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大家好,我是艾琳媽咪日記

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起潮落。

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人可以一直處于巅峰,保證自己不會遇到艱難險阻。

也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人生永遠一帆風順,隻有赢沒有輸。

隻因,跌宕起伏才是人生,有起有落才是正常生活。

隻是當我們跌入谷底的時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抗挫力,才能讓我們從挫折中迅速恢複,打開新的局面,創造新的成功。

正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所示:在人生的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于一個人的心理彈性能力,即抗挫力。

可見,抗挫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抗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抗挫力強的孩子在性格上更有韌性,遇到困難時,往往懷有不服輸、勇往直前的心态。

然而現實中,很多孩子總是一切順意就赢得開開心心;遇到困難就難受郁悶,甚至氣得當場哭泣。

還沒有行動,從心理上就先輸了,完全就是一副玻璃心的表現。

我家小侄子之前就是生活上赢得起輸不起;學習上,沒拿到好名次,就一蹶不振,非常玻璃心。

比如,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自己赢了就非常高興;自己輸了就擺臉色、發脾氣,常常中途直接退出,幾次下來,小夥伴們都很掃興,是以他們都不願意跟他玩。

之前,在學校舉辦的“國小生故事演講比賽”中小侄子拿了第一名的好名次,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就神氣的樣子。

但自從上次參加比賽沒有拿到理想的名次之後,孩子直接逃避,不再願意參加學校舉辦的任何興趣比賽。

孩子這種赢得起輸不起,遇到挫折就沮喪放棄的心态,讓家人很是着急。

雖然家人每次都會告訴孩子:沒有永遠的赢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但是,道理講了千百遍,孩子還是不改變。

一遇到不如自己意的結果就發脾氣、糾結、耿耿于懷。

其實,講道理對于年齡大點的孩子,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或者國小生之類的,講道理的作用其實不大。

畢竟他們缺少經曆,對一些大道理的了解還不那麼深。

别說孩子,就算我們成年人,有的人還會因為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而一蹶不振,甚至抑郁。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的玻璃心呢?

我們可以巧用遊戲來打破孩子的玻璃心,輕松玩出抗挫力。

可以說,世上就沒有不愛玩遊戲的孩子,那這遊戲具體怎麼玩呢?

玩遊戲前要注意兩點

第一:準備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品

獎品用得好,可以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孩子眼裡所謂的獎品,并不意味着就是金錢,或者一些昂貴的電子産品、禮物之類的東西,在孩子眼裡,小小的一顆糖果,一個五彩斑斓的氣球,一張有着各種動物或者漂亮形狀的貼紙,都是他們的心愛之物,都可以用作勝利者的獎品。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并且,和孩子玩這類遊戲的時間久了,随機應變地取消獎品也是可以的。

第二:家人一定要嚴格執行輸赢規則,不允許孩子耍賴

很多孩子在和家人玩遊戲的過程中,輸了或許通過生氣哭鬧讓家人妥協,或者嘴甜說一些暖心話,把父母哄得樂呵呵的,在孩子的糖衣炮彈下,家人妥協了,就算孩子輸了,也把獎品拿給孩子。

這是縱容孩子耍賴,會給孩子留下我通過哭鬧或者嘴甜就能達到目的的錯覺。

可能這在家人面前行得通,但在外面是萬萬不行的。

是以,家人一定要嚴格執行規則,輸了就是輸了,是不能得到獎勵的。

選擇什麼樣的遊戲呢?

其實,選擇遊戲這個是靈活的,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玩一樣的遊戲,有孩子喜歡桌遊,有的孩子喜歡棋類遊戲,還有孩子喜歡跳格子之類的。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随機選擇就好,我們唯一确定的是,這個遊戲要有輸赢的區分。

具體怎麼玩遊戲才能達到提高孩子抗挫力的目的呢?

第一步:讓孩子先赢後輸,并向孩子要強化輸赢事實

就如前文所說,玻璃心的孩子不願意接受輸了的事實,是以,我們先要避免一上來就讓孩子輸,這樣不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繼續下去,是以讓孩子先赢幾局,等孩子在遊戲中漸入佳境,我們再赢回來。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每輸一次,都要記得向孩子強化一次輸赢的事實。

第二步:讓孩子輸的同時,讓孩子懂得輸了也是可以赢回來的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輸,如果孩子輸了又開始故技重施,這時,我們就要引導孩子懂得輸了隻要找到輸的原因,也是可以赢回來的。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我家小侄子後來在用遊戲提高抗挫力的時候,家人第一次開始赢了,他就開始耍賴、不講理,她的媽媽就這個樣問他。

媽媽:遊戲前幾局是你赢了,媽媽輸了,對嗎?

小侄子:對。

媽媽:那媽媽耍賴了嗎?

小侄子:沒有。

媽媽:你看媽媽前面輸了,但是媽媽後面卻赢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侄子雖然不開心,但是還是望着媽媽給答複。

媽媽:因為媽媽通過思考,發現了前面幾局輸了的原因,是以媽媽改變政策,是以就赢了,我們輸了不要緊,隻要能找到為什麼輸,我們就可以赢回來的,學習也是一樣,我們這次沒有拿到好名次,但我們可以去找為什麼這次沒拿到好名次的原因,争取在下次,或者下下次中再拿到好的名次,隻要我們不放棄,我們就會再赢。

孩子聽了,雖然還是有不高興,但也沒再耍賴。

第三步:多陪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協助孩子分析問題,并逐漸轉移至學習和生活

奢望孩子在一次遊戲中就能完全改變,這是很難的,是以,我們要記得多陪孩子玩遊戲。

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協助孩子分析問題,找到自己之是以失敗的原因,讓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中漸漸懂得輸不可怕,隻要找到方法,赢是遲早的事。

隻要孩子在心中埋下這樣的信念,萬物相通,孩子自然會将這種樂觀的想法轉移至學習和生活,進而真正地玩出抗挫力。

我家小侄子就在遊戲中找回了樂觀自信,提升了抗挫力,并且在前不久的元旦活動上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孩子沒拿到好名次就沮喪放棄,用遊戲打破孩子玻璃心,玩出抗挫力

有人說:你的人生能走多遠,就看你的抗挫力有多強。

打破孩子的玻璃心,提升孩子的抗挫力,讓我們從小開始,從遊戲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