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幫你學作對聯

隽逸書藝 絕妙好辭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對聯特展

了解對聯的這些小知識

對聯,是中國語言文學和書法藝術的完美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1

對聯有哪些種類和作用?

對聯一般多懸挂或粘貼在大門、廳堂、壁間、柱上,故又稱“楹聯”。根據内容、性質及時令的不同,對聯可以有不同種類:如春節貼“春聯”,祝壽寫“壽聯”,結婚、生子、上梁、喬遷等喜慶場合用“喜聯”,而治喪、吊唁則用“挽聯”。對聯的作用十分廣泛,或自勉,或題贈,或褒揚,或諷喻;或置于書齋庭院,或見于樓堂觀所,或寫于祠廟府署,或題于風景名勝。

2

對聯作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它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字數相等,句式整齊。對聯可長可短,短至二三言、四五言,長至數十言、數百言。但無論長短,均要求上聯和下聯字數相等。

第二,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作聯要求“平對仄,仄對平”,平仄協調,以使聲調抑揚悅耳、琅琅上口。

第三,内容精煉,構思巧妙。對聯須錘煉思想内容,使對聯思想正确,内涵深刻,既要滿足不同的需要和對象,又要應景應境,切時切人。

第四,煉字煉句,講究修辭。古人作詩作聯,強調煉字煉句,寫得含蓄隽永,而對聯中修辭手法的廣為運用,乃是對聯文學美和藝術美最典型的展現。

3

對聯是怎樣演變流傳的?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後蜀末代皇帝孟昶(919-965)。其後,蘇轼(1037-1101)、朱熹(1130-1200)、趙孟頫(1254-1322)、朱元璋(1328-1398)等人均有佳作。至晚明,對聯書法漸趨流行,入清後風行一時,中晚清尤盛。其原因有三:首先,與明清建築空間變化有關,加上明清園林興盛,對聯的點景作用就更加突出。其次,對聯字數少,書寫便捷,對于“雅債”纏身的晚清官員來說,無疑是筆墨應酬的不二選擇。再次,晚明大字書法漸趨流行,晚清碑學書法更以大字隸、篆、楷書見長,而對聯恰恰是其最好的表現形式之一,故而十分流行。

對聯是一種精粹,一種升華,能以最簡練概括的形式喚起人們最濃郁的美感,給人以最豐富的啟迪,使人受到很大的教益。有基于此,本次展覽從南京博物院豐富的書法收藏中遴選清代名家的數十幅對聯名作,聯語、書法俱佳,既有帖學書風,亦有碑學趣味,且五體兼備,以期勾勒清代對聯書法的發展輪廓和藝術特色。

作品欣賞

青松白鶴五言聯

朱稻孫(1682-1760)

紙本 隸書

縱116.9厘米 橫31.8厘米

青松有本性, 白鶴無俗顔。

朱稻孫(1682-1760),字稼翁,一字芋陂,晚号娛村,浙江秀水人。舉博學鴻詞科,官州判。少孤,其祖撫之。書法初由汪士鋐問津,後自取柳、米書。小楷尤精,亦工八分、小篆。擅詞章,妙言語。

梵呗人煙七言聯

梁同書(1723-1815)

紙本 行書

縱124.1厘米 橫29.2厘米

1797年

梵呗隐随漁唱遠, 人煙晚共水雲濃。

梁同書(1723-1815),字元穎,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浙江錢塘人。舉人,賜進士,官侍講。清中期“帖學”書法大家,工楷、行書,傳世書迹甚富。

四壁一庭七言聯

鮑廷博(1728-1814)

紙本 隸書

縱170厘米 橫38.6厘米

1809年

四壁書聲小鄒魯, 一庭秋色古黃虞。

鮑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飲,祖籍安徽歙縣,随父鮑思诩居杭州,後定居嘉興桐鄉。秀才,工詩,著有《花韻軒小稿》《詠物詩》等。

千卷百杯八言聯

洪亮吉(1746-1809)

紙本 小篆

縱167.2厘米 橫29.2厘米

郭林宗有書五千卷, 鄭康成飲酒三百杯。

洪亮吉(1746-1809),初名洪蓮,字君直,小字稚存,别号北江、更生居士,江蘇陽湖人,祖籍安徽歙縣。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善書工文,學術長于輿地。為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

再遊百壽七言聯

伊秉绶(1754-1815)

紙本 行草

縱156厘米 橫32.8厘米

再遊又遇稱觞節, 百壽應歸作德人。

伊秉绶(1754-1815),字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甯化人。進士,曆任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惠州知府、揚州知府等,以“廉吏善政”著稱。工書,尤精篆隸。

吐辭講學八言聯

胡林翼(1812-1861)

紙本 行草

縱168.2厘米 橫37.5厘米

吐辭為經立足為法, 講學以耨修禮以耕。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潤芝,湖南益陽人。進士,官至湖北布政使,署巡撫。谥“文忠”。湘軍重要首領。與曾國藩并稱,一說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芝草流水十二言聯

楊沂孫(1813-1881)

紙本 隸書

縱177.1厘米 橫22.9厘米

1881年

芝草無根醴泉無源人貴自立, 流水不腐瓦樞不蠹民生在勤。

楊沂孫(1813-1881),字子輿,一作子與,号詠春,晚号濠叟、觀濠居士,江蘇常熟人。舉人,官至鳳陽知府。工鐘鼎、石鼓,篆隸與鄧石如相颉颃。

茹芝增祿八言聯

左宗棠(1812-1885)

紙本 小篆

縱173.4厘米 橫42厘米

1885年

茹芝餌黃長生無極, 增祿益壽大福允興。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舉人,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追贈太傅,谥“文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三十一春十一言聯

俞樾(1821-1907)

紙本 隸書

縱144.7厘米 橫32厘米

1890年

三十年前愛買劍買書買畫, 一春花下又愁晴愁雨愁風。

俞樾(1821-1907),字蔭甫,号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進士,官至河南學政。罷官後移居蘇州,潛心學術四十餘載。學術以經學為主,涉獵甚廣。

為文觀化七言聯

李鴻章(1823-1901)

紙本 行書

縱169厘米 橫34.5厘米

為文當得春初氣, 觀化能知萬類情。

李鴻章(1823-1901),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儀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逝後獲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谥“文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善事探撰八言聯

潘祖蔭(1830-1890)

紙本 行書

縱196.1厘米 橫43.8厘米

1872年

善事上官無失名譽, 探撰前記綴集所聞。

潘祖蔭(1830-1890),字在鐘,小字鳳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鄭盦,江蘇吳縣人。探花,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藏書買地七言聯

吳大澂(1835-1902)

紙本 小篆

縱137.6厘米 橫32.7厘米

藏書萬卷可教子, 買地十畝都種松。

吳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軒,晚号愙齋,江蘇吳縣人。進士,官至廣東、湖南巡撫。精金石文字,善篆書,工畫,喜鑒藏。

嘉道夕陽十言聯

吳昌碩(1844-1927)

紙本 石鼓文

縱156厘米 橫32.8厘米

1901年

嘉道清修望古人如不及, 夕陽微雨駕小舟以出遊。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别号甚多,浙江安吉人。詩、書、畫、印全能,且融會貫通,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謀略風流七言聯

陶濬宣(1846-1912)

紙本 楷書

縱148.4厘米 橫40.5厘米

1903年

謀略久參花府盛, 風流三接令公香。

陶濬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沖,号心雲,别号東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紹興陶堰人。舉人,官至道員,加三品銜,賞戴花翎。其書呈方筆碑貌。

孤竹野雲七言聯

王瓘(1847-?)

紙本 小篆

縱132.9厘米 橫31.5厘米

孤竹瘦于尊者相, 野雲白似道人衣。

王瓘(1847-?),字孝玉,一字孝禹,号遯庵,四川銅梁人。舉人,官至江蘇道員。其工篆、隸書,兼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諸家之長。

通儒清風八言聯

王仁堪(1849-1893)

紙本 行楷

縱165.7厘米 橫35.4厘米

通儒博識英材偉器, 清風明月美景良辰。

王仁堪(1849-1893),字可莊,又字忍菴,号公定,福建閩縣人。狀元,授殿撰,官蘇州知府。書宗歐、褚,名稱一時。

來源 |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