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瘴,到底是什么?古人谈“瘴”色变,避之不及。瘴到底是山沼间弥漫的有毒云雾,还是传说中密林里的妖怪气息?但有一个人却霸气回复说,你们都错了。瘴,是人,是那些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人,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瘴。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1963年3月,著名学者郭沫若来到桂林,他登上古南门榕树楼,在一块碑文前沉思良久,笔录全篇之后写下了一首七律诗感慨赞叹:“榕树楼头四壁琛,梅公瘴说警人心。”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因直言上疏而被贬谪到广西昭州的名臣邹浩,也曾在同样的碑文面前伫立,写下纪念诗篇,说“五瘴作时虽不染,一篇留诫亶其然。”是什么碑文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五瘴说》,这篇北宋反腐警世名作被历代称颂,流传至今已近千年。此文短短四百字,句句如匕首犀利,切中官场要害。文章以借说南方瘴气为题,狠狠地抨击了当时贪官污吏的罪恶行为,一一痛陈 了租赋之瘴、刑狱之瘴、饮食之瘴、货财之瘴、帏薄之瘴这五种官场的沉疴痼疾。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五瘴说》的作者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今属四川新都县)人。他是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l027年)的进士,曾官至龙图阁学士。《宋史》记载了十多位北宋中期的良吏,梅挚便名列其中。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性情淳静,喜欢作诗,还有不少警句。同时代的苏东坡曾夸他“执事骨鲠”,欧阳修也赞扬过他“清慎好学”。在史料记载中,梅挚一度受到宋仁宗皇帝的喜爱,在他离开京城赴任杭州时,宋仁宗还亲自为他作诗送别。

《赐梅挚知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

暂出论思列,遥分旰昃忧。

循良勤抚俗,来暮听歌讴。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朝晖:宋仁宗皇帝对梅挚的为官品格、风格都非常欣赏,说他言事有体。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梅挚一生仕途最高光的时刻,大概就是在北宋的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他以龙图阁学士、勾当三班院身份,与欧阳修、梅尧臣等六人共同主持了一次著名的科举考试。这是一次在历史上意义非凡的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梅挚等是副主考官,他们改革文风,通过这场考试一举选拔出日后的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以及曾巩等新秀。不仅如此,在考试锁院的日子里,这六位考官还结下了友谊,相互唱和对诗,写出足足一百七十多篇诗歌,编成了文学史上有名的《礼部唱和诗集》。但遗憾的是梅挚本人的诗歌到今天已经佚失了。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仕途几度起起落落,景佑初年(公元1034年)梅挚被派往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担任知州。自唐宋以来,岭南一带常常被朝廷当作贬谪官员的流放之地。在古人眼里,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和有毒的瘴气可以杀人于无形,官员被贬到这个地方,不仅是政治生命可能结束了,甚至自然生命也很可能终结了。而梅挚所赴任的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在古代恰恰被认为是瘴气最为肆虐的地方之一。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昭州代郡守时就曾写下《昭州》一诗,描绘了当地的荒蛮景象。

《昭州》

桂水春犹早,昭川日正西。

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

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

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但梅挚认为自然界中的瘴气并不可怕,官员的腐败恶习才是真正的“瘴”。到昭州后,看到许多官员都害怕染上瘴气,关起门来沉溺于醉生梦死,毫不关心百姓疾苦,梅挚愤慨地写下了寓意深刻的警世名篇《五瘴说》,痛斥这些官吏的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和腐化堕落,他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所谓自然的瘴气,而是官员道德的问题。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为官一任,梅挚自己身体力行深入民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他发现城内居民的饮水困难,便亲自带人四处勘察,后来在城内掘井一口,解决了居民汲水的奔波之劳。如今平乐百姓都还把这口井叫作“梅公井”。为了方便群众休息,梅挚在昭州古城最高的凤凰山建了一个亭子,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也把这个亭子命名为梅公亭。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广西平乐县社科联主席 黄金华:梅挚在梅公亭的前边,把他所写的《五瘴说》和十爱诗(《昭潭十爱》)刻在碑上,以供游人阅读,所以老百姓也把这个亭叫十爱亭 。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十爱”,是梅挚为昭州所赋《昭潭十爱》的十首五言律诗,分别描述了梅挚眼中昭州的十种美好景象、风土人情:昭州的水、昭州的人、美酒音乐、乐器道路、寺庙道观、月亮水果等等悉数入诗。在写昭州路时,梅挚还不忘揶揄了一下唐代诗人李商隐,故意写下“政无牙虎斗,莫信义山诗。”这样的诗句,意思说现在昭州太平通达,根本不是李商隐说的那么不堪。在最后一首诗中,梅挚尽情品尝了各种美味水果后,以“二年游宦乐,满腹岭南春。”的句子总结了自己在昭州畅快愉悦的心情。

从《五瘴说》到《昭潭十爱》,爱憎分明的梅挚把对官场积弊的痛恨和对昭州山水、人民的热爱都尽付作品中。《五瘴说》自问世之后,很快被人们广为传颂。许多正直的官员把它当作座右铭,称之为“官家药石”。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一百五十多年之后的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广西经略安抚使朱唏颜摘选《五瘴说》的其中一段,并题跋于后,请著名书法家石俛书写成《梅公龙图瘴说》,刻在今天被称为“桂海碑林”的桂林名胜龙隐岩内醒目处,以此警示后来者。这块石刻高193厘米、宽120厘米,文章字径3.3厘米,以端庄肃穆的隶书来表现其内容,是凝聚了思想价值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历史文物,受到历代文人和书法家的推崇和喜爱。宋代书法风格大多尚逸,这块碑却不用行书或者行草,而是用了隶书。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陶义美教授:因为隶书是很庄严的一种字体,有一种稳重的庙堂之气。《五瘴说》本来就是为了弘扬正气,倡导清廉的文章,所以用隶书这种庄重的书体来表达。不过这块碑隶书的特色跟汉代又有所区别,横细竖粗,字型向纵势来取势,不像隶书的特征以横为主,还取法有颜鲁公也就是颜真卿,虽然说是隶书,也有楷的味道。

瘴气=贪官?980多年前的他一语道破真相

后人据欧阳修写给友人的书信推测,梅挚大约逝世于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他一生诗作虽多,能流传到今天的却只有二十多首,其中十首就是留在昭州的《昭潭十爱》。他的代表作《五瘴说》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列举的与民争利、刑狱不公、奢靡享乐、侵民敛财、作风不正的“五瘴”,直到今天仍不失为公务员反躬自省,规范自身行为准则的一剂良药。在如今的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在梅挚的家乡四川成都新繁,在梅挚曾经任官的杭州吴山,都有从龙隐岩复刻的《梅公龙图瘴说》碑文和对梅挚的纪念活动,使之成为新时代的反腐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