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跟随哥哥參加革命,父兄被國民黨殺害,建國後曾擔任上海副市長

在革命年代,無數進步人士,為了改變國家的不安穩的局面,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事業。這個時代也有很多革命大家族,例如曾家就是其中之一。曾家的一父兩兄弟,先後投身于革命事業,小兒子曾山,更是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在國家成立後,他還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曾山的生平。

他跟随哥哥參加革命,父兄被國民黨殺害,建國後曾擔任上海副市長

曾山出生于1899年,他的父親曾彩芹,是清朝的秀才,也是家鄉的私塾先生。曾彩芹為人高尚,樂于助人,當地的不少青年都是他的學生,他在家鄉也頗具威望。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曾延生和曾山,他一直嚴格要求,在父親的影響下,兩兄弟先後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曾彩芹也因為自己的兒子,在暗中幫助我黨開展革命事業。

1925年,曾山在哥哥的影響下,一同參與了農民運動,一年後參加了共産黨,和哥哥一起踏上了革命之路。對于兩個兒子的作為,曾彩芹全力支援,他甚至主動讓國小成為了我黨的交通站,就這樣父子三人,都成為了革命人士。可惜好景不長,1928年,曾延生不幸被捕,在經受了嚴刑拷打後,英勇就義。3年後父親曾彩芹,也慘遭國民黨迫害。

父兄的離世,對曾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他沒有被擊垮,國民黨的所作所為,讓他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1927年,南昌武裝起義爆發,曾山第一時間找到了部隊,随部隊參加了起義運動,後來的廣州起義,他也在隊伍中。這兩場起義,讓他對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見識到了戰争的殘酷性。

他跟随哥哥參加革命,父兄被國民黨殺害,建國後曾擔任上海副市長

擔任江西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時候,革命根據地遭到了國民黨的圍剿,曾山成了後勤保障工作的重要角色,他雖然沒有上戰場殺敵,但時刻關注着前線隊伍的情況,從後方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到前線,確定了前線的戰士們,在抵抗反動派圍剿時,有充足的物資。靠着團結一心,最終粉碎了國民黨的計劃。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計劃失敗後,為了儲存力量,紅軍大部隊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此時曾山的職務是江西省的省委書記,為了給大部隊争取轉移的時間,他主動申請留下,帶着一批紅軍戰士,依托有利的地形,和國民黨部隊打起了遊擊戰,讓他們無法緊追紅軍大部隊。

他跟随哥哥參加革命,父兄被國民黨殺害,建國後曾擔任上海副市長

憑借對地形的熟悉程度,在拖延了國民黨軍隊的腳步後,曾山帶着部隊,成功突出了包圍圈。此時的他已經成了國民黨懸賞通緝的對象,賞金高達幾萬大洋。彼時的曾山還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系,無奈之下他隻能隐藏身份,躲過重重的攔截,前往上海。曆經波折後來到上海的曾山,才重新與組織取得了聯系。

此後中央派他去蘇聯留學,學習财經方面的知識,回國之後他的主要任務,也從作戰變成了負責财政管理和物資供應。在解放戰争時期,淮海戰役的後方物資供應工作,就是由曾山主要負責的。新中國建立後,他被調到了上海,擔任副市長一職務,同時也離開了軍隊系統,卸下了軍人的身份。

此後的曾山活躍在和經濟建設的相關職位上,先後擔任了商業部長,内務部長等重要的崗位,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所有。1955年軍隊舉辦了授銜儀式,因為早早離開了軍隊,曾山沒能得到軍銜。不過他并不感到遺憾,因為他非常清楚,一個全新的國家,方方面面都需要新氣象。

他跟随哥哥參加革命,父兄被國民黨殺害,建國後曾擔任上海副市長

尤其是經濟方面,必須要有人來建設,自己曾經在蘇聯留學,學的就是和經濟相關的專業,比起軍銜和榮譽來說,他更希望自己能繼續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即便是進入政界後,曾山也從來沒有降低過對自己的要求。在擔任上海副市長時,一件破爛的棉襖,他一直穿在身上,等到實在不能穿了,他便在外面套一件衣服,把破爛的棉襖裹在裡面。

不僅如此,他對子女也同樣嚴格,大女兒在上海隻是一名普通的紡織勞工,從不曾向人提起,自己還有一個副市長父親。兩個兒子和自己的侄子,也都加入了部隊,最後晉升為少将,長子更是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可謂是滿門忠烈。1972年,曾山在北京去世的,但曾家的故事,還在由他的後代繼續譜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