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和父母作為最親密的人,父母總希望能夠事無巨細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最新的動态,但是孩子卻越來越抵觸和父母交流,父母在埋怨埋怨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導緻孩子過早的關上了心門。
朋友家的孩子樂樂也屬于這種情況,樂樂的一些事情朋友都是從别人的口中所得知的,當詢問樂樂時孩子一概不說。
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樂樂和父母的關系會弄得這麼僵,連有困難時也不需要父母的幫助。
朋友想改變和孩子的關系,卻不知從何做起。
01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每次和父母溝通時,都會聽到父母批判和責罵的聲音,從來都得不到平等的交流,導緻孩子厭煩與父母溝通,他們甯願與朋友或者陌生人訴說心事,也不願意和父母多說一句話。
每天回到家把自己關在屋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從來不走出來,無論父母怎麼詢問,孩子也不會對父母訴說自己的近況和心事。
作為父母,此時應該檢討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是因為什麼而引起了嚴重的問題。
02 沒有耐心聽孩子訴說,習慣忽視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年幼時期,非常喜歡和父母交流,但為什麼随着年齡的增長,開始出現不愛和家長交流的情況呢,其原因來源于家長自身。
小孩子的思維都比較簡單,并且喜歡重複一件事情,尤其是愛刨根問底,這對于家長的耐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和孩子進行溝通,那麼就會打消孩子的興趣,進而會拉開親子距離,孩子開始變得不再愛和家長溝通。
這是孩子不愛與父母溝通的最大根源,正是父母對孩子沒有耐心,經常忽略孩子的想法,導緻了孩子與家長的隔閡越來越大。
03 孩子永遠是錯的,父母永遠是對的
除了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的問題之外,家長的武斷也是造成孩子不愛溝通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在年幼時期的想法和認知都十分幼稚,而父母永遠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孩子的想法可笑。
這就是在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破壞他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的根源。
雖然孩子年齡尚小,他的想法也十分幼稚,可笑。
但每個孩子都是從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我們作為家長,也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見,在他的想法之上進行正确的引導,才是解決溝通問題的有效辦法。
04 對孩子的痛處不能共情
當孩子與父母溝通時,通常會帶着自己的疑問和不解,需要家長給予指導和分析,但很多家長都是在機械性的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能與孩子形成共情,這種不走心的溝通,也在掐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父母與孩子良好的關系,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才能有能力愛自己和愛别人,父母要學會和孩子相處,這樣親子關系才能更親密。
01 做孩子的傾聽者
與孩子真正意義的溝通,首先是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隻有家長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到孩子的需求。
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内心,與孩子形成共情,孩子也才能夠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到相關的道理,并學會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02 與孩子平等交流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所有的溝通都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即使孩子的想法非常錯誤,但也要認識到孩子的認知局限,隻有這樣的尊重,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溝通。
道理雖然簡單,但很多家長卻難以控制自己的内心。
是以作為家長,要認真的對待孩子與自己的每一次溝通,最好能在每一次溝通中,讓孩子認識到一些道理。
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親生的,即便親子關系出現問題也是暫時的,這種想法是不正确的,當親子關系出現問題,不及時修補時,會導緻關系越來越僵化。
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讓家長更加傷心。
父母作為長輩,與孩子相處時,也要做到尊重和了解,隻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和家長溝通,把心事和難題都向家長傾訴,親子關系才能越來越和諧。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