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産軒逸赢得了2021年的銷量冠軍,但是估計很少人會想起,軒逸還有一個同門師弟,那就是藍鳥。去年11月份,藍鳥的月銷量僅僅3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藍鳥剛上市的時候,可是一款熱門車型,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1月,連續三個月銷量破萬,但是短短6年的時間,藍鳥為什麼從月銷過萬淪落到月銷僅僅3台呢?
車型換代是敗筆
如果從藍鳥的曆史的來看,這是一台履曆曾經非常輝煌的車型,它的第一代車型,在1959年就問世了,迄今也有60年的時間了,是日産曆史上生産周期最長、累計生産數量最多的車型系列。但是實際上在第八代藍鳥的時候,這款車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日産為了紀念這個系列(最後再圈波錢),推出了BLUEBIRD SYLPHY,也就是日産陽光B15系的下一代車型。
随着日産車型不斷地平民化和廉價化,日産也從一款中級車,變成了一台入門級的家用車,而如今這一代的藍鳥,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你可能不相信,這一代的藍鳥,最開始是靠顔值吃飯的,藍鳥在設計風格基本上沿襲了Friend-Me概念車大部分元素,在當時看來,顔值高不高見仁見智,但是這個設計是相目前衛的,雖然是軒逸的衍生車型,藍鳥定位更加偏向年輕運動。
但是問題是,藍鳥的設計初看或許很驚豔,但是看久了難免會審美疲勞,而且另類的尾部設計,導緻這款車的頭部乘坐空間大打折扣,狹小的車窗也會讓人感到壓抑,再加上這一代藍鳥問世以來,幾乎沒有進行過改款,而老舊的内飾設計,更是直接勸退了一大堆消費者。
而定位運動的它,又沒有表現出和同級别車型相比出色的動力性能,這台1.6自吸發動機搭配CVT變速箱的組合,用在定位家用舒适的軒逸上還算合适,但是搭載在定位年輕運動的藍鳥上,就明顯有點不倫不類了。
減配問題是最大軟肋
2016款的日産藍鳥。廠商指導價10.59-14.39萬元,相比同時期的,相同動力配置的軒逸價格稍低一點,藍鳥的長寬高尺寸分别為:4683×1780×1465mm,軸距為2700mm,尺寸基本上和同級别的緊湊級車型差不多,但是在乘坐空間特别是後排頭部空間方面沒有什麼優勢。
而在配置方面,藍鳥就有點太不厚道了,最低配車型隻有兩個氣囊,低配的三款車型ESP、前後駐車雷達、倒車影像、中控螢幕、自動空調等配置都沒有,到13.19萬元的版本才有ESP和倒車影像,和大衆朗逸一對比,配置明顯要低得多,和軒逸一比,藍鳥更像是減配版本。再加上東風日産近年來屢屢曝出發動機、變速箱故障、刹車失靈、自動駐車變自動撞人,導緻大衆對藍鳥車型更是敬而遠之。
說到底,藍鳥這款車,日産根本沒有花太多的心思,更像是東風日産的試水之作,當初靠顔值打天下,如今顔值根本不夠看,甚至在當下的審美還顯得有些怪異的藍鳥,早就打光了所有的牌,這樣一款曆史悠久的經典車型,接下來很可能将退出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