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夏:來讀王安石的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作者:一号詩巷

詩詞有約,一号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夏天,在小溪邊走一走,在綠蔭下坐一坐,在淺草中躺一躺……,就尋找到了詩意。

是夏天,讓這個世界變得清新、通透而又可愛。

時間在悄然推進,我們的分享也在有條不紊地跟進。

初夏:來讀王安石的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夏天的詩意,唯古詩詞方能稱之。

本期我們來分享一首王安石的《出郊》。

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讓人越品越覺得有味。

出郊

宋 ·王安石

川原一片綠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風日有情無處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大陸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詩人。

對于王安石這位詩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在曆史上影響力很大的那次“變法”。

盡管此詩沒有具體的寫作背景,但是通過詩的内容,我們貌似能隐約讀出幾分與“變法”有關的味道。

王安石曾對自己的“變法”充滿信心,而這首詩則也無不展現出“一片大好的前景”。是以有人認認為此詩寫于作者變法初見成效時,由此看來也是不無道理的。

不過抛開内容背後的“變法”資訊,此詩于正面所臨摹出的獨屬于夏日的美好畫面則尤其生動養眼,它堪稱“夏日”詩作中的佼佼者。

初夏:來讀王安石的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詩在首句就将夏日的氣息展現出來:川原一片綠交加;在廣闊的平野之上,到處是深淺疊加的綠意。

夏天最為突出的,就是那一片片綠意,而夏天最讓人心動的,也是那一片片綠意。

“綠”是生命、生機與活力的象征;與春天相比,夏天的綠意會顯得更加濃郁、更加飽滿,是以它帶給人們的感染力也會更加強烈。

作者在詩的開篇處就選擇具有典型性的“綠”字過來,這就在第一時間點亮了讀者的視覺;不但如此,句中“川原”“交加”二詞的使用,更是讓那片綠意得以無限延展和加倍程度的暈染,進而使得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面也擁有了無限的力量。

我們在品讀的過程中,就仿佛被那一望無際的綠意所包圍一樣,就仿佛無比真切地看到了夏天的原野、嗅到了來自綠色原野的清香。

後面的承句将筆觸落在其他物象上面:深樹冥冥不見花;樹木長得高大又茂密,幾乎看不到鮮花的影子。

和首句相比,這一句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即由原來的低處轉移到了高處。

是以縱使首句和承句都在着力突出夏天的綠意,但因為作者的捕捉對象不一樣,因為作者所定格的空間位置不一樣,是以作者筆下所呈現出來的綠意也并不呆滞死闆,反而充滿了活力與靈動性。

在首句中,作者以“交加”來突出綠色的濃郁度;而在承句中,作者則是用“冥冥”這一詞語去明确修飾,用“不見花”這一具展現象去明确诠釋。

“冥冥”,昏暗的樣子,這充分說明樹木生長得很旺盛、很茂密;也因為有“冥冥”這一前提條件的存在,所在才有“不見花”這一結果的成立,這是承句中嚴謹的邏輯關系所在。

我們說美有多種,春天五彩斑斓的花朵很美,而夏天單純得不染任何雜質的綠色世界也同樣讓人挪不開眼,同樣讓人沉醉了心。

初夏:來讀王安石的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後兩句更具特色:風日有情無處著,初回光景到桑麻;富有情感的暖風和麗日看似無處落腳,但其實它們已經悄悄地将溫暖轉移到了桑麻上面。

我們在前面說過,王安石的這首詩有着與其“變法”有關的痕迹,而詩的後兩句就是一處印證。

作者對自己的“變法”萬分期待,也對“變法”的未來充滿信心。而作者當時之是以提出“變法”,也是希望國家能夠越來越強大,也是希望百姓的日子能夠越來越好。

後兩句中裁剪畫面,是一個預示着豐收的畫面,這無不展現着作者愉悅而又躊躇滿志的心境。

和風與麗日就如作者期待執行的“變法”一樣,那在和風麗日下茁壯成長的桑麻,就如百姓們受益于“變法”的恬靜生活一樣。這一切的一切,都孕育着一個美好的未來,都象征着一個美好的時代。

另外我們又可以看到,作者在後兩句中還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讓“風、日”兩個物象顯得更加有情有義,顯得更加溫柔可愛;這樣一來,詩句帶給我們的韻味也就更加富有耐品度。

後兩句于生動的景語中融和着豐富的情感,飽含着豐富的資訊,它們在呼應前文的同時,把更多張力展現出來,把更多韻味延于篇外,的确屬于寫得十分巧妙的佳句。

初夏:來讀王安石的這首詩,全篇風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樹色濃如初潑墨,遠風吹過自生涼;各位看官,對于王安石的這首詩,不知你認為寫得如何?且在留言區簡說一二。

詩詞為夢筆為馬,将讀寫進行到底;歡迎大家關注一号詩巷,有您相伴的日子最美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