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2021年再次創下了新紀錄,全年累計傳遞量為93.6萬輛,同比勁增87.4%,馬斯克是以喜出望外,在社交平台上大贊特斯拉全球團隊表現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中國的傳遞量占據其全球總量的半壁江山,2021年上海超級工廠累計生産傳遞48.413萬輛,占比高達51.7%。尤其在12月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傳遞量首次破7萬,不禁令人懷疑特斯拉其實是一家“國産汽車品牌”。
其實除了銷量以外,中國品牌幾乎涵蓋了特斯拉國産車型的電池、整車沖壓磨具、車身钣件、内飾、電子裝置等各個元件。具體來看,電池組整體由甯德時代提供,模具由天汽模提供,電機供應企業有中科三環、橫店東磁等,其餘供應商也不乏杉杉股份、天齊锂業、華域汽車等國産品牌。在超高的國産化程度以及供應鍊體系中國産品牌較高的占有率面前,有不少人感歎:特斯拉中國,除了牌子是美國的,其他差不多都是中國的。
是什麼令特斯拉如此信任中國供應商呢?
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穩定營運令其産量激增,選擇國内供應商可以極大降低長途運輸成本,同時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得益于特斯拉旗下Model 3、Model Y等車型在中國市場的爆火,選擇中國供應商可以獲得更加穩定、高效的供應保障,提升上海工廠持續輸出的産能;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産汽車供應商也确實做得很不錯,它們中有很多甚至掌握了全球領先技術,比如說甯德時代。
特斯拉方面也表示,由于高度智能化、數字化以及高達86%的零部件本地化率,上海超級工廠的産能在2021年進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去年第三季度,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Model Y的季度産量首次超過加州弗裡蒙特工廠。
與此同時,特斯拉2021年在中國市場還有兩大布局,分别是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和上海超級工廠資料中心。前者主要是開發特斯拉在中國的各種軟硬體、流程以及新興技術,并進行相應的測試。而後者則是存儲相關營運資料。
不管是否存在所謂的陰謀,特斯拉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正在增加,它觸發了國内汽車産業的轉型,刺激了諸多大廠轉變思維,改變政策,總體來說對汽車産業鍊的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取材于中國品牌的供應鍊, 加快了特斯拉的本土化率,在成本、定價上給足了它發揮的空間,是特斯拉中國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因素。
很難說是中國品牌成就了特斯拉,還是特斯拉促進了國内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國産企業也在快速研發和創新,與特斯拉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希望有一天國産車企也能走出國門,去其他國家“搶蛋糕”,展開全球布局,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