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是2016年离的婚,孩子的抚养权实际上是前妻的,但是她现在还在拉萨工作,西藏嘛,条件确实要艰苦一些,四川无论怎么说生活都要好很多,所以实际上孩子是我在带着。抚养权不抚养权的其实无所谓,孩子毕竟是自己的,所以也没有去争什么抚养费的事情,我自己收入也还行。

不过,单亲爸爸就不要谈什么“事业”了,那玩意儿太奢侈。

目前主要就是靠部队的退役金,以及自己做自媒体生活,你要是想做什么全职工作是不现实的,就这样压力还是很大:一方面要维持在知乎的高强度输出,另一方面接一些活儿,有时候连开车在路上脑子里都在构思写文章,还得保持一定的社会接触和历练,否则很容易文思枯竭写不出东西来。全职工作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然而去大城市确实太远了,没办法照顾好孩子和家庭,你一个部队退役的军官年龄也在那儿摆着,突然空投过去谈何容易。小城市里呢,工作机会也不多,还不如自己做自媒体赚得多,所以基本上也就跟自己的事业说拜拜吧。

经济上其实问题不大,小城市里消费水平不高,大富大贵做不到,过得体面还是没问题的。

主要是自己的那一部分“超我”。

就内心来讲我其实是个热爱漂泊的人,十几年边防军官的生活早就让我习惯了漂泊与远方,在我的意识里,蛮荒之地才是家,远在天边的居无定所才是让人舒适的生活方式。退役之前当然没有办法,退役之后我的想法其实是去当一个不大靠谱的远洋船员,或者外派工作人员,满世界到处跑的那种,浪到浪不动再说。或者就是一边走一边写,去乞力马扎罗

,去马达加斯加,去西伯利亚,去安第斯山,去新西兰,我要看遍地球山这个冰期所有的雪山。

然而男人是必须要有所取舍的,所谓的“成年人全都要”,也仅仅是一种互联网meme而已,现实里不可能的。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你倒是全都想要,但是不能真的得到。尽早意识到这一点,最后的结果会好很多。

所以现在最多最多也就是找个山头爬上去,往远方看一看而已。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自己的体验大抵就是如此,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总不能带着娃到处去浪吧,也太小了点。相信大家更多的还是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着重讲我带孩子的几点体会。

目前孩子是在寄宿制

学校上学,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所以就是周五接回来自己带,周日晚上送过去。学校在眉山,我住在乐山,高速路通了其实也就个把小时的车程。这样照顾孩子和自己的事情有个平衡,工作日的时候到处跑到处浪或者在家写东西,周末的时候当奶爸。

当奶爸这事儿非常值得注意。

寄宿制学校的学习进度拉得非常紧,私立学校课程安排紧凑,现在都在讲减负,因此就没有再继续增加他的负担,到了周末该做的作业做完,就是我带着各种浪。

该疯的要疯;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该把妹就把妹;

该出去浪出去浪。

该学野外生存学野外生存!

最近爷俩爱上了打老游戏,COD5,荣誉勋章

。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纠结游戏的细节,比如莫洛托夫鸡尾酒瓶怎么做,国会大厦那面旗子怎么插上去的,万岁冲锋是咋回事,百式冲锋枪好用不。这是好奇心导致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觉得打个游戏关注这些没有意义,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你能够自由引申的话,可以抓住这些好奇心,给他讲很多很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勾起他自己探索的欲望。

这比什么补习班都要重要很多。

小学阶段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自己愿意去读书,去学习技能,这个不是补习班能够给你的。漫长而痛苦的补习班反而只会摧毁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失去求知欲,我个人是不大推荐的。

比如今天就问到了我关于冷战的事情,中国、苏联、美国在冷战中分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其实这么大的小孩子,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COD6、COD8的故事背景就会让他问出来,那么你怎么讲呢?

首先你讲现在国际局势,用他能够听懂的话大致讲清楚世界的基本格局;

然后俄罗斯联邦怎么来的,苏联和俄罗斯的继承关系;

接下来就是冷战后期格局,中、苏、美三足鼎立怎么形成的,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

再就到了冷战的意识形态斗争了;

到这里他要是想问两种意识形态的具体内涵,你就不得不分开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讲剥削和剩余价值;

最终你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在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语给他讲解这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你自己固然需要重温一次你学到的知识,同时还要转换成通俗一点的语言,还要举大量的例子,很容易出现知识储备不够用的情况。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死要面子,就坦率的承认自己这个不懂,然后父子俩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底还是个耐心的事情。

当孩子觉得跟你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探索一件事情,取得了成功,他自己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

不管男孩女孩,对于自己的父亲,在这个年龄还是采取的绝对信任与绝对崇拜的态度,千万不要辜负了他的信任。你糊弄了孩子,早晚有一天被糊弄的 就是你。

一定要珍惜孩子问的每一个问题。

他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提升他求知欲的契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很多人都抱怨现在小学生的题莫名其妙的,好多题大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去辅导孩子的学习,容易血压高,容易发脾气。这其实是格局没有打开的一个误区:你不是老师,你不具有教孩子知识的专业技能。你是父母,你是去塑造他对待学习的态度的人。

最终他还是要靠自己去学习,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才是你第一要关注的事情。

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喜欢采取“鸡娃”的态度,这是不对的,你的孩子就像一只雏鹰,你是教他飞、让他爱上飞,而不是一脚踹出去,“给老子飞!”

他提问说明他有了求知欲,他好奇这个东西,那么如果你懂你就给他讲,然后发散一下让他去思考;你不懂就跟他一起去搞懂,利用他对你绝对的信任去引导他爱上探索。

我们父子俩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家里缺个女人。

不要小看这一点,你也不要笑,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异性父母扮演的角色非常非常重要。儿子的母亲、女儿的父亲,往往扮演的是“爱”的塑造者,儿子的父亲、女儿的母亲,往往扮演的是“纪律性”的塑造者。

我儿子他妈离婚后很快就结了婚还有了另一个孩子,分到我儿子身上的爱肯定就减少了很多,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我就不得不更多扮演“爱”的施与者的角色,这与“纪律性”的塑造者身份是冲突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现在少了一个,我就得学川剧里的“变脸”。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说实话挺累的。

刚才还一肚子的火气,瞬间就得强迫自己压住火气,去唱白脸,这事儿谁干谁知道。有时候还不是你变脸快就行的,本身就矛盾。

当单亲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今天中午煎两块牛排,我喜欢吃生一点的,他要吃熟的,我将就一把也不是不行,可是他又不大会用刀子切,搞不来,你又得帮他切,等给他切好,我这块已经煎成了焦炭……

然后他还跟你吵吵。

一个男人这种时候很难压得住火气,但是你冲他发火又不行,他会觉得非常委屈。

说实话你也委屈。

你作为一个单亲爸爸,这时候由着自己性子来,那就给了一个非常不好的负面示范,他会觉得你任性妄为;但是你跟闷葫芦一样一点脾气没有,那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负面示范,他会觉得你逆来顺受。

这就是矛盾,这就是一个人唱红脸白脸,哪怕你切换再快都没办法的事情。

我的解决办法是给他讲清楚事情,这玩意儿没有他想的那么好弄,关键问题是你自己不会切牛排,责任不在爸爸。谈话的时候要有理有节,道理讲清楚让他接受,但是态度绝对不能让他由着自己来。

但是这样也有副作用:我怕他觉得我是个话痨。

有个当妈的就好办了:我两眼一瞪,“哪那么多废话!”当妈的哄一哄,完事儿。

所以综合来说单亲爸爸也不是不行,该教育的一样不差,自己“事业”谈不上,日子过下去也还行。我总是这么安慰自己,单亲爸爸总比单亲妈妈强得多,你毕竟大男人一个,不至于活不下去。

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挺累的,面对孩子,面对自己,都有这种时候。

爱,是支撑你走过这一切的唯一支柱。

人这一辈子是需要修养的,而孩子是修养中很重要的一环,有过孩子的人都清楚这一点。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把屎把尿、换尿布哄睡觉,没日没夜的忙活,起早贪黑的照顾,他真的能够回报你吗?其实多半回报不了,他总有一天会离开你的;转头来一想,我们谁又不是这样来到世间的呢?自己的父母当年不也是一样的?

这种关系的维系,不在于利益或者什么看得见的东西,而是爱。

大马哈鱼拼了命也要游回淡水河的上游去产卵,途中死的死被吃的被吃,到了地方产下卵不久就死了,水里能铺厚厚的一层大马哈鱼尸体。这些产下来的卵,自己长成小鱼,回到海里,长大,重复这个过程。这些小鱼何尝又有机会“回报”什么东西呢?

人类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你最美好、身体最健康、精力最旺盛的青春,都拿去伺候这些小祖宗去了,真的指望他回报你什么吗?他再孝顺,还能发明个“返老还童药”让你回到20来岁再去浪一把?

其实都是一回事。

他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当单亲爸爸的体验就是,他是我最好的铁哥们儿,我是他最好的“发小”。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