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是因為習慣了

最近的幾例咨詢是跟親子教育有關的,都是父母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幫他們管管他們家的熊孩子,讓他們聽話,别動不動就大哭大鬧,有的甚至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的大喊大叫,讓他們很是為難。

這幾個孩子小的兩三歲,大的十一二歲,基本表現就是隻要一不被滿足就開始哭鬧,怎麼也哄不好除非滿足他們的需求,有的甚至可以僵持一兩個小時,哭得上不來氣。

而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呢?比如說抱抱,比如說想買玩具,再比如要玩兒手機,或者拿别人的玩具不歸還,總之就是各種前一秒還是一團和氣、畫面溫馨,下一秒就不知道怎麼觸碰了他們的開關。然後就雞飛狗跳、混亂不堪。

有人可能說,多大點兒事兒,滿足他們不就好了嗎?是的,一次兩次的偶然性的事件,相信父母們也不會放在心上,去斤斤計較的,可難就難在是日積月累,每天不定時就來這麼一出兒,尤其是在父母們忙碌、心情煩躁、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和顔悅色都很難的情況下不得不擔心這樣的滿足是在縱容嬌慣,一味的妥協,以後更管不了了。是以才想到了求助外界的支援幫助。

在這幾例咨詢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規律:1.這幾對兒父母都是在全身心的愛護着自己的孩子。2.這幾個孩子也不是傳說中不懂事的熊孩子,恰恰相反,在不觸碰他們開關的時候,他們相當懂事乖巧。3.他們的開關其實隻是一種習慣。

孩子上國小前,是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關鍵階段。研究發現在一個擁有穩定的家庭關系和規律的家庭生活習慣裡長大的孩子,無論他們的情緒和認知都會非常的穩定,他們很有安全感也非常自信。

而這幾例孩子之是以會出現上面的情況是因為家長的不規律滿足和制止形成的這樣特殊的開關。

比如抱抱,孩子自己的習慣就是我困了、餓了、累了、不舒服了,就可以要求抱抱,因為以前都是這樣被即時滿足的。

但是現在父母因為孩子長大了,自己會走路、會跑跳了,覺得孩子懂事了,就不能動不動就要求抱抱了。

是以理所應當的認為在父母手裡拎着東西的時候、父母特别累的時候或者睡覺之前或者父母在忙的時候就不要讓父母抱着自己不下來了。

而這對孩子來講就是習慣的改變,他們就不适應。因為他們小,他們的認知也不明白這裡面的邏輯,就是你單方面制定了規矩了,我就要遵守,他們隻有本能的哭鬧,表達他們得不到滿足的焦慮、不安,甚至會誤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了。

是以這時首先要給到的是确定的關注,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是被在乎和接納的,然後告訴他們現在抱抱是有規矩的了,最後就是以後要堅持這個規矩,不能朝令夕改。

而這幾對兒父母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想要立規矩的想法,卻沒有守規矩的堅持。是以導緻孩子沒法兒養成新的習慣,在新舊習慣的交替過程不斷的焦慮、不安,甚至排斥新的習慣模式。

是以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一句話兩句話的事情,穩定與堅持非常重要。這樣孩子才能在安全的環境下穩定的過度适應新的習慣。一旦他們接受新的模式,就會很快形成習慣。那麼父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一起來溝通吧,跟小孫老師一起來探索一下孩子的行為背後的秘密吧,或許我們認為孩子的嬌縱任性隻是因為習慣上的不适應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