好放松自己,好好玩耍一番,每天吃好喝好,盡情享受愉快的寒假生活。

不少家長也覺得,放假了當然要讓孩子好好休息,但是各位家長要知道,寒假雖是孩子放松的好機會,也是自我提升的好時期。這是一個讓孩子做家務的最佳時期,做不做家務,對孩子一生影響巨大。

孩子要不要做家務?

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演講中說:“很難想象那些隻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假期一定要給孩子安排家務活,而不是都去上補習班。”

我們擔心孩子受傷,擔心影響學習,家裡的各種事務,都不讓孩子插手。

但越是被嬌慣養大的孩子,越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失了那份敬畏之心,很難學會愛與責任。

孩子總有一天要邁入社會,做家務養成的良好習慣和能力,都會成為他的隐藏優勢,在關鍵的時候發光發亮。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包辦一切。

想起看過的一句話:

8歲時他不會系鞋帶,20歲時他的确學會了。

可是20歲明明應該是可以打工賺錢養活自己,他卻隻學會了系鞋帶。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好,工作多麼的優秀,也隻能是“生活中的矮子”,而無法成為人生中的強者。

舍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讓不讓孩子做家務?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 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獲巨大。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這些道理家長必須要知道

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以說,要想讓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1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國小生家庭進行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更加有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2

建立孩子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靠一些事物來建立自信心的。

而做家務,正是培養孩子自信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發現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是被需要和被使用的。

3

培養孩子感恩之心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一個人不做家事,他今後怎麼做天下事,他今天連碗都不洗,他怎麼能知道爸媽的辛苦,是以孩子一定要在家裡做家務。"

是以,做家務确實會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耐心。

要明白,現在許許多多的"白眼狼""啃老族",就誕生在父母長輩的無限溺愛之下。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懂感恩有愛心的孩子,那就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一再阻撓他做家務主動性。

4

利于鍛煉孩子身體素質

對于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健康的身體是保證孩子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前提。

而适當的家務勞動,能夠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鍛煉自己的身體。

總之,會做家務的孩子,才更有未來!

幼兒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2 - 3 歲

會自己使用馬桶;

會自己刷牙;

可以自己澆花;

可以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能夠幫媽媽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睡前可以自己整理玩具。

3 - 4 歲

将用完的毛巾、牙刷、臉盆放好;

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裡;

飯後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

學習擦灰;

能将自己的玩具和書籍放回原位。

4- 5 歲

飯前按人數準備餐具;

清洗自己的襪子等小件東西;

飯後擦餐桌;

可以自己準備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

把晾幹的衣褲分類疊放整齊。

5 - 6 歲

學習收拾房間;

掃地、倒垃圾;

學習疊被子;

學習整理自己的小床;

會準備第二天去學校的小書包;

讓小朋友愛上勞動;

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漠不關心。

放手,是表面一副風平浪靜,内心卻時刻關注的陪伴成長。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幫孩子為真實生活做好準備。

是以,家長們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也許你會有想不到的收獲。

更多推薦

涉事老師停職!學校道歉!

一位幼師提出辭職,園長卻問了一個與離職無關的問題……

完整的幼稚園生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年底了,一位園長的年終總結,感動了所有人!

12個迎新年民俗遊戲,幼稚園期末親子活動遊戲不用愁!看到的幼師都收藏了!

-END-

關注中國幼教 關注中國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