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 ——紀伯倫

孩子的到來,對于每一個家庭而言都是十分驚喜的,事實上,大部分孩子也都被長輩們寄予了厚望。

但正如紀伯倫所說的,有的兒女在有生之年,創造了不凡的偉業,讓他們的父母感到此生不虛,但是也有的兒女,卻讓父母們留下了終身遺憾,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和孩子本身有關系,也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系。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懶惰這個詞,往往會遭到人們的恥笑,但很多人因為自控力不強,最終被懶惰毀掉。

楊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他懶惰程度令人無法想象,不願意下地走路,吃飯要人喂,生活無法自理,23歲甚至餓死家中。

楊鎖短暫的一生,也給父母留下了終身遺憾,他的悲劇也讓更多的人明白,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身邊的環境和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個無法催人上進的環境,就等同于默許這個人日後的毀滅。

父母溺愛

楊鎖出生在河南信陽羅山縣朱堂鄉,雖然出生在農村,但是楊鎖的父母,從小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孩子身上,他們希望這個孩子能夠在自己身邊平安長大,至于未來是否會有所成就,他們也不在乎。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甚至有時候楊鎖的父母,想要用愛把孩子捆綁在身邊,可是卻從來沒有想過,如果遇到意外,孩子應該怎麼辦。

哪怕孩子漸漸長大,楊鎖的父母還在堅持喂孩子吃飯,在讀書的過程中,楊鎖和其他孩子鬧了沖突,父母還會不分青紅皂白大動幹戈,不允許自己孩子受半點委屈。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因為孩子不情願,楊鎖的父母直接就讓他待在家裡,不想去學習就可以不用去學習,這樣的溺愛讓楊鎖開始變得更懶。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楊鎖身上,哪怕出門去地裡幹活,都會拿扁擔挑着楊鎖,不讓他下地走路,在家裡更是舍不得讓孩子做一點家務。

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楊鎖變得什麼都不會幹。原本是窮人家長大的孩子,楊鎖非但沒有學會今早獨立自強,反而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成長地跟富家公子一樣,十指不沾陽春水。

本來就不富裕,孩子如此嬌養,也給家庭帶來了不少的負擔,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楊鎖更是眼睛都不帶眨的,直接伸手向父母要。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父母心疼楊鎖,為了讓孩子得償所願,父母隻能更加努力賺錢。是以,楊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裡等着父母回來喂自己吃飯、幫自己穿衣,他懶得不想要做任何事情。

不願意接受現實

為了能夠養活好楊鎖,他的父母到處奔波,在日夜不停地操勞之下,父親因為意外而離開人世家庭,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

此時,這位溺愛兒子的母親,也對眼前的生活越發力不從心,再加上孩子如此不成器,她更是倍感絕望。

就這樣,在父親去世五年後,楊鎖的母親也撒手人寰。當時的楊鎖已經18歲,可是他仍然沉浸在有父母代自己打理一切的生活,他不願意接受父母已經離開人世這一事實,仍舊躺在自己家中,哪裡都不願意去。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有很多親朋好友看到楊鎖如此堕落,便想要幫助他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來養活自己。但是對于親戚介紹的工作,楊鎖沒有一個是滿意的,他甚至選擇每天躺在家裡不吃不喝。

村裡人看到楊鎖每天這樣的生活,時常會接濟他。但沒想到,楊鎖看到别人送來的飯菜近在咫尺,他都懶得去拿,已經做好能吃的飯菜,他甚至都懶得去吃,更何況自己做。沒有父母喂飯,楊鎖便選擇一直餓着。

懶惰讓他頹廢

對于楊鎖而言,懶似乎已經成了生命存在的全部意義。他懶得上廁所,幹脆直接在堂屋挖了個坑,上完廁所直接用土埋上。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不願意出去找工作,連鄰居放在門上的飯菜都懶得拿,如此堕落,讓很多人漸漸不願意再管他。

對于楊鎖而言,他最大的樂趣就是躺着一動不動,至于生存問題,對他而言都是懶得管的範疇,沒有了父母,哪怕他再也無法懶得心安理得,卻也終究是積重難返的局面了。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直到那年冬天,楊鎖連暖氣都懶得燒,隻是蓋着幾件破舊的衣裳、幾床破舊的棉被。

太過寒冷的天氣,再加上好幾天沒有吃飯,楊鎖最終沒能扛過23歲的冬天。這場悲劇讓很多人都唏噓,顯然,父母的溺愛徹底毀了楊鎖的一生。

結語

楊鎖隻是貧苦家庭出身,不僅從未想過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反而隻給父母增添累贅,最終因為父母離世而餓死的結果,應該給人們警醒。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在聽說這段故事之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嘲笑楊鎖的懶惰,可是卻從來沒有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深思過。

首先,楊鎖的懶惰是來自于父母的溺愛,不願意讓楊鎖承擔他本該承擔的責任,讓他成為了一個懶惰至極的人。

其次是楊鎖本身貪圖享受,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現狀,反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到自己身邊同齡人與自己不同之處,也不會深思,反而一味的逃避,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每一個孩子與父母的相遇都是幾輩子的福分,但正如紀伯倫所說,有的孩子就是來報恩的,他們的存在會讓自己的父母感到此生不虛,但也有的孩子隻會讓父母留下終身遺憾。

第一懶人楊鎖:隻想躺着不願走路,飯菜要人喂,23歲餓死在家中

楊鎖最後的悲劇不光在警醒父母,也在提醒那些正在被父母寵愛的孩子。父母寵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寵愛過了頭,将會給孩子帶來緻命性的打擊,到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父母不陪在身邊的時候,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