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為了遊戲能癡迷到什麼地步?
曾經在中央電視台報道過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最後幾個月一直獨自生活在一個網吧裡,看起來好像沒有朋友和沒有親人。
每天做的事就是埋頭通宵打遊戲,白天就窩在一張破舊的沙發裡呼呼大睡,醒來以後随便吃幾口東西下肚,再繼續打遊戲……
日複一日,除了上廁是以外,他就好像長在了電腦前面一樣,很多去網吧玩電腦的人對他已經見怪不怪了。

直到有一天,網吧的從業人員發現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醒來打遊戲,一直處于昏迷狀态,害怕他出事,趕緊打了110。警察來到現場以後就把他送到救助站。
可是救助站的從業人員發現他身體虛弱到根本無法站立,趁他意識還算清醒,救助站問出了他家人的聯系方式并與他們取得了聯系,同時連忙将他送到醫院救治。
可是醫生檢查後惋惜地對匆匆趕來的父母說道:“人送來得太晚了,他不僅是肺結核晚期,雙肺幾乎全都長滿結核,而且身體很多器官都有轉移,恐怕很難救回來,你們得有心理準備。”
他的父母看到病床上已經瘦得脫了相的兒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十年沒見,自己正值壯年的兒子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可是,這時候這個虛弱的男人已經連話都說不完整了,幾天後,他留下一句:“真有意思,你們不會懂”離開了人世。
身後隻留下一筆700元的存款和兩個傷心欲絕的老人……
01 走進遊戲世界
這個人叫王剛,1980年出生在湖北省天門市一個平凡的農村家庭。
父親是個國小教師,母親是個普通的農婦,平時就在家裡幹幹農活,照顧照顧孩子,家裡一兒一女,王剛是哥哥。
天門農村
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王剛的父母和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從小就很注意對王剛的教育,隻要是他們能提供給孩子的學習條件,他們都盡力滿足。
就這樣,王剛小時候是個讓父母非常滿意的乖兒子,好學生。
國中時成績也不錯,以名列前茅的身份考進了當地的省重點高中,這一切可都讓王家人都倍感驕傲,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有一個金光燦爛的好前途。
高中時,王剛住校學習,一家人的生活波瀾不驚。可是有一天正上高二的王剛突然被班主任趕回家了。父親問王剛:“老師為什麼把你叫回來?”
王剛低着頭一句話也不說,父親隻好又匆匆趕去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
老師很生氣地說:“你們家王剛天天曠課、逃學,我們沒法兒教了。”
王剛爸爸一頭霧水:“曠課?那他逃學去了哪裡?”
“他去電子遊戲廳打遊戲呀!”老師說,“是不是你們給他很多零花錢?”
“他從來沒找我們多要過錢,這玩遊戲的錢是打哪兒來的呢?”王剛爸爸也摸不着頭腦。
後來走訪了王剛的同學,又找到他常去玩兒的遊戲廳,王剛爸爸才知道自己的兒子原來是個遊戲高手。
他隻要用五毛錢買一個遊戲币,在遊戲廳裡玩一天都不會輸,他玩遊戲的時候,很多人都站在他身後給他喝彩,就看他玩得精彩。
這讓王剛爸爸大為惱火,玩遊戲那不就是不務正業嗎?
當時說到遊戲廳,大家都覺得那是一些遊手好閑的二流子才去的地方,自己的兒子是個高中生,怎麼能不念書光玩遊戲呢?
再說這遊戲打得再好,它能當飯吃嗎?這是九十年代很多父母老師的想法。
于是王剛爸爸先找老師誠懇道歉,又向老師求情,“就讓王剛繼續回學校讀書吧,我們一定好好看住這小子,保證不再讓他往遊戲廳跑。如果他再去,我給他腿打斷了。”
最終在老師和父母的共同監督下,王剛坐回教室老老實實地準備聯考,最終也考上了武漢化工學院的精細化工專業。
想到自己兒子以往的成績,王剛爸其實對這個結果并不滿意,他想勸兒子複讀一年重新考一個更好的學校,不過王剛堅決不同意。
這時王剛媽媽也勸道:“兒子總算是個大學生了,在我們村裡也是第一個了,你讓他再讀一年,萬一明年考得還沒今年好怎麼辦?”
雖然後來武漢化工學院變成了武漢工程大學,跻身名校行列,但這是後話了。
當時的王剛爸爸不情願地送兒子進了大學校門,臨走前不放心地一遍遍叮囑兒子:“你一定要好好上學,别辜負了我和你媽。”
02 沉迷遊戲難以自拔
雖然王剛爸爸對自己的兒子不放心,但他畢竟不能去武漢守着兒子上大學。他能做的就是隔三差五給兒子打個電話,提醒他認真學習。
可是事與願違,剛開始,王剛還隻是在學習之餘抽空玩一下電腦,可是當他接觸到網絡遊戲後,這可比遊戲廳裡的電子遊戲刺激多了。
漸漸地,他又故态重發,曠課、逃學整天沉迷在網絡遊戲裡了。
在王剛上大學的第二年,學校老師再一次找到王剛爸爸,他又在電話裡聽到了相同的内容:“你們家王剛已經好幾門功課不及格啦,再這樣下去,他肯定畢不了業了。”
作為父親,他心急火燎地從老家趕到武漢,再一次狠狠罵了王剛一頓,又領着他找到老師承認錯誤,保證以後不玩遊戲,認真讀書。
可是大學不像高中,一邊是家裡人對遠在武漢的兒子鞭長莫及,一邊是學校也不可能像高中時盯着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王剛對父母和老師陽奉陰違,嘴上說要好好學習,其實還是想盡了一切辦法玩遊戲。
而且此時的王剛在學校裡是個一事無成,挂科逃學的差生,在遊戲裡卻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英雄,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的反差,讓他更願意做一隻呆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裡享受成就感的鴕鳥,而無法接受現實裡的挫敗感。
到了2001年,沒能畢業的王剛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他也不敢把自己沒拿到畢業證的事告訴父母。
在家裡呆了一個多月後,他隻說自己的專業還是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好幾個同學都在武漢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以後他也想留在武漢生活。
父母不疑有他,隻覺得自己是農村人沒什麼本事,如果兒子能靠努力留在大城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于是他們送兒子坐上了傳回武漢的班車,臨别前王剛的媽媽依依不舍地拉着兒子的手說:“好好努力,到了武漢多給家裡打電話,有什麼需要的也告訴爸媽。”
王剛點點頭說:“我一到武漢就跟你們聯系。”
果然當晚王剛媽媽接到了他的電話,他在電話裡說:“媽,我到武漢了,一切都很好,你就放心吧。”
但王剛媽媽沒想到的是,從這以後的十年,她居然再也沒有王剛的任何消息,他就像一滴水消失在武漢這個大都市裡。
而這十年,王剛竟然就一直沉溺在遊戲的世界裡,沉溺在虛假的榮光裡。
因為沒有畢業證,王剛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而且現在沒有人管他,他經常在遊戲廳或者網吧裡一呆就是一整天。
除了從家裡帶出來的一點兒錢以外,他也會跟同學借錢,日子一直過得很拮據。不過幾個月後他在一家常去玩的遊戲廳裡找了份維修機器的工作。
一個月雖然隻有300塊工資,但他可以在那裡免費玩遊戲,就這樣,有點兒錢就去網吧玩網絡遊戲,沒錢就呆在遊戲廳打街機,王剛就這樣混了兩三年。
在生活中他依然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失敗者,但在遊戲世界,他不僅有朋友還有粉絲和徒弟。
可是如果别人佩服他技術好,會玩遊戲,他就高高興興地和别人交流打遊戲的經驗,如果有人勸他适可而止,回歸正常生活,他就不願意再繼續和對方聊天。
當時有個叫“三國戰紀”的街機遊戲,王剛不僅是得分靠前的遊戲高手,而且還創造出新的打法和招式。
對熱愛這款遊戲的玩家來說,王剛是他們膜拜的大神,一些外地玩家甚至專門組團去武漢看王剛打遊戲。
王剛甚至還自學了一些簡單的制作視訊的方法,然後把自己打遊戲的視訊上傳到網絡,在圈内獲得了不少點選率和追捧,如果放在今天,也許他也能成為網紅部落客的一員。
街機遊戲慢慢退出時代的舞台後,王剛把自己的重點轉移到網絡遊戲中。一個叫“地下城與勇士”的遊戲徹底吸引了王剛。
不長時間,王剛就把這款遊戲打通關了,而且因為技術娴熟,他不斷研究不同的打法,還學着在遊戲平台上出售他獲得的遊戲裝備。
這樣他漸漸可以靠遊戲擷取基本的生活費用,正好他以前打工的遊戲廳關門,他就一心撲在網絡遊戲中。
他曾告訴網友,自己靠遊戲一年可以掙一兩萬元,已經夠他吃飯和玩遊戲了。
是以後來他沒有再去找過别的工作,就靠幫别人更新遊戲賬号,賣裝備等方法維持生活,常年混迹在各家網吧打遊戲。
常常在裡面一呆就是幾天甚至幾個月,最後隻留下二十多個遊戲賬号便撒手人寰。
十年間,父母也曾多次到武漢尋找過王剛,還知道了他沒有畢業的消息,不過那時候他們已經顧不上生氣了,隻想把消失的兒子找回來。
他們想盡了所能想到的一切辦法,可是在一個偌大的省會城市想找一個人,還是一個故意躲着他們的人,真是太難了。
而王剛之是以會躲着父母,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内心的愧疚,他覺得自己既沒成家又沒立業,父母也不會了解他的選擇,是以實在無顔面對他們,隻能選擇避而不見。
直到接到救助站從業人員的電話,王剛的父母才在他臨走前和他見上了最後一面,于是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個悲涼的場景。
03 王剛故事的啟示
個人覺得王剛的悲劇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王剛自己沒有自控能力,任憑欲望把他拖進深淵。
不管做什麼事,不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很難取得成功,但投入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隻有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資源,才可能把事情做得長久。
看到網上有介紹電競隊員們的日常生活,除了花大量時間研究和練習遊戲中的競技技巧,鍛煉體能保證健康也是他們重要的訓練組成部分。
王剛愛打遊戲,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作為一種正當職業來發展的,但是像他這樣沒日沒夜地投入,可能無論做什麼都會付出身體為代價,很難取得最後的成功。不懂節制,這就是他最大的問題。
二是父母在教育上沒有給王剛了解和疏導,隻是一味地壓制。
看到很多新聞把孩子沉迷遊戲都一味地歸咎到遊戲本身,雖然遊戲确實是有問題,但個人覺得父母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更多地不應該是要求社會絕對去禁止遊戲。
而是要培養孩子有适可而止的意識和自控能力,否則社會上的誘惑千千萬,就算沒有了遊戲,你怎麼保證自己的孩子不會再被别的事情吸引而走上歧路呢?
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說父母為高中畢業的孩子準備了一筆出國留學的保證金,結果一個暑假,孩子居然把幾十萬幾乎花光,父母還去找孩子去消費過的商家理論,要求别人退款。
18歲,按理說已經成年,卻如此不懂進退和分寸,我想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去退款,而是應該慶幸還好自己的孩子還在國内,及時發現了問題還有機會好好教育。
希望我們都能從别人的悲劇中吸取教訓,在自己面對誘惑的時候,有能力作出正确選擇。
參考文獻:
紀錄片《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