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引言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幾句話出自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正如詩中所言,戰事總為當權者操弄,興亡皆是百姓受苦。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兩顆震驚全球的原子彈,爆炸之後帶來的無窮贻害。

“小男孩”和“胖子”——這兩個平凡的名詞,對于日本人而言應該是噩夢一般的存在。這是兩顆原子彈的名字,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的代号。這兩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全面投降,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但當時其實已經是戰争末期,日本早已盡顯頹勢,美國當局為何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呢?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原子彈照片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席卷全球,全世界都想要盡早結束這場殘酷的戰争,恢複到原有的平靜生活。然而投放原子彈,的确是一支強效加速劑,無疑會加快結束戰争的步伐。但是如果僅此一個理由,是不足以讓美國下定決心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

究其根源,促使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很多,而其中美國對于日本殘酷虐待俘虜的報複,也是原因之一。

太平洋戰争對于美國人來說是無比沉重的回憶。

二戰初期美國并未直接參戰,他們正式參與到戰場中,其實是在珍珠港被日軍偷襲之後。

這一事件大大激怒了美國政府和群眾,但是由于準備不夠周全,美國海軍在與日軍的大戰中節節敗退,死傷慘重。在一年内,大約有十幾萬美國軍人被日軍俘虜。而這些被俘的軍人并沒有被遣返,反而被殘酷虐待。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二戰美軍劇照

普萊斯頓·哈伯德——美國的一位曆史教授,他曾就職于美國田納西州奧斯汀佩伊州立大學。以下是哈伯德教授對被俘期間經曆的回憶:由大型豪華郵輪改造而成的“地獄船”将戰俘運往各地收容所:大阪、東京、函館、福岡、名古屋、仙台、廣島、北韓、爪哇、泰國、菲律賓、馬來、上海、台灣、香港、奉天。

且額定搭客278人的郵輪幾乎被塞進1600餘名戰俘。

02

日軍在菲律賓也俘獲了大量美軍和菲律賓軍人,關于這個資料至今沒有定論,大約是5萬美國軍人和4萬菲律賓軍人。

當時的日本軍方下令,在短時間内将這批戰俘轉移到100多公裡外的奧德内爾。

在這一轉移過程中,日方并未向俘虜提供足量的食物,在行進的半路上,死于勞累和饑餓的俘虜達到數萬人之衆。到達集中營之後又有2萬人被虐殺,而那些從之前的苦難中幸存下來的俘虜所要面對的,卻是更加殘酷的折磨。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美軍戰俘舊照

日軍所修建的集中營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關押俘虜,各國不幸被俘的戰士們到了集中營,便成為了日本人的免費勞力。他們的辛苦勞動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如果想要稍事休息,得到的隻能是鞭撻和殺害。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軍人一旦被俘被關進日本人的集中營,都可謂九死一生。

被關押在集中營中的俘虜們如同身在煉獄,能夠得到的食物少得可憐。饑餓,疾病虐待,令大量的俘虜在短時間内死去。而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活下來的人,實在不堪忍受,更加想要逃離集中營。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二戰時期的奉天戰俘營

03

然而對于手無寸鐵又虛弱不堪的俘虜們來說,想要逃離又談何容易。一旦做出這種嘗試再被抓回集中營,他們的下場就是生不如死。

集中營處死這種試圖逃跑的俘虜,有一種手段是強迫他們在太陽下暴曬直至死亡。

為了防止出現戰俘逃跑的事件,日軍還采取了一個更為殘酷的手段:他們會将試圖逃跑的俘虜所在牢房的全部人員殺死。

《舊約全書·申命記》中有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美軍對日本人的這種暴行采取了相同方法的還擊,他們同樣虐待日本戰俘并将之處死,兩者你來我往,遭受苦難的卻是兩軍俘虜。在此情況下,美國人對于日本的仇恨達到頂點。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

最後,綜合各種原因,美國将兩枚原子彈投放在日本本土,廣島和長崎毀于一旦。原子彈爆炸後一周内,日本宣布投降。美國記者琳達·格特茲·赫爾姆斯曾經做過詳細統計,從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年底,在近一年的時間内,約3萬多名美國士兵和勞工,2萬左右的美國平民被日本俘虜。

赫爾姆斯直言不諱道,太平洋戰俘所遭遇的處境,跟美國投放原子彈以及後來對日的戰後政策密切相關。

結語

國與國之間的戰争是為了利益和生存,可能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無辜者,各種各樣的戰争将永遠存在于人類社會,有的會被永遠銘記,有的卻會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曆史長河中。戰争的可怖也在警醒我們,如今的和平是如何的得之不易。

參考資料:

《山坡羊·潼關懷古》

《舊約全書·申命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