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哪些外國的頂級文物被收藏在中國?

日本的國寶戰刀,古埃及女祭司的彩繪棺椁,以及佛祖的等身像,這些都是收藏在大陸的外國頂級文物。

說到頂級文物,作為擁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中國,流傳下來的各種珍貴文物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一些能稱得上頂級文物的珍寶,如秦始皇的兵馬俑、曾侯乙編鐘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稀世珍寶由于曆史的原因,流落至海外,不得不說實在是極為惋惜。

那麼,有沒有一些外國的頂級文物如今被收藏在中國呢?答案是有,并且數量還不少,下面就讓我們去看一看這些文物都有哪些,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日本的頂級文物:長曾彌興正刀

1945年,随着日本的全面投降,侵華日軍也走到了末日,其中,海南警備府長官伍賀啟次郎向國軍中将韓練成投降。

在伍賀啟次郎投降後,不少軍事物資被國軍繳獲,其中包括伍賀啟次郎的部分随身武器,而長曾彌興正刀,正是其呈交給韓練成中将的武器之一。

這把戰刀,是伍賀啟次郎的随身佩刀,作為日本的一名進階軍事長官,同時又兼任海軍中将,伍賀啟次郎随身攜帶的東西自然是上等貨,而這把戰刀,着實有大來頭。

日本的刀劍界,把他們曆史上最著名的刀工進行了一個詳細的等級劃分,根據其技藝,分為“最上大業物”、“大業物”、“良業物”以及“業物”四個級别,每一個級别的稱号,都代表了高超的制刀工藝。

而伍賀啟次郎的這把佩刀,則是出自日本江戶時期,有着“最上大業物”稱号的著名刀工長曾彌興正之手,這把刀是他在寬文九年(公元1632)所鍛造,當時的日本刀劍界,就将此刀評委“新刀上上作”。

那麼,這把長曾彌興正刀究竟珍貴在哪裡呢?日本有一口舉國聞名的戰刀叫做“虎徹”,是日本上下都尊為國寶的文物,并且不管是制作工藝,還是制作者的名聲,都代表了日本江戶時期的巅峰,而這把長曾彌興正刀的制作者,與“虎徹”的制作者均屬于“最上大業物”成員之一。

由此可見,這把長曾彌興正刀也算是日本的頂級文物之一,稱得上是國寶級别的。

隻不過,如今這把刀被收藏于大陸的軍事博物館中,而它也作為日本侵華的罪證之一,向後人展示這日軍曾犯下的累累罪行。

古埃及國寶:第19王朝的彩繪棺木

古代中國和古埃及,是世界曆史上的兩大文明古國,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兩者之間并未有太多的文化交流,是以,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國内收藏的古埃及文物少之又少。

那麼,這個彩繪棺木又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呢?故事還要從清朝末年說起。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以考察憲政的名義,派出了五名大臣前往歐美,這五人分為兩匹,其中三人前往英、法等國,另外兩人,則前往美、德、意等國。

前往美國的兩人,其中有一位,正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北洋大臣托忒克·端方。

端方是晚清時期一個較為重要的人物,深受慈禧太後重視,而除了是朝中大員之外,端方還是一個有名的收藏家,尤其喜歡收藏古玩。

當年十二月,端方一行出發,期間,先後考察了美國、德國、丹麥、瑞典等國,在考察的過程,端方在走到埃及時,來了個公費旅遊,去了一趟埃及的首都開羅。

當時埃及的狀況,可以說是連大清都不如,國内各地起義不斷,王公貴族們由于戰亂,紛紛變賣家産,準備逃亡,是以,在端方來到開羅後,就看到了滿大街如同菜市場一樣的文物市場。

既然是變賣,價格自然不會太高,随處可見的各類文物,也如同大白菜一樣在賤賣,這對于喜歡收藏文物的端方來說,無疑是來到了天堂。

最終,端方一次性買下了古埃及第19王朝的彩繪棺木、石碑、石刻拓片等一批珍貴文物,并将這些文物帶回國内,收藏在自己家中。

那麼,端方買回來的古埃及彩繪棺木,裡面裝的是古埃及哪一個大人物的呢?

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端方所帶回來的這具棺木,裡面裝的是帕諾波裡斯城(今天的阿赫米姆)敏神(古埃及主管生殖的神)的女祭司,名字叫做塔荷努特,這個棺木,正是她死後盛放她的。

在這具棺椁上,正面刻有死者的容貌,同時在其面部,用彩金描繪,棺椁自上而下,均刻有代表古代及文化的各種神話人物,以及象征着死亡世界的各種動物彩繪,整個棺椁,呈現出一個完美的人形。

除了棺椁之外,端方還帶回來不少石碑、石刻等文化價值不菲的文物,這些文物在帶回國内後,端方對此十分喜愛,常常端詳良久,并還在上面親自提拔:“埃及古王王後石刻真像拓奉子壯仁兄觀察鑒,端方記”。

不過,在1911年,端方被嘩變的軍官劉怡鳳所殺,在其死後,家道迅速中落,再加上時局變化,他的後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将這些珍貴的文物拿出來當街變賣,最終導緻文物被散落四方。

如今,端方當年在開羅掃貨帶回來的文物,也隻有彩繪棺木和部分石碑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并且,棺木中的女祭司木乃伊,早就不知所蹤。

印度的超級國寶:佛祖等身像

佛祖等身像,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的等身像,全世界一共有三尊佛祖等身像,而其中兩尊都收藏在中國。

相傳,佛祖釋迦摩尼在臨終之際,為了讓後世銘記佛祖的樣貌,是以他的弟子請求佛祖,按照佛祖的相貌來進行制作等身像,在等到佛祖的允諾後,弟子們繪制了三尊佛祖等身像,分别是佛祖八歲、十二歲以及二十五歲的相貌。

繪制完成後,這三尊等身像最早儲存在印度的寺廟中,但其中兩尊,在唐朝之前,“機緣巧合”的來到了中國。

最早傳入中國的,是十二歲等身像。

南北朝時期,前秦朝的皇帝苻堅十分信仰佛教,不僅在國内建立了大量的寺廟,同時為了顯示他的虔誠之心,不惜派人不遠萬裡前往天竺,想請回佛門至寶等身像。

當然,如此重寶,天竺國的人肯定是不願意給,不過,在來自苻堅使者的“盛情”邀請下,法王達磨波羅最終同意,将佛祖等身像交給苻堅的使者。

同時被帶走的,還有數量不少佛骨舍利。

等身像來到中國後,被苻堅用極高的禮儀迎回寺廟,并供奉起來,而在苻堅之後,歲曆經戰亂,但等身像卻完好的儲存下來,兜兜轉轉,直至唐朝建立。

而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由于其豐功偉績,周邊各國與大唐聯姻的風氣也盛行不衰,吐蕃的松贊幹布就是其中之一。

松贊幹布為了娶一位大唐公主,可以說是費了老大勁,最終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這就有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而在文成公主的嫁妝清單裡面,佛祖等身像就在其中。

之是以唐太宗會如此大手筆的将等身像作為文成公主的嫁妝,一來是要彰顯天朝上國的國威,二來也是襯托文成公主的尊貴,而也正因為如此,這尊等身像就落戶在了雪域高原。

而松贊幹布為了表達自己的敬意,特意修建了小昭寺,以供奉這尊十二歲的等身像。

除此之外,那尊五歲的等身像能來到中國,也和松贊幹布有關,并且,與十二歲那尊的來曆類似,同樣也是由于婚姻得來的。

在娶了文成公主之後,松贊幹布又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而尺尊公主的嫁妝也是十分不菲,其中就有佛祖五歲的等身像。

就這樣,三尊等身像的其中兩尊,都被松贊幹布收藏。

在此之後,松贊幹布将兩尊等身像換了供奉的位置,五歲的那尊,供奉在小昭寺,十二歲的那尊,則供奉在大昭寺,時至今日,我們還能在那裡看到。

至于那尊二十五歲的等身像,早在繪制完成後,印度國内發生派教争端,佛教徒為了保護等身像,不得不帶着等身像遠赴遠赴海外,誰料到在途中遭遇風浪,連人帶船,全部沉沒在海底了。

除了上述幾個頂級文物之外,收藏在中國的外國頂級還有不少,比如收藏在甯夏固原博物館中的古希臘神話人物鎏金銀瓶、凸釘玻璃碗,以及收藏在西安大慈恩寺的古印度貝葉經等等,這些都是外國文明中,極為重要的文物,但這些文物,無一例外的都是在曆史上,通過朝貢、貿易等正規途徑中得來,而非如今收藏在不少外國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是他們曾經采用非法手段奪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