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這個角色

我們每個人都有多個角色,作為女性,她是女兒,是妻子,也是一個母親。

女人天生的生理特征,需要延續後代生兒育女,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做母親,到了一定年齡無論是言論的必須,又或者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也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但在這些角色當中,女人最不容易的角色不是人妻,而是人母。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這個角色

在中國工作,不會因為你是一位母親就有所照顧

每個人都會做媽媽,你家庭的事是你自己需要處理的部分,沒有一個職場會,因為你是媽媽就多幾分照顧,簡單來說你能上班就上,不能上班就調節好自己再出來工作。相比瑞典這個國家,似乎中國媽媽更難樹立自己的事業。

在瑞典《育兒假法》專為父親量身打造的一個帶薪産假,這樣的立法可以說也是先進瑞典育兒政策的一個雛形。瑞典父親合法享有三個月專屬的帶薪産假,在公共場合一邊喝咖啡,邊看護嬰兒邊喝拿鐵的爸爸随處可見,是以男人的分擔源于很多相關政策的扶持。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這個角色

似乎在中國男人更傾向于全力以赴的去打拼自己的事業,賺取更多的家用,辛苦了一天,本來已經心力交瘁,他就會回到家,想享受更多的個人時間,他不想也無力去幫助女人。

可無奈的是女人不工作在家帶娃,就會造成自己固步自封,變成那個伸手要錢的全職太太。如果說等到孩子大一些再去上崗,就會造成自己競争力的缺失。每年都會有無數年輕貌美又有智慧的女大學生新入職場,自己脫節的思維,老去的容顔以及力不從心的身體狀況,拿什麼和這些新人去抗衡競争對比。

社會的輿論,家庭的責任,又或者是母性的天然,不論出于哪一種原因,似乎女人在生孩子之後都會對孩子有着無法取代的感情,她們本能的犧牲以至于完全會以孩子為中心。

是以不少女性會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全以孩子為主。而待孩子可以自理之後,自己卻真正完全失去了競争力,即便可以湊合找到一份能夠拿薪水的工作,奈何家庭瑣事的重複繼續,再到自己身體狀況的下降,基本上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再次進入職場狀态裡。

是以說生一個孩子,女人犧牲相對是最大的,甚至是不可被挽回的。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她犧牲了什麼,而是她犧牲的這一切,都不會受到關注和尊重,甚至不少人會覺得,那是女人應該做的,尤其不少男性會覺得那是女人理所應當的犧牲。這也造就了女性内心的不平和委屈。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這個角色

男人的自我造成了女人的孤立

即便是現在,不少家庭仍舊存在男尊女卑思維,是以不少男性會覺得家務,做飯帶孩子,這都是女人該做的事,男人沒必要參與,一旦參與了就是沒面子。簡單來說,中國男性,在育兒和家庭經營方面,覺得自己隻應該是一個輔助者。

在女性需求角度來說,男人不能為自己支撐起一片天,卻要用性别來作為家庭角色的區分,尤其哪怕等到孩子長大了還要顧慮到教育,要自控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丈夫的壞話,因為這樣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但自己無助的心和情緒卻沒有會理會,疲憊也沒有人分擔,甚至會幹脆被質問“你能有什麼壓力,家裡就你最輕松”

中國女人一邊接受着996的工作,一邊又無休息的生活,完全失去自我,可還得不到該有的了解與尊重,是以這會導緻家庭紛争的惡性循環,很難有什麼所謂的幸福。這也是很多婚内女性破罐破摔情緒的真正核心,不是她們不想擁有愛情,而是知道根本不會存在這樣的感情,這是一種消極情緒,因為基本生存都無力承擔,還談什麼愛,說什麼情。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這個角色

女人對孩子的關注度以至于過度的愛護增加了自己的疲憊

相比西方,中國女人育兒方式太過細膩,由于在于是以患得患失,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不能讓其獨立,也是以增加了孩子媽寶性格的産生。可當大的氛圍都如此,如果自己不如此,孩子可能也會有幾分失落,産生不被愛的情緒。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哪裡有那麼多的經驗懂得應該怎麼樣教育,耳濡目染或者相對原生态家庭的教育手法,以至于也讓自己變得非常累,孩子也未必覺得幸福,随着年紀的增長,甚至孩子會因為媽媽的愛與關懷才會異常的不開心,甚至叛逆。

女人最不容易的身份不是人妻,而是母親角色,犧牲一切,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和了解,更會在犧牲一切的最後反而得到孩子的不是謝謝,而是被反抗的結局。面對不聽話的孩子,非常的憤怒,面對變得異常依賴無法獨立的孩子,又心疼不已。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可不要忘記,那不過是因為愛意和愛,才刻意的自我僞裝。這個女人也是曾經走夜路怕黑,看到蟲子會叫的小女生,多給予一點愛和關懷,其實在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也是對自己家庭的投資,因為對女性而言,精神的支援與了解,永遠是她最大的安慰與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