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自從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并引入了皇帝的概念之後,中國君臣之間的身份差距随着封建皇權的不斷加強也在被持續拉大。

到了明清時期,外廷群臣對于皇權的限制竟然近乎于沒有,滿族大臣更是對着皇帝自稱奴才,這讓文臣的地位降到了谷底,也代表着封建官僚中的中央集權制達到了頂峰。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其實皇權之是以要不斷打壓文臣的權力,也和曆史上的多次權臣專政有着直接關系,曆朝曆代都不乏有着極強權利欲的大臣把持朝政的事件,這些人輕則禍亂朝綱,重則篡權奪位,是以,在位之人也不得不想盡辦法限制他們的權利。

不過曆史上還是有不少君臣之間的關系相處得十分融洽,皇帝給予了大臣足夠的信任,大臣也用一生來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這裡面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被稱為“君臣之盛軌”的劉備和諸葛亮,北宋的王安石和宋神宗其實也是如此。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王安石畫像

一、出色的宋神宗

北宋作為終結了晚唐亂世的朝代,其創始人趙匡胤在一生中見識到了五代時期的種種亂象,其也對國家的集權建設有着極為深入的思考。

他意識到之是以在整個五代時期政權交替頻繁,并不僅僅是因為地方将領權力過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缺乏統一的政治綱領。

關于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可以說家喻戶曉,他

通過兩次“

杯酒釋兵權

”,向同他征戰多年的老将士們訴說心中的苦悶,以及坐上皇位的不安,進而罷去禁軍将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

趙匡胤的這一舉措極大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自唐朝中期以來便存在的地方

節度使

擁兵自擅的局面。

趙匡胤還鼓勵百姓務農經商等日常行為,并将地方官與富商之間的官商勾結解決了,保證了農民的權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趙匡胤的這些舉措不僅恢複了自五代以來國家以及百姓所受的戰争創傷,還讓國家呈現出了相對穩定繁榮的局面。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趙匡胤劇照

由于趙匡胤本身就是靠着陳橋驿兵變從後周手裡奪取政權的,是以其對于皇權的穩定性極為重視。

在考察之後,趙匡胤認為之前被大一統王朝奉為正統的儒家文化在皇權建設方面依然有着積極的意義,是以他在設定北宋政治制度的時候對于儒家發展尤為重視,北宋的文官地位也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頂峰。

趙匡胤作為人傑,其對于自己的政治眼光還是非常自信的,是以他為後人立下了幾條家法,即北宋政府的施政準則。

這些内容在北宋前期确實為朝廷帶來了不少好處,快速終結了地方割據的亂象,但是社會環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周邊遊牧民族政權的崛起,北宋政府逐漸陷入了外交内困之中。

由于趙匡胤家法的存在,北宋的幾位繼任者雖然有改變的想法,但是他們卻沒有推翻趙匡胤的勇氣,這也讓北宋的一些政治問題持續發酵,比如備援官員太多,浪費了大量的政府收入,以及禁軍戰鬥力不斷下滑等等明顯的弊端。

在位十六年的趙匡胤,為宋朝的繁榮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西夏騎兵隊

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繼位為君的時候,北宋在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持續受到遼國和西夏的壓力時,雖然他可以選擇用支付歲币的方式為北宋帶來短暫的和平。

但比起得過且過的前幾任皇帝,宋神宗顯然還是有扭轉這一局面的決心的。

按照《宋史》的記載,宋神宗在年少的時候是以孝順和知禮節在衆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的,他對于皇族長輩以及自己的先生都十分尊敬,這讓他赢得了賢德的名聲。

按理說這種儒家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乖孩子應該會恪守祖宗家法,但宋神宗卻并不是這樣。

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時,北宋政府的财政已經入不敷出了,每天都在依靠榨幹百姓來填補國庫,而農民實在不堪高利貸盤剝和賦稅徭役的折磨,選擇與朝廷作對,發動暴亂。

這是一向以賢德著稱的宋神宗選擇否定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家法,他認為前人的這種想法在他們的年代也許适用,但宋朝發展至今,曾經的家法已經不再适合現在的時代了。

于是宋神宗勇敢地打破了傳統觀念,他深信能夠拯救北宋的隻有改變家法這一途徑,這樣才能實作富國強兵,緩和階級沖突,挽救封建統治的宏圖大業。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年輕的宋神宗趙顼

有人說宋神宗是因為見到王安石才有了變法的打算,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正确。

在王安石入京為官之前,宋神宗就曾經對文彥博說現在朝廷财用不足,這是沒有辦法處理邊境問題的,其言下之意便是希望文彥博能夠給出富國強兵的途徑,但顯然文彥博沒有做好準備。

宋神宗還曾經設想,設立一個專門貯存絹布的倉庫,然後用裡面的絹布購買遼兵的腦袋,雖然這個念頭有些滑稽,但是宋神宗求變的心态卻也展現無疑了。

二、一拍即合的君臣

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北宋正處于王朝的平穩期,雖然沒有趙匡胤所建立的王朝初期的上升勢頭,但是國家整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一些隐藏的問題還沒有到爆發的程度。

在這樣的環境中,北宋外廷的文臣大多抱着保守的心态,因為在現行制度下文官的地位穩固,其後人也能得到自己的蔭庇,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他們自然不會有改變這一切的打算。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在這種時候就需要有心懷天下的理想主義者出來打破僵局了,王安石無疑就是上天賜給宋神宗的那個人。

王安石從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罕見的天才,他不但文筆出衆,而且對政治問題有獨特的思考和見解。

最重要的是王安石同宋神宗的想法一樣,他也認為眼下的北宋已經發展不下去了,百姓流離失所,人心渙散,朝中百官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這樣發展下去,北宋遲早會滅亡。

于是王安石帶着一顆滾燙炙熱的心想要為百姓謀求幸福,為國家謀求安定,與宋神宗展開了一段千載難逢的君臣之誼。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王安石的書法作品

有史料記載,有人在閱讀王安石的文章後認定這是《孟子》中遺漏的篇章,這個故事雖然是用來證明王安石出衆才華的,但是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他的政治理念和先賢孟子十分接近。

而提出民貴君輕理論的孟子在儒家學者中是比較務實的存在,他對于百姓也有更多的關懷,這些在王安石日後的新政中都有所展現。

是以王安石對于當時北宋的政治局面自然是十分不滿的,但是他還是沿襲祖輩的足迹通過科舉進入到了北宋的官場,并因為才華被安排在京城做官。

但王安石當時就已經有了變法的打算,是以他主動去到縣城做了縣令,放棄了進京做官的機會,并在那裡試行了許多變法舉措,興辦水利、擴建學校,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得到了顯著得提高,變法在小縣城内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孟子畫像

在神宗上位之後,他開始在臣子中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存在,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敢想敢做的王安石。

宋神宗在看到王安石的文章之後,驚訝地發現這個人和自己的政治理念十分接近,便立即接見了王安石。

在對王安石進行深入了解之後,宋神宗認定王安石就是能夠幫助自己實作變法大業的那個人,便授予了其宰相的地位。

要知道北宋不想實施變法的文武百官們思想非常保守,他們在得知神宗要與王安石攜手變法的時候,迅速抱團站出來反對實行變法,給王安石制造了成千上萬次的困難與阻礙,但是好在宋神宗用盡一切辦法支援王安石的變法舉措,為熙甯時期新政的推行打開了局面。

三、獨特的君臣關系

從封建皇權建立之後,君臣之間的關系便逐漸走向了失衡,在西漢時期,霍光還有廢立皇帝的權力,但是到了唐宋時期,外廷的大臣已經逐漸變成了皇帝的家臣。

他們對于皇權的限制作用逐漸喪失,除了魏征等诤臣之外敢于指責皇帝的人少之又少,這種趨勢下大臣們的地位越來越低,皇權也完全壓制了外廷。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奸臣蔡京畫像

不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關系卻是北宋時期的一股清流,王安石雖然是因為得到了宋神宗的賞識而登上相位的,但是他并沒有像宋徽宗時期的奸臣蔡京那樣成為一個樂于阿谀奉承的小人,而是做起了宋神宗的老師,在交流的時候兩人的地位也是極其平等的。

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理想主義者,王安石的最終政治理想便是輔佐出一個像堯舜那樣的千古明君,而宋神宗也有做好皇帝的覺悟,這也是兩人能夠長期合作的關鍵原因。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王安石除了在工作中極力輔佐宋神宗之外,對于宋神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非常關注的。

在他做宰相不久之後,就曾經給宋神宗寫了一道奏章,他在裡面告誡宋神宗一定要遠離聲色犬馬,因為那會讓他德行受損,并且有被小人蠱惑的隐患。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宋神宗與王安石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認為宋神宗是被王安石抓住了什麼把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那時的宋神宗勵精圖治,生活也十分簡樸,并沒有沉溺于聲色的迹象,王安石寫這封信的目的其實是這樣的:

然孔子聖人之盛,尚自以為七十而後敢從心所欲也。今陛下以鼎盛之春秋,而享天下之大奉,是以惑移耳目者不為少矣,則臣之所豫慮,而陛下之所深戒,宜在于此。

由此可見,王安石對于宋神宗的要求之高,不過宋神宗作為皇帝,能夠在被大臣如此管制的情況下依然全力支援他的工作,從中我們也能看到兩人之間的絕對信任以及對理想的孜孜追求,這樣的君臣組合在曆史上并不多見。

當然兩人的書信中也會讨論工作上的問題,當時他們面對的政治局面其實并不寬松,一來北宋财政軍事方面積弊嚴重,二來保守派大臣和部分皇親國戚對于變法很不支援,他們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王安石題跋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神宗和王安石都希望能夠盡快讓變法取得一定的成果,是以宋神宗開始在全國範圍内選拔人才。

在極短的時間裡北宋朝廷沒有辦法考核這些人的德行,這讓部分有才無德的小人進入了北宋官員的隊伍之中。

王安石在一封奏章中就提到了這件事情,他認為宋神宗不應該起用這樣的人,但是他并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批評,因為他知道目前的局勢,這也是非常時刻的非常之舉。

事實上後來王安石也提拔了不少這樣的官員,這也成為了他後來被南宋文人攻擊的一個重要方面。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這一對君臣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沒有選擇互相包庇,更沒有推诿責任,而是選擇了共同面對,這也充分展現出了兩個人内心的堅定與正直。

兩個理想主義者合作,究竟有多美好,看看宋神宗和王安石就知道了

劉備與諸葛亮也是君臣關系的典範

最關鍵的是,王安石在受到宋神宗支援的時候,并沒有産生濫用權力的想法,而是始終心系北宋變法事業。

在王安石受到指責的時候,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這會破壞宋神宗的名聲,兩人之間的信任和關心由此可見一斑。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宋神宗和王安石之間的關系和劉備孔明之間并無二緻,他們都是為了政治理想共同努力的存在。

這種有着堅定信念的理想主義者在任何時代都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

注:

本文參考自《王安石傳》,梁啟超著;商務印書館2015年1月出版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