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諸葛亮臨終之前,司馬懿詢問他派去的使者,得知諸葛亮每天隻吃三四升米,而且事必躬親,連軍中處罰二十棍之類的小事,都要親自過問,是以預料到了諸葛亮命不久矣。抛開司馬懿的推測不談,對于諸葛亮事必躬親的行為,有人認為他盡職盡責,有人則認為他權力心太重,舍不得放權。其實,諸葛亮并不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這一點從他願意舉薦龐統,提拔姜維,破格任用馬谡等事情中,都能夠看出。他之是以事必躬親,其實不過是因為無人可用罷了。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疑惑,劉備時期,蜀漢就算不比曹魏或江東,卻也算得上人才濟濟,為什麼到了諸葛亮時期,便會人才匮乏到這個地步了呢?對于此事,一部分原因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差點敗光老底,再加上荊州的丢失,使蜀漢人才的來源遭到了損失。另一部分原因,則是諸葛亮太過謹慎,為了去除不穩定因素,算計迫害了太多的大才。接下來,我們便舉幾個比較知名的例子,證明一下諸葛亮的确有過這樣的行為。

一、迫害彭羕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衆所周知,因為時代的緣故,彼時最流行的便是狂士,例如諸葛亮出山之前,曾說自己有管仲、樂毅之才,徐庶等人最多能做個太守;龐統被劉備任命為一個小小的縣令,便用飲酒誤事的方式,進行抗争;劉巴看不起張飛,對張飛施行冷暴力,等等。蜀地名士彭羕也不例外,他想投奔劉備,卻在龐統面前擺足了架子,得到重用之後,更是“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不過他的能力也足夠卓越,不但得到了龐統和法正的聯名舉薦,還得到了劉備的認可——“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将,奉使稱意,識遇日加”。

可是諸葛亮卻看不慣彭羕的狂态,再加上打壓益州派的思想,于是天天向劉備打小報告,說彭羕懷有異志,是一個不安定因素,使劉備逐漸疏遠了此人,并打算将其貶出益州。結果彭羕心生怨恨,去找馬超喝悶酒的時候,說了幾句有謀反嫌疑的話,最終被處死。其實,以彭羕的身份,根本無力謀反,他也曾給諸葛亮寫信辯解,但最終還是難逃一生。

二、劉封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因為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已經年近不惑,卻還沒有兒子,于是領養了他,并當作自己的繼承人培養。後來劉禅出生,劉封的培養方向也随之被改變,成為了一員大将——年僅二十餘歲,随諸葛亮等人分兵入蜀的時候,他“所在戰克”,之後又與孟達一起攻下了上庸。《三國志》評價他曰:“有武藝,氣力過人”。而他的忠心,也不容置疑,例如孟達降魏之後,對他剖析利害,他卻不肯投降;上庸失守之後,他自知一定會被責罰,還是回到了成都。

可是諸葛亮卻認為,劉封太過骁勇,又有劉備義子的身份,在劉備百年之後,若他與劉禅争權,很難控制,于是建議劉備将其處死了。《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是以除之。于是賜封死,使自裁。”

三、魏延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魏延出身不高,但能力非常卓越,他在随劉備入川的時候,因為作戰骁勇,與黃忠不相上下,“數有戰功”,得到了劉備的提拔。後來劉備拿下漢中,他的身份再一次發生巨大的變化——從一個小小的牙門将,升遷為了漢中太守,而這個位置,一開始包括張飛在内的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是張飛的。為了服衆,他不但許下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将十萬之衆至,請為大王吞之”的誓言,還堅守漢中十餘年無失,其能力可見一斑。

之後,他曾西入羌中,大敗郭淮、費曜,也曾随諸葛亮北伐,逐漸成為了蜀漢軍中的第一人。然而諸葛亮隻因害怕自己去世之後,魏延一意孤行,大肆伐魏,導緻蜀漢滅亡,是以在安排退兵之時,避開了魏延,并選擇了将其放棄,最終使魏延死在了楊儀手上,并背上了叛亂的罵名。如果魏延不死,或許三國的曆史即将發生重大改變!

四、楊儀

諸葛亮一生算計緻死的四位人才,其中一人若不死,或改變三國曆史

楊儀雖然人品、性格都有欠缺,但是能力非常卓越,他原是荊州人氏,得到關羽的舉薦後,到往了益州,與劉備讨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其才能令劉備非常滿意。後來他擔任了丞相長史一職,随諸葛亮北伐,“儀正常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由此可見,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之人,而是有真才實學。不過諸葛亮先利用他與魏延的沖突,以及他性格狷狹的特點,使他除掉了魏延,卻又因嫌棄他的性格缺陷,僅給他安排了一個閑職,使楊儀陷入了怨恨之中,生生将自己作死了。

雖然諸葛亮對蜀漢的功勞不容置疑,他對蜀漢的忠心,也不容否定,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也有自己的缺陷,也曾迫害過不少大才,并非僅限于以上四人。隻不過,他不是為了争權奪勢,而是性格太過謹慎,想為蜀漢除去所有的不安定因素。隻是,他沒有料到的是,這種行為雖然看似能保蜀漢安穩,卻也減除了蜀漢的爪牙,加速了蜀漢的人才凋敝。他在選用人才方面的功過,實在難以評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