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起隴西》你認可陳恭主動求“死”嗎?雖然精彩,卻難以服人心

(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見是一種緣分,若是喜歡請關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你說陳坤與白宇飾演的陳恭和荀诩是兩位男主角,我卻以為聶遠的馮膺才是最有戲的那一位。

你說楊穎所飾演柳瑩是重要女主角,我卻以為孫怡的翟悅更讓人心有戚戚焉。

比較遺憾也比較無奈,“三國”從古至今都是一部“男人戲”。

即便有貂蟬、孫尚香這些巾帼不讓須眉的女性人物,卻也無法從那些光芒四射的男性人物中脫穎而出。

這或許僅僅隻是一種曆史的必然,在那個殺伐決斷的年代,即便你貴為天子又能如何?

《風起隴西》是一部非常另類的“三國”題材影視作品,不僅僅是他隻有一張“三國”的皮,而無“三國”的骨。

更是他借用“三國”這樣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為我們帶出許多全新角度上的解讀方式。

就像翟悅與柳瑩這些“不值一提”的女性角色,她們可以說是另外一個更加“赤裸”也更加“血腥”的貂蟬。

而陳恭與荀诩、黃預和李嚴等男性角色,則像極了呂布、董卓之流的曆史“枭雄”或“英雄”。

這讓我們在觀看這部幾乎全是虛構人物的《風起隴西》時,對于劇中的那些男男女女,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他将“三國”最有意思的計謀部分,巧妙地用“間諜術”進行了包裝。

并由此創造出了被諸葛孔明所不齒的故事,一個因權力而互相傾軋的故事。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與大架構之下,陳恭與荀诩這二位男主角,看似戲份多、人物豐滿,但卻隻不過馮膺與楊儀手中可随時丢棄的棋子罷了。

甚至遠在曹魏的郭淮與郭剛,都被馮膺這個一手建立司聞曹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間。

在這盤大棋中,甚至馮膺這個看似棋手之人,都已經玩到了把自己變成棋子的程度。

在這樣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态下,即便是聰明與權力集于一身的諸葛孔明,也都成為了棋盤上的棋子。

沒有人可以幸免,沒有人可以跳脫 ,除了死你毫無解脫之法。

于是乎,在一切謎團全部解開之後,在一切恩怨暫時畫上句點之後。

在荀诩最終活下來之後,在馮膺、楊儀都無法再對荀诩構成威脅之後。

陳恭用一種一近乎完美的辦法,成功設定了自己必須死的結局。

一個他夢寐以求的結局,一個終于可以讓他從這盤棋中解脫的結局。

從筆者對《風起隴西》的解讀來說,我并不認為陳恭與荀詢是這部劇的男一、男二。

反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露面的馮膺更有男主角的風采,而那個幾乎沒有戲份的楊儀,也更像是一個合格的男二号。

因為從諜戰劇的角度上來說,這二位才理應是《風起隴西》中的主要人物。

他們為了将這盤諜戰劇下好,甚至已經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不惜将自己投入棋局中。

究其原因,依然隻是為了“光複漢室”四個字而已。

比起馮膺與楊儀的“瘋癫”,陳恭更像是理想主義的化身,而荀诩更像是現實主義的化身。

為什麼這麼說呢?馮膺與楊儀的算計,不限于敵、我雙方,他們早已算盡天下應算之物。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諸葛亮無法真正處罰此二人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做的隻是旁人不能及的“本分”而已。

而陳恭這個在許多人眼中不世出的諜戰人才,卻是最不适合做這一行之人。

他的心中裝着愛妻翟悅,也裝着大舅子荀诩,甚至連可能命喪他鄉的柳瑩,也能成為他牽挂的一部分。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我十分懷疑他在曹魏這些年,是如何躲過郭淮的考驗?

最終的陳恭,在殺死黃預之後,在得知荀诩成功逃出地窖之後,他徹底放棄了生的希望。

在陳恭懷抱翟悅贈予自己的那把劍時,這把鋒利無比的殺人武器,此刻變身為了他心中的繞指柔。

他陳恭眼見荀诩質疑自己的時候,他的臉上隻有釋然與解脫。

也許你會說我過于鐵石心腸,也許你會說我無法了解陳恭此時此刻的心境。

但我真心無法像陳恭那般放棄生的希望,我更希望這隻是馮膺精心布下的一招妙棋。

要知道馮膺可以連陳恭會被郭淮成功策反,都能算到的一個人呀。

反觀荀诩,雖然他從始至終都是無數人手中随意擺弄的一枚棋子。

但他卻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理想、有底線的人,一個雖有七情六欲,卻也現實無比的人。

他忠于蜀漢,卻不盲目聽從“興複漢室”,他雖對親情、愛情與友情有着向往,卻也能将其全部抛至腦後。

從某種角度來說,諸葛孔明是仁慈的,或者說《風起隴西》是仁慈的。

他們給了這位失去至親、好友與愛情之人一個安定的後半生或是結局。

在那個殺伐不斷的亂世,在那個還有好多次北伐的蜀漢之地,卻讓荀诩這樣一個人才,獨自去了相對安逸的東吳。

或許是大家都怕了他,或許是獨身一人的他再無利用價值。

在他功勞過大的情況下,将他派往沒有太多利益相關的東吳,或許隻是無奈的選擇。

因為這樣一個荀诩,在她有妹妹、妹夫、知已的情況下都是是不受人控制的,更何況是他獨身一人的情況下呢。

《風起隴西》雖然隻有短短的24集,雖然也沒有出現太過明顯的虎頭蛇尾,但他總還是有一些讓人頗為遺憾的地方。

我無法接受從别人口中說出來的:“陳恭因為翟悅之死,早就存了必死之心”的說辭。

我無法接受作為隐形男主角的馮膺,在最後幾集中竟然完全沒有了存在感。

我無法接受身為馮膺小舅子的孫令,竟然從頭至尾都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說書先生。

我無法接受一部以恢弘“三國”時代為背景的《風起隴西》,居然将東吳當成了無用之人的養老之地。

即便是在《三國演義》中,東吳也還是有“舌戰群儒”擡高諸葛亮的世大作用。

當然,我沒有原著作者馬伯庸的那一份才情,也沒有《風起隴西》編劇們的下筆如有神助。

但這樣一個僅僅隻有魏、蜀兩國的“三國”諜戰戲碼,多少是有些讓人失望的。

失望并非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也非劇中人物的演技好壞,而是那消失了的東吳。

你期待《風起隴西》會有後續嗎?我期待作者馬伯庸能為荀诩寫出後續。

畢竟這僅僅隻是“風起隴西”而已,風起之後将吹向哪裡?

是随着荀诩吹向東吳呢?還是随着諸葛吹向曹魏?

還是繼續随着馮膺與楊儀,吹向蜀漢的朝堂之上?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