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是2016年離的婚,孩子的撫養權實際上是前妻的,但是她現在還在拉薩工作,西藏嘛,條件确實要艱苦一些,四川無論怎麼說生活都要好很多,是以實際上孩子是我在帶着。撫養權不撫養權的其實無所謂,孩子畢竟是自己的,是以也沒有去争什麼撫養費的事情,我自己收入也還行。

不過,單親爸爸就不要談什麼“事業”了,那玩意兒太奢侈。

目前主要就是靠部隊的退役金,以及自己做自媒體生活,你要是想做什麼全職工作是不現實的,就這樣壓力還是很大:一方面要維持在知乎的高強度輸出,另一方面接一些活兒,有時候連開車在路上腦子裡都在構思寫文章,還得保持一定的社會接觸和曆練,否則很容易文思枯竭寫不出東西來。全職工作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然而去大城市确實太遠了,沒辦法照顧好孩子和家庭,你一個部隊退役的軍官年齡也在那兒擺着,突然空投過去談何容易。小城市裡呢,工作機會也不多,還不如自己做自媒體賺得多,是以基本上也就跟自己的事業說拜拜吧。

經濟上其實問題不大,小城市裡消費水準不高,大富大貴做不到,過得體面還是沒問題的。

主要是自己的那一部分“超我”。

就内心來講我其實是個熱愛漂泊的人,十幾年邊防軍官的生活早就讓我習慣了漂泊與遠方,在我的意識裡,蠻荒之地才是家,遠在天邊的居無定所才是讓人舒适的生活方式。退役之前當然沒有辦法,退役之後我的想法其實是去當一個不大靠譜的遠洋船員,或者外派從業人員,滿世界到處跑的那種,浪到浪不動再說。或者就是一邊走一邊寫,去乞力馬紮羅

,去馬拉加西,去西伯利亞,去安第斯山,去紐西蘭,我要看遍地球山這個冰期所有的雪山。

然而男人是必須要有所取舍的,所謂的“成年人全都要”,也僅僅是一種網際網路meme而已,現實裡不可能的。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倒是全都想要,但是不能真的得到。盡早意識到這一點,最後的結果會好很多。

是以現在最多最多也就是找個山頭爬上去,往遠方看一看而已。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自己的體驗大抵就是如此,娃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你總不能帶着娃到處去浪吧,也太小了點。相信大家更多的還是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以着重講我帶孩子的幾點體會。

目前孩子是在寄宿制

學校上學,周一到周五都在學校,是以就是周五接回來自己帶,周日晚上送過去。學校在眉山,我住在樂山,高速路通了其實也就個把小時的車程。這樣照顧孩子和自己的事情有個平衡,工作日的時候到處跑到處浪或者在家寫東西,周末的時候當奶爸。

當奶爸這事兒非常值得注意。

寄宿制學校的學習進度拉得非常緊,私立學校課程安排緊湊,現在都在講減負,是以就沒有再繼續增加他的負擔,到了周末該做的作業做完,就是我帶着各種浪。

該瘋的要瘋;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該把妹就把妹;

該出去浪出去浪。

該學野外生存學野外生存!

最近爺倆愛上了打老遊戲,COD5,榮譽勳章

。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糾結遊戲的細節,比如莫洛托夫雞尾酒瓶怎麼做,國會大廈那面旗子怎麼插上去的,萬歲沖鋒是咋回事,百式沖鋒槍好用不。這是好奇心導緻的,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覺得打個遊戲關注這些沒有意義,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你能夠自由引申的話,可以抓住這些好奇心,給他講很多很多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勾起他自己探索的欲望。

這比什麼補習班都要重要很多。

國小階段的學習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他自己願意去讀書,去學習技能,這個不是補習班能夠給你的。漫長而痛苦的補習班反而隻會摧毀他對于學習的興趣,失去求知欲,我個人是不大推薦的。

比如今天就問到了我關于冷戰的事情,中國、蘇聯、美國在冷戰中分别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其實這麼大的小孩子,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COD6、COD8的故事背景就會讓他問出來,那麼你怎麼講呢?

首先你講現在國際局勢,用他能夠聽懂的話大緻講清楚世界的基本格局;

然後俄羅斯聯邦怎麼來的,蘇聯和俄羅斯的繼承關系;

接下來就是冷戰後期格局,中、蘇、美三足鼎立怎麼形成的,蘇聯最終解體的原因;

再就到了冷戰的意識形态鬥争了;

到這裡他要是想問兩種意識形态的具體内涵,你就不得不分開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講剝削和剩餘價值;

最終你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

在使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話語給他講解這些複雜的問題的時候,你自己固然需要重溫一次你學到的知識,同時還要轉換成通俗一點的語言,還要舉大量的例子,很容易出現知識儲備不夠用的情況。這種時候,千萬不能死要面子,就坦率的承認自己這個不懂,然後父子倆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底還是個耐心的事情。

當孩子覺得跟你一起去解決一個問題、探索一件事情,取得了成功,他自己的求知欲就會被激發。

不管男孩女孩,對于自己的父親,在這個年齡還是采取的絕對信任與絕對崇拜的态度,千萬不要辜負了他的信任。你糊弄了孩子,早晚有一天被糊弄的 就是你。

一定要珍惜孩子問的每一個問題。

他每一個問題,都是一次提升他求知欲的契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很多人都抱怨現在國小生的題莫名其妙的,好多題大人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怎麼去輔導孩子的學習,容易血壓高,容易發脾氣。這其實是格局沒有打開的一個誤區:你不是老師,你不具有教孩子知識的專業技能。你是父母,你是去塑造他對待學習的态度的人。

最終他還是要靠自己去學習,他對待學習的态度才是你第一要關注的事情。

很多父母對待孩子喜歡采取“雞娃”的态度,這是不對的,你的孩子就像一隻雛鷹,你是教他飛、讓他愛上飛,而不是一腳踹出去,“給老子飛!”

他提問說明他有了求知欲,他好奇這個東西,那麼如果你懂你就給他講,然後發散一下讓他去思考;你不懂就跟他一起去搞懂,利用他對你絕對的信任去引導他愛上探索。

我們父子倆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家裡缺個女人。

不要小看這一點,你也不要笑,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異性父母扮演的角色非常非常重要。兒子的母親、女兒的父親,往往扮演的是“愛”的塑造者,兒子的父親、女兒的母親,往往扮演的是“紀律性”的塑造者。

我兒子他媽離婚後很快就結了婚還有了另一個孩子,分到我兒子身上的愛肯定就減少了很多,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麼我就不得不更多扮演“愛”的施與者的角色,這與“紀律性”的塑造者身份是沖突的。

說白了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現在少了一個,我就得學川劇裡的“變臉”。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說實話挺累的。

剛才還一肚子的火氣,瞬間就得強迫自己壓住火氣,去唱白臉,這事兒誰幹誰知道。有時候還不是你變臉快就行的,本身就沖突。

當單親爸爸是怎樣一種體驗?

今天中午煎兩塊牛排,我喜歡吃生一點的,他要吃熟的,我将就一把也不是不行,可是他又不大會用刀子切,搞不來,你又得幫他切,等給他切好,我這塊已經煎成了焦炭……

然後他還跟你吵吵。

一個男人這種時候很難壓得住火氣,但是你沖他發火又不行,他會覺得非常委屈。

說實話你也委屈。

你作為一個單親爸爸,這時候由着自己性子來,那就給了一個非常不好的負面示範,他會覺得你任性妄為;但是你跟悶葫蘆一樣一點脾氣沒有,那也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負面示範,他會覺得你逆來順受。

這就是沖突,這就是一個人唱紅臉白臉,哪怕你切換再快都沒辦法的事情。

我的解決辦法是給他講清楚事情,這玩意兒沒有他想的那麼好弄,關鍵問題是你自己不會切牛排,責任不在爸爸。談話的時候要有理有節,道理講清楚讓他接受,但是态度絕對不能讓他由着自己來。

但是這樣也有副作用:我怕他覺得我是個話痨。

有個當媽的就好辦了:我兩眼一瞪,“哪那麼多廢話!”當媽的哄一哄,完事兒。

是以綜合來說單親爸爸也不是不行,該教育的一樣不差,自己“事業”談不上,日子過下去也還行。我總是這麼安慰自己,單親爸爸總比單親媽媽強得多,你畢竟大男人一個,不至于活不下去。

但是有時候還是覺得挺累的,面對孩子,面對自己,都有這種時候。

愛,是支撐你走過這一切的唯一支柱。

人這一輩子是需要修養的,而孩子是修養中很重要的一環,有過孩子的人都清楚這一點。當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把屎把尿、換尿布哄睡覺,沒日沒夜的忙活,起早貪黑的照顧,他真的能夠回報你嗎?其實多半回報不了,他總有一天會離開你的;轉頭來一想,我們誰又不是這樣來到世間的呢?自己的父母當年不也是一樣的?

這種關系的維系,不在于利益或者什麼看得見的東西,而是愛。

大馬哈魚拼了命也要遊回淡水河的上遊去産卵,途中死的死被吃的被吃,到了地方産下卵不久就死了,水裡能鋪厚厚的一層大馬哈魚屍體。這些産下來的卵,自己長成小魚,回到海裡,長大,重複這個過程。這些小魚何嘗又有機會“回報”什麼東西呢?

人類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你最美好、身體最健康、精力最旺盛的青春,都拿去伺候這些小祖宗去了,真的指望他回報你什麼嗎?他再孝順,還能發明個“返老還童藥”讓你回到20來歲再去浪一把?

其實都是一回事。

他是一個獨立的人。

我當單親爸爸的體驗就是,他是我最好的鐵哥們兒,我是他最好的“發小”。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