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爸寶媽們來說,等到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就能輕松一些了,寶媽們也能抽出身去工作,而不是整日待在家裡帶娃。
但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其實也會面臨着很多問題,特别是那些剛上幼稚園的小朋友,還不懂得完整的表達,即便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回到家裡也不懂得和爸爸媽媽說。對于一些本身就不擅長和爸爸媽媽撒嬌的孩子,也就更不會說了。

01 孩子在幼稚園被排擠,老師卻視而不見
小陳的女兒今年3歲,因為三歲達到了可以入園的标準,是以小陳為了讓孩子能更早接觸同齡人,也為了自己能夠早點去工作,就把女兒送到幼稚園去了。
一開始,女兒還是很興奮的,每天都準時起床,等着小陳把她送到幼稚園,可是還沒到一個月,女兒的積極性就降低了很多,每天提及幼稚園,眼睛裡的光也沒了,當時小陳還以為是女兒對幼稚園失去了新鮮感,也沒多想。在她看來,孩子不愛去學校是正常的,而且小孩子大多數都有三分鐘熱度。
可是在之後小陳卻發現隐隐約約有些不對勁,她每次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都會帶着自己班上的孩子等着叫家長,在孩子當中,有幾個小團隊,每個小團隊裡都有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唯獨她的女兒自己待在一旁,而且幾乎每次都是這樣。
小陳也特意在回家路上問了女兒,引導女兒做出一些回答,但是女兒的性格并不是傾述型,就像一個悶葫蘆一樣。通常這種情況都是不開心的表現,這也更讓小陳覺得孩子在幼稚園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來經過偷偷觀察,小陳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女兒真的受到了排擠,而且每次大家一起做遊戲的時候,都沒有人願意和女兒一個組,最讓小陳接受不了的是,老師竟然也預設了這種安排,這不就是一種“視而不見”嗎!
于是小陳直接就找到了老師,反應了情況,老師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因為小陳女兒的性格和其他孩子合不來,很多次都吵過架,是以導緻在班上人緣不佳,給她安排在其他組裡,其他幾個小朋友都不樂意,甚至還會哭鬧,是以隻能委屈小陳的女兒了。
小陳還是不能接受這種解釋,又去找了園長,園長在第一時間批評了老師,并且答應把她女兒調到别的班級,這才讓小陳感到好受些。在之後,她女兒的狀态才慢慢好了起來,可見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環境還是有很大的關系。
02 幼稚園新型“組團冷暴力”盛行,家長也全然不知
不少孩子在幼稚園裡都受過冷暴力,也别小瞧現在的小孩子,即便年齡很小,但是也知道“拉幫結派”,一句“我們以後都不和她玩”,就很容易讓其他孩子站隊,尤其是在孩子的認知系統還沒用健全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仔細觀察現在幼稚園裡的小朋友,也會發現有很多小團體,隻是很多家長沒有關注到這個現象。而針對這一現象,有一部分老師會選擇“視而不見”,因為她們認為隻要沒發生什麼大的問題,孩子們不吵架、不打架就可以了,這樣她們的工作也會相對輕松些。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時候,最好了解下老師的資質以及職業道德、能力等各方面,因為不少私立幼稚園為了降低成本,選擇的老師可能自己都是不成熟的中專生,這種門檻的老師怎麼可能能夠帶好孩子呢?
除此之外,家長們在平時也要多關注孩子的狀态,看看孩子的情緒是否有發生明顯的轉變,如回家後明顯變得不愛說話了,或是總是十分委屈等等。通常情況下,孩子若有這些表現,或多或少都說明在幼稚園發生了什麼事情。同時家長們也可以多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一方面可以讓老師更重視孩子,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加了解孩子在幼稚園的動态。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家長們還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别把孩子培養成讨人厭的性格,如自私自利、霸道、脾氣差、喜歡打人罵人等等,這樣的孩子在幼稚園裡往往也很容易受到排斥。隻有把孩子教育好,引導他們進行良好的社交,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