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瘴,到底是什麼?古人談“瘴”色變,避之不及。瘴到底是山沼間彌漫的有毒雲霧,還是傳說中密林裡的妖怪氣息?但有一個人卻霸氣回複說,你們都錯了。瘴,是人,是那些貪贓枉法、腐化堕落的人,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瘴。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1963年3月,著名學者郭沫若來到桂林,他登上古南門榕樹樓,在一塊碑文前沉思良久,筆錄全篇之後寫下了一首七律詩感慨贊歎:“榕樹樓頭四壁琛,梅公瘴說警人心。”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因直言上疏而被貶谪到廣西昭州的名臣鄒浩,也曾在同樣的碑文面前伫立,寫下紀念詩篇,說“五瘴作時雖不染,一篇留誡亶其然。”是什麼碑文觸動了他們内心深處?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五瘴說》,這篇北宋反腐警世名作被曆代稱頌,流傳至今已近千年。此文短短四百字,句句如匕首犀利,切中官場要害。文章以借說南方瘴氣為題,狠狠地抨擊了當時貪官污吏的罪惡行為,一一痛陳 了租賦之瘴、刑獄之瘴、飲食之瘴、貨财之瘴、帏薄之瘴這五種官場的沉疴痼疾。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五瘴說》的作者梅摯,字公儀,成都新繁(今屬四川新都縣)人。他是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l027年)的進士,曾官至龍圖閣學士。《宋史》記載了十多位北宋中期的良吏,梅摯便名列其中。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性情淳靜,喜歡作詩,還有不少警句。同時代的蘇東坡曾誇他“執事骨鲠”,歐陽修也贊揚過他“清慎好學”。在史料記載中,梅摯一度受到宋仁宗皇帝的喜愛,在他離開京城赴任杭州時,宋仁宗還親自為他作詩送别。

《賜梅摯知杭州》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

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

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讴。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廣西大學文學院教授 鄭朝晖:宋仁宗皇帝對梅摯的為官品格、風格都非常欣賞,說他言事有體。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梅摯一生仕途最高光的時刻,大概就是在北宋的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他以龍圖閣學士、勾當三班院身份,與歐陽修、梅堯臣等六人共同主持了一次著名的科舉考試。這是一次在曆史上意義非凡的考試。歐陽修為主考官,梅摯等是副主考官,他們改革文風,通過這場考試一舉選拔出日後的大文豪蘇轼、蘇轍兄弟以及曾鞏等新秀。不僅如此,在考試鎖院的日子裡,這六位考官還結下了友誼,互相唱和對詩,寫出足足一百七十多篇詩歌,編成了文學史上有名的《禮部唱和詩集》。但遺憾的是梅摯本人的詩歌到今天已經佚失了。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仕途幾度起起落落,景佑初年(公元1034年)梅摯被派往昭州(今廣西平樂縣)擔任知州。自唐宋以來,嶺南一帶常常被朝廷當作貶谪官員的流放之地。在古人眼裡,嶺南炎熱潮濕的氣候和有毒的瘴氣可以殺人于無形,官員被貶到這個地方,不僅是政治生命可能結束了,甚至自然生命也很可能終結了。而梅摯所赴任的昭州(今廣西平樂縣),在古代恰恰被認為是瘴氣最為肆虐的地方之一。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唐代詩人李商隐在昭州代郡守時就曾寫下《昭州》一詩,描繪了當地的荒蠻景象。

《昭州》

桂水春猶早,昭川日正西。

虎當官道鬥,猿上驿樓啼。

繩爛金沙井,松幹乳洞梯。

鄉音殊可駭,仍有醉如泥。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但梅摯認為自然界中的瘴氣并不可怕,官員的腐敗惡習才是真正的“瘴”。到昭州後,看到許多官員都害怕染上瘴氣,關起門來沉溺于醉生夢死,毫不關心百姓疾苦,梅摯憤慨地寫下了寓意深刻的警世名篇《五瘴說》,痛斥這些官吏的貪贓枉法、橫征暴斂和腐化堕落,他認為最嚴重的問題不是所謂自然的瘴氣,而是官員道德的問題。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為官一任,梅摯自己身體力行深入民間,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他發現城内居民的飲水困難,便親自帶人四處勘察,後來在城内掘井一口,解決了居民汲水的奔波之勞。如今平樂百姓都還把這口井叫作“梅公井”。為了友善群衆休息,梅摯在昭州古城最高的鳳凰山建了一個亭子,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也把這個亭子命名為梅公亭。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廣西平樂縣社科聯主席 黃金華:梅摯在梅公亭的前邊,把他所寫的《五瘴說》和十愛詩(《昭潭十愛》)刻在碑上,以供遊人閱讀,是以老百姓也把這個亭叫十愛亭 。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十愛”,是梅摯為昭州所賦《昭潭十愛》的十首五言律詩,分别描述了梅摯眼中昭州的十種美好景象、風土人情:昭州的水、昭州的人、美酒音樂、樂器道路、寺廟道觀、月亮水果等等悉數入詩。在寫昭州路時,梅摯還不忘揶揄了一下唐代詩人李商隐,故意寫下“政無牙虎鬥,莫信義山詩。”這樣的詩句,意思說現在昭州太平通達,根本不是李商隐說的那麼不堪。在最後一首詩中,梅摯盡情品嘗了各種美味水果後,以“二年遊宦樂,滿腹嶺南春。”的句子總結了自己在昭州暢快愉悅的心情。

從《五瘴說》到《昭潭十愛》,愛憎分明的梅摯把對官場積弊的痛恨和對昭州山水、人民的熱愛都盡付作品中。《五瘴說》自問世之後,很快被人們廣為傳頌。許多正直的官員把它當作座右銘,稱之為“官家藥石”。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一百五十多年之後的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廣西經略安撫使朱唏顔摘選《五瘴說》的其中一段,并題跋于後,請著名書法家石俛書寫成《梅公龍圖瘴說》,刻在今天被稱為“桂海碑林”的桂林名勝龍隐岩内醒目處,以此警示後來者。這塊石刻高193厘米、寬120厘米,文章字徑3.3厘米,以端莊肅穆的隸書來表現其内容,是凝聚了思想價值和書法藝術的珍貴曆史文物,受到曆代文人和書法家的推崇和喜愛。宋代書法風格大多尚逸,這塊碑卻不用行書或者行草,而是用了隸書。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 陶義美教授:因為隸書是很莊嚴的一種字型,有一種穩重的廟堂之氣。《五瘴說》本來就是為了弘揚正氣,倡導清廉的文章,是以用隸書這種莊重的書體來表達。不過這塊碑隸書的特色跟漢代又有所差別,橫細豎粗,字型向縱勢來取勢,不像隸書的特征以橫為主,還取法有顔魯公也就是顔真卿,雖然說是隸書,也有楷的味道。

瘴氣=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語道破真相

後人據歐陽修寫給友人的書信推測,梅摯大約逝世于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他一生詩作雖多,能流傳到今天的卻隻有二十多首,其中十首就是留在昭州的《昭潭十愛》。他的代表作《五瘴說》則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文中列舉的與民争利、刑獄不公、奢靡享樂、侵民斂财、作風不正的“五瘴”,直到今天仍不失為公務員反躬自省,規範自身行為準則的一劑良藥。在如今的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在梅摯的家鄉四川成都新繁,在梅摯曾經任官的杭州吳山,都有從龍隐岩複刻的《梅公龍圖瘴說》碑文和對梅摯的紀念活動,使之成為新時代的反腐廉政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