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培生:深耕浙東山川,刻畫美麗鄉愁

“深耕——韓培生油畫學術研究展”于2022年5月8日在甯波納得美術館啟幕,展出藝術家近幾年新作和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近140幅,呈現韓培生的藝術脈絡、風格和追求。

韓培生

韓培生1946年生于餘姚,年少時随家人遷居上海,1964年就讀于浙江美院附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原副主席,現為浙江省油畫家協會藝委會委員、浙江省人與自然油畫院副院長。

因為疫情,展覽沒有舉辦開幕式,但韓培生的三位好友——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徐芒耀,著名版畫家、中國美術館前收藏部主任鄭作良都為他的個展寫來了賀信。

韓培生“深耕”畫展的線上鑒賞沙龍與現場導覽

畫展啟幕之際,韓培生來到甯波納得美術館與甯波的油畫界人士、油畫愛好者一起舉辦了小型鑒賞沙龍,并以雲直播的方式,帶領觀衆領略他60餘年深耕心靈映照的美學天地。

此次展出的韓培生作品以風景畫為主,但展覽的開篇之作,卻是一幅人物畫《老搭檔》。畫面呈現的是三位老漁民,他們是曾經的老搭檔,退休後坐在岸邊回憶漁民生活的場景。這幅畫創作于1998年,以甯波當地漁民為原型。

《老搭檔》 1998年

韓培生從浙江美院附中畢業後去了奉化,在那裡待了30年,并且以這片熱土為藝術創作的源頭,畫出了不少經典之作。他的漁民肖像系列作品,均采用造型上适度的誇張手法,同時注重品質感、重量感與空間感的刻畫。那一個個布滿深凹皺紋的棕紅臉龐和一雙雙關節微大、黝黑、碩大又粗壯的手,似乎刻錄着漁民與巨風巨浪奮争與搏殺的人生經曆。

韓培生坦言,“浙東的山村、漁村、山民、漁民成為我創作的源泉,這幅《老搭檔》,凝聚着我對那方鄉土的回憶和對生命的體驗。在畫中,我把人物的手畫得很大。在那個年代,漁民的手很有力量,是拉網拉的,他們的腳也很有力量,是以我的畫裡,他們的腳趾頭都是分開的,保持站在船上的姿勢。”

《老搭檔》局部

所有漁民畫的構想和落筆都來自韓培生在漁村真實的生活體驗。韓培生喝過醬油湯,睡過竹眠床,跑遍了奉化象山港沿岸的下陳、桐照、栖楓等漁業大隊,對漁村的風土人情都了如指掌。

2000年,《老搭檔》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并入選2012年“百花沃土美術作品特展”,成為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聯舉辦的“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浙江省美術作品特展”中,百名浙籍美術家的代表作之一。韓培生是浙東油畫界扛鼎人物,當年入選特展的,整個甯波隻有韓培生和陳繼武兩人。

《快樂的女電焊工》 2021年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2020年

《泊》 2020年

韓培生的作品處處展現了他家鄉的情與景、色與彩,他深深地眷戀着故鄉的沃土,并且辛勤地耕耘着。韓培生一生紮根甯波,他的作品取材幾乎全都來自甬江、奉化江、姚江流域以及三大山區。幾十年來,韓培生的油畫已經形成渾厚、強勁、亮麗、淳樸的畫風。他始終深愛甯波這塊熱土,堅守故土,生根發芽,播種收獲。

《山村暖陽》 2021年

《暖陽下的土牆》 2019年

《高架通深山》 2021年

《在山頂耕地》 2021年

今年已經76歲韓培生,對色彩的敏銳感仍不減當年,創作精力十分充沛,是一位高産畫家,本次展出的近140幅作品絕大部分是他近三年來創作的。

“我構思的時間要比畫的時間多得多,畫畫先要讓自己有充沛的激情,然後在光影、色彩、構圖、節奏、韻味等方面,找到能打動人的表現方式。”韓培生說道,“目前疫情對我來說反倒可以完全集中精力去創作,人老了,但思維不能停,在繪畫方面我的思考能力、應變能力不亞于年輕人,我有這個自信。”

《山坡上的民居》 2021年

《四明淨土 丹山赤水山村》 2020年

《湍急的溪流》 2019年

《山的結構》 2018年

韓培生用充滿激情的筆觸,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氣息,用強烈的色彩,強化感情,強化對象,他娴熟地駕馭着這些色彩,表達他對浙東這片沃土的摯愛,讓山鄉變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