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媽媽寫給兒子的信,雖然隻有3000多字,但是媽媽卻寫出了深深的情,厚厚的愛。不要再說好孩子都是天生的,其實家長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非常重要。孩子獲得快樂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要讓孩子沉迷于垃圾快樂。
先從我們自己做起吧,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帶孩子體驗更多的進階快樂,才能真正拉回我們的孩子。
——寫在文前
作者 | 芊和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親愛的兒子,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
本來是你最開心的時刻,
我們卻爆發了一場激烈的争吵。
現在的你眼角帶着淚水進入了夢鄉,
而我卻輾轉反側,
難以入眠。
就在剛才,
媽媽好不容易洗完你的衣服正要睡覺,
卻發現你的屋裡傳來輕微的響動。

我推開你的房門,
看到早該睡覺的你竟然躲在被子裡入迷地玩着手機。
看到高興的地方還忍不住偷笑,
竟然絲毫沒有發覺我的到來。
我一把奪過你的手機,
本以為你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沒想到的是,你撲上來搶回手機,
還挑釁似地對我說:
“我想看完這個再睡覺!”
我當場宣布,
沒收這個暫時讓你學習用的手機。
而你也被徹底激怒,
對我發出了“直擊靈魂”的三連問:
“你憑什麼沒收我的手機?”
“為什麼放假了我還不能放松一下?”
“為什麼你能玩手機我卻不可以?”
一時語塞的我竟不知如何回答,
隻能強硬地對你說:
“我說不行就不行!”
你憤怒地把手機摔給我,
重重地關上了房門,
而我平靜下來,
認真地思考了關于手機的問題。
網上曾經流行一個新詞,叫做:
“垃圾快樂”。
什麼是“垃圾快樂”呢?
就是指從直播、遊戲、八卦等“電子産品”中獲得的短期快感。
其實,媽媽不是怕你玩手機,
而是怕你沉迷在一些“垃圾快樂“裡。
其實,媽媽也有些慚愧。
我應該以身作則,用陪伴代替虛無的快樂。
有些電子産品的快樂
是讓人上瘾的“垃圾快樂”
兒子,随着你一天天長大,
你對手機、iPad等電子産品的接觸在一天天增多。
曾經單純懵懂的你可能會在這些電子産品中發現一個新奇有趣的世界。
它可能在你辛苦探索時,讓你收獲便捷的資訊;
在你學習疲憊時,給你帶來放松的樂趣,
在你無聊煩悶時,讓你感到新鮮刺激。
但是,在你看得見的好處背後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險。
那就是,它讓你深深陷入上瘾而不自知的“垃圾快樂”中。
還記得我們在電視上看過一個新聞,
安徽一名中學生跳樓輕生,
原因是他實在控制不住玩手機。
他在遺書中寫道:
“媽,對不起,你們去生一個更好的吧……
再見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現在的你可能隻是覺得手機好玩,
但如果毫無控制地使用,
手機的誘惑就連大人都難以抵制,
更不用說自制力薄弱的你們。
美國奈飛公司曾經拍過一部名叫《智能陷阱》紀錄片。
片中揭露了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每天都在做的三件事:
研究如何讓使用者花在手機軟體裡的時間更久一點;
如何策劃不同的活動,吸引新的使用者;
如何利用這些注意力賺錢。
除此之外,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還會應用 “勸服性技術”。
也就是說,不斷通過新鮮的内容刺激獎勵電子螢幕前的人,
讓其“被動”地被電子螢幕牽着走。
這就是為什麼你玩手機時,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刷刷視訊,玩玩遊戲,聊聊微信,
看似是無傷大雅的小放松,
卻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瘾。
而且一旦陷入這種短暫的垃圾快感裡,你就隻能一步步沉淪。
有人說:
如果毒品是生理上的毒藥,讓人上瘾,
那麼垃圾快樂就是精神上的毒藥,同樣讓人欲罷不能。
你現在還小,
可能不明白垃圾快樂有什麼不好,
覺得隻要開心就行。
但媽媽要告訴你的是,
快樂也分好壞。
一位名叫芭芭拉的社會學家在底層“卧底”8年,發現一個現象:
越處于社會底層的人,
越可能用一種消耗型的方式尋求快樂,
比如肥皂劇、毒品、電子遊戲;
越處于高層次的人,
越會用一種補充型的方式來尋求快樂,
比如跑步、閱讀、學習。
而長期處于遊戲、八卦、直播這類快樂中,
我們的神經不斷被刺激,
情緒帶來的短暫快感,讓人上瘾,
于是,我們感受快樂的能力反而降低了。
短暫的快樂
最終隻能消耗你自己
兒子,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遊戲或者短視訊給人帶來的快樂是極其短暫的,
隻在你玩的那一瞬間。
這類純消遣行為其實并不是真的快樂,
而是一種短暫的精神自我麻痹。
你有沒有發現?
它們的快樂讓你獲得短期快感。
而且在停下來之後你會感覺到更深的失落和空虛。
雖然偶爾的娛樂放松是必要的,
但如果對這種垃圾快樂産生了迷戀,
最終隻能消耗你自己。
消耗你的健康。
一個9歲的男孩,
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頸椎出現嚴重問題,
原有的生理曲度完全變直。
你們正處于生長發育期,
頸椎病會影響整體骨骼發育,
而且無法治愈,
痛苦會伴随一生。
除此之外,
長期看螢幕會對你還未完全發育好的視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網上一個報道說,
廣西一個15歲的男孩玩遊戲上瘾,
飲食作息嚴重不規律,
最後導緻中風癱瘓。
是以,千萬别因為一時的放縱毀掉自己的健康。
雖然我們放縱的目的是為了快樂,
但放縱的結果往往不會快樂。
消耗你的精力。
兒子,還記得那次你深夜補作業的事情嗎?
去年疫情期間,
為了讓你上網課,
爺爺把自己的手機給你用。
在沒有父母監督的情況下,
你上完課用手機玩起了遊戲。
直到第二天老師讓交作業,
我才發現你竟然一個字都沒寫。
在電子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
手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
可是,手機裡也有很多視訊、遊戲軟體是無形的時間殺手,
在不經意間消耗着你寶貴的精力。
對于正值青春的你們,
時間是最大的資本。
年薪200萬的華為“天才少年”左鵬飛曾在接受采訪時說:
“哪有什麼天才?我隻是把别人打遊戲時間都用在實驗室裡而已。”
你選擇努力學習,就會飛速成長;
你沉迷于垃圾快樂,就會堕落沉淪。
消耗你的未來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節目。
34歲的潘傑是一個80後大學生,
可而立之年的他不但沒有工作,
而且相親60次均以失敗告終。
少年時期,他也曾成績優異,
但國中時因為沉迷遊戲自毀前程。
大學畢業後他找不到工作,
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家裡玩手機啃老。
和他相同年紀的人,
有的事業有成,有的家庭幸福,
而他今後的人生是可想而知的艱難。
玩遊戲帶來的隻是一時的感官刺激,
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窮無盡的悔恨。
有人說,比毒瘾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瘾。
這話不假。
玩一會遊戲,馬上就能獲得爽感;
看一個搞笑短視訊,馬上就能哈哈大笑。
美味,但卻不一定營養。
一個人一旦沉溺于官能刺激,
迷失在廉價低質的快樂中,
信仰就很難撼動他,
道德也再難刺激他,
甚至利益也無法鞭策他。
這一切,都很可惜。
真正的快樂
是真實而長久的
兒子,說了這麼多,
你一定想問我,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在媽媽看來,
真正的快樂,
不會停留于膚淺的感官滿足。
它不是簡單的哈哈大笑,
不是放縱的随心所欲。
而是克制向上的成長驅動;
是知識帶來力量;
愛帶來幸福;
是精神的豐滿與靈魂的富足。
真實世界的美好
我們曾一起看過一部法國電影《給我翅膀》。
電影中,
14歲的男孩托馬原本是個網瘾少年,
但一次暑假的鄉村生活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沒有信号的農村,
他跟着研究瀕危鳥類的爸爸發現了一個真實有趣的世界。
破殼而出的小鳥讓他感到了生命的神奇;
照顧幼鳥的過程讓他看到了自然的美好;
小鳥對他的依賴讓他體會了被需要的真實;
最後,成功幫鳥類找到過冬路線的他在大家的贊揚中發現了自己的價值。
兒子,相比手機裡虛幻的世界,
真實生活的美好更值得你珍惜。
在這裡,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父母是永遠愛你的,
朋友是可以相伴一生的。
如果你體驗過,你就會知道,
這種真實的需要感和價值感是手機無法替代的。
努力奮鬥的收獲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小視訊。
一名國小生因為期末考試得了獎狀,
在放學回家途中,
手裡拿着獎狀,
大搖大擺,神氣十足
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讓人忍俊不禁。
兒子,你一定也體會過這種努力後成功的喜悅。
這種快樂不會因為放下手機戛然而止,
不會因為關閉螢幕一切歸零。
辛苦奮鬥換來得償所願,
堅持自律收獲更好的自己,
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會變成今後最美好的回憶。
在甘肅天水,有一個小男孩在朗誦比賽中表現很突出。
因為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讓他最終赢得冠軍。
他腼腆地走進教室,本想着低調一點。
可這時,全班同學呐喊:
“劉潤澤,冠軍!冠軍!冠軍!”
在歡呼聲中,他慢慢走到自己的座位。
臉上洋溢着笑容,看得出來很開心。
媽媽不是要求你一定有着多好的學習成績。
而是希望你能像他們一樣,
體驗為一個目标奮鬥的滿足感。
不管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是非常珍貴的,
這種深層次的快樂将會是你受用一生的财富。
發自内心的熱愛
前段時間,
北大數學系天才韋東奕拿着三個饅頭、一瓶礦泉水的采訪視訊在網上走紅。
在物欲橫流,喧嚣浮躁的今天,
大家很難想象,
一個成績突出的青年才俊過着如此簡單的生活。
兒子,還記得當時你覺得這個人特别不可思議。
因為他不看電視,不用微信,
隻有查資料時偶爾上網,
最大的愛好是聽收音機。
你問我:
“他是不是學習學傻了?他的生活多沒意思啊!”
可是你錯了。
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
沒有充滿誘惑的網絡世界,
但是韋東奕有他發自内心熱愛的數學王國。
在這裡,沒有無聊瑣碎,
沒有枯燥乏味,也沒有空虛寂寞。
有人說,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并為之奮鬥。
因為那種充實和滿足是發自内心的快樂。
像在雜交水稻研究中奉獻一生的袁隆平爺爺,
像在翻譯世界中執着追尋的許淵沖爺爺……
媽媽希望在你的人生中充滿那樣的快樂。
以身作則
從自己做起
你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而且充滿變革的世界。
在網絡和科技的包圍中,
你成長為一個新時代的“數字公民”是無法規避的現實。
媽媽不是阻止你玩手機,
而是希望你在必要的娛樂和放松之外,
能夠用更深層次的快樂填滿這個短暫的假期。
媽媽也深刻檢討了自己,
我會抽時間陪你一起度過這個假期,
我們安排一次旅行,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景;
去看一次畫展,提升自己獲得美感的能力;
共讀一本圖書,互相讨論體會閱讀的樂趣;
培養一個愛好,讓興趣滋養更好的自己。
媽媽會先從自己做起,多陪伴你度過更多有意義的時刻。
媽媽也希望你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用來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厚度,
過一個充實又美好的假期。
關于“垃圾快樂”,
你有什麼感受嗎?
歡迎留言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如果你被這個媽媽的感受打動
别忘了把文章分享出去喔!
文末點個【在看】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