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長的什麼行為?

如果家裡有正值12-16歲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會特别反感家長的一些行為和做法,容易産生對抗和沖突,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極端反應,影響初、高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長的什麼行為?

那麼到底家長的哪些行為最容易讓孩子反感呢?

說話語氣裡總帶着指責和挑毛病,很多家長可能不注意平時說話的習慣,總覺得孩子還小,一開口不是指責就是挑毛病,比如:你怎麼回來這麼晚?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幾點了還不起床?等等以上這些嘴邊上的話,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其實這些話從小到大孩子都聽膩了,說了等于白說,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還很容易煩躁,不喜歡聽唠叨和指責,在學校都恨不得和老師辯論,回家還是不能夠清靜,會讓孩子很反感。

和老師串通一氣,老師說啥就是啥,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大部分家長都特别害怕老師打電話,一旦接到老師的電話,就會特别緊張,特别是老師如果反映的是孩子表現差或學習的問題,很多家長聽完後,當時就一肚子火,回到家裡,等孩子放學回來,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教育,上演政治課的二重奏。

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可能會選擇沉默委屈,有些孩子也會選擇争辯和抗争,看似前者的孩子很聽話,不反駁,實則這些孩子把情緒都壓抑在心裡;後者的孩子一般性格外向,據理力争,膽子比較大,但情緒上會和父母發生沖突,有些家長受不了甚至會選擇動力,結果搞得關系更惡劣。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長的什麼行為?

父母冷暴力或吵架,關系緊張或冷漠,家庭沒有溫暖,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很寂寞,是以他們會選擇和同學、朋友一塊玩,也不想和父母交流,因為他們想建立自己的人際圈兒。但是,也有一些家庭的氛圍不太好,孩子感受不到家裡的溫暖,也體會不到爸爸媽媽的互動交流,家裡是各忙各的,很冰冷,他們就會自我猜測種種後果,性格長了會變得孤僻,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青春期的孩子荷爾蒙激素分泌很旺盛,會對異性産生好感,同時也會向自己的爸媽學習,在家裡觀察爸爸這個男人和媽媽這個女人之間的互動方式,當看不到正常的互動和愛的交流,他們就會認為世界上的愛情都是冷漠的,不需要浪漫和溫情,進而他們對異性的好惡上也會産生一些看法和情節。

故事分析:

我家侄子今年12歲,日常學習生活中開始出現大人常說的青春期叛逆、自主性過強、不愛被管束等行為表現。雖然隻是青春期的一些表現,但當關注到他的這些變化後,父母與他閑聊,其實是期待旁敲側擊能夠弄明白這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但孩子的回答是:煩!比如:反感大人動不動就說“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父母還要管我那麼多?我就是想自己玩會遊戲、去找同學玩都不行嗎?走親戚沒意思卻要我聽大人的話跟着去?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長的什麼行為?

反感大人檢視我的隐私,從媽媽說我的有篇日記寫得真滑稽以後,我再也不想和她分享什麼了。可是媽媽會借給我洗衣服、整理東西等翻看我寫的作業、物品之類的。反感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要交朋友還要經過父母的準許,那些能交哪些不能交,為什麼要不告知的情況下就挂斷朋友的電話?什麼事情都替我做主了、從來不問問我的感受,父母總是給予我不需要的。

就像一個父親在聽到兒子甩門而去的一句話“你們從來不愛我!”以後很惆怅,“明明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孩子還說父母不愛?”可能這份愛就少了尊重和了解,沒有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的獨立個體來對待。反感父母常說“長成大孩子了,要有大孩子樣、有成就,要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多麼乖巧進步,可是自己卻拿我當孩子的對待?真煩!”确實,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寄予厚望。

在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期待他們能有所成績,期望他們獨立卻又做不到帶着愛放手。讓孩子像個孩子一樣去成長,父母給到引導和培育就夠了,不要讓大人的虛榮心給孩子帶來負擔。面對孩子反感大人的行為表現,父母是否隻能感覺無奈又無力?隻期盼着青春期快快過去?顯然這樣是不合适的。首先大人要解密青春期,知道青春期孩子的成長特點和心理變化,才能知道如何用青春期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長的什麼行為?

其次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心态和與孩子相處的方式,而不是總想着糾正孩子。簡尼爾森博士說,如果孩子有完全的能力和責任感,他們為什麼還需要父母呢?實際上孩子18歲以前都需要父母。但我們要注意到孩子需要父母培養其能力和責任感而不是總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在成長就需要父母同步成長,根據孩子的表現來改變自己的心态和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這樣才能在孩子的行為表現上給予引導。

最後,帶着愛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一棵小樹需要陽光雨水,也需要大風的搖曳和霜雪的打擊,這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隻是庇護在大樹下,沒有成長的空間也沒有時間去曆練,相信這很能成“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在他們不要父母的時候就遠遠地靜靜地陪伴着、各自安好,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及時給到他們幫助,回報問題、克服困難、共同面向成長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節奏。願每個家庭和諧幸福,孩子開心健康成長。

總結語:

青春期的孩子很好奇也很敏感,是他們建立個人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他們很會通過家長的一些行為産生自我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父母言行決定着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形成孩子人生中建立的一道對外部世界的防線。

父母可以選擇做一個正向激勵型的父母,給孩子增加自信和動力;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滿口語言暴力、打擊指責型的父母,以愛的名義天天給孩子潑冷水,一天一天地摧毀孩子的自信,最終把孩子變成你最不希望看到的,但也是你想要的樣子,這句話有點繞,大家自己悟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