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步即沖刺,三大在漢央企火熱開局

跑赢大市!

東風風神銷量突破12萬輛

起步即沖刺,三大在漢央企火熱開局

東風風神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忙碌地組裝車輛。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1月15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東風汽車集團旗下自主中高端品牌東風風神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看到身穿灰色工作服的從業人員正幹得熱火朝天。記者發現,頭頂上懸挂的電子螢幕上寫着“本班計劃750,總差額19”。原來,當天東風風神工廠中的房間計劃生産750輛汽車,在下午4時任務已基本完成,僅剩19輛車。

10日,東風乘用車公司召開了“迎新春、保高産”動員會,按照2022年目标任務産量計劃,東風風神春節前每天需要整車生産730台。

“一年來,東風風神整車陣型越來越好、體系越來越強,信心已經樹立,員工們也更硬氣了。隻有2022年實作20萬輛銷量,2023年才能挺直腰杆。”東風公司負責人表示,“進一步堅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沖刺20萬輛,為2023年實作30萬輛打好基礎。”

據介紹,2021年,随着東風風神奕炫MAX、AX7馬赫版的上市,年輕化布局正在加速。同年11月22日,東風風神年度第10萬輛新車從東風乘用車公司工廠總裝工廠中的房間下線。資料顯示,東風乘用車公司連續7個月銷量破萬。東風風神2021年全年銷售121570輛,同比增幅73%,跑赢大市,逆勢突圍成功跨越全年12萬輛的銷量目标。

據介紹,近日召開的東風公司2022年工作會決策部署:經營保持高品質,銷量挑戰400萬輛,利潤總額挑戰410億元。

據介紹,東風立下了3個“一百萬”目标,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别達到100萬輛。

國内首款!

中國信科釋出1.6Tb/s矽光晶片

起步即沖刺,三大在漢央企火熱開局

中國信科集團全自動雷射焊接生産線滿負荷運轉。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近日,中國資訊通信科技集團聯合鵬城實驗室、國家資訊光電子創新中心,在國内率先完成了1.6Tb/s矽基光收發晶片的聯合研制和功能驗證,實作了我國矽光晶片技術向Tb/s級的首次跨越。

矽光晶片是采用矽光子技術的光晶片,将矽光材料和器件通過特色工藝制造而成。“相對于傳統光晶片,矽光晶片具有內建度高、成本低、傳輸性能好等特點。”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肖希博士介紹,這一産品經過近兩年的時間成功研制,使光通信晶片的整體資料容量提升了4倍。

目前,國際上400G光子產品已進入商用部署階段,800G光子產品樣機研制和技術标準正在推進中,而1.6Tb/s光子產品将成為下一步全球競相追逐的熱點。

研發過程中,肖希博士帶領的技術團隊突破多個技術瓶頸。“國際現有的商用晶片單通道最高速率是100Gb/s,我們首次成功驗證了單通道200Gb/s速率的可行性。”肖希介紹,不僅速率提升1倍,通過運用具備自主知識産權的設計方案提升了內建規模,在單顆晶片上實作了8通道內建,最終完成了單片容量高達8×200Gb/s光互連技術驗證。

肖希表示,這項工作展現出矽光技術的超高速、超高密度、高可擴充性等突出優勢,成功驗證了1.6Tb/s矽光子產品的可行性。為下一代資料中心内的寬帶互連提供了可靠的光晶片解決方案,将為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6Tb/s的高容量傳輸,可簡單了解為,可以滿足200家千兆寬帶使用者同時傳輸資料。”業内專家認為,該成果提升了中國信科在該領域的研發創新地位。

中國信科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擁有核心知識産權移動通信國際标準的主要提出者之一,是國際知名的資訊通信産品和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國内市場第一!

武鋼高鐵重軌産銷兩旺

起步即沖刺,三大在漢央企火熱開局

武鋼有限酸洗鋼産線,打包好的鋼帶卷正在吊運出廠。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1月15日,在中國寶武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有限),一批百米重軌“坐上”火車前往武南焊軌基地,它們将在那裡完成焊接拼裝,鋪到新福廈高鐵線。而此時的武鋼有限軌梁生産線上,一片熱火朝天場景:剛出爐的紅通通的重軌(高鐵350公裡時速的軌梁),一根接一根在生産線上下線。

跑好今年開局起步“第一棒”,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武鋼有限軌梁生産線每天都是産銷兩旺,一邊開足馬力生産,一邊快馬加鞭發運。

武鋼有限時速350公裡高速鋼軌國内市場占比第一,位居五大重軌生産基地之首。1月8日,設計時速350公裡的中國第一條民營控股高鐵——杭台高鐵正式開通營運,武鋼有限為其提供了96.6%鋼軌用鋼,鋼軌百米挑出率提高2.85個百分點,原品種成材率提高了3.05個百分點,産品品質穩居國内一流。

2021年3月,武鋼有限冷軋廠在原有的酸洗作業線上實施技術改造,當年6月就投入使用,實作了“浴火重生”。

改造前生産的産品,多隻針對家電市場,産能低,效率低,生産成本高,現在拓展到了汽車、壓縮機、熱水器等領域,處于國内領先地位。武鋼有限冷軋廠酸洗鋼産線作業長褚玉剛說,原來生産線需要8道工序,現在隻需要2道工序,還減少了排放。由于“以酸代冷”工藝顯著的綠色制造技術特性,被人形象地稱作“綠色鋼闆”。

乘着這股東風,他們把間斷性小批量生産變為連續穩定生産,挑戰極限規格生産制約,實作2.0mm厚度極薄料大批量連續生産。

武鋼有限冷軋廠副廠長彭炜說,以前産能每年20萬噸,今年目标是80萬噸,沖刺100萬噸。

(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胡義華 見習記者郝天嬌 通訊員程琳)

【編輯:朱晨穎】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