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引·秋景
【宋】王安石
别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後,思量着。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
楚台風:楚襄王蘭台上的風。宋玉《風賦》:“楚王遊于蘭台,有風飒至,王乃披襟以當之曰:‘快哉此風!’”
庾(yǔ)樓月:庾亮南樓上的月。《世說新語》:“晉庾亮在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樓,據胡床詠谑。”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華表語:指向皇上進谏的奏章。華表,又名诽謗木,立于殿堂前。
秦樓約:指與戀人的約會。
這首《千秋歲引》和王安石大多數詩作中含蓄深沉、豪壯慷慨的風格不大相同。
更像是詩人對生活經曆的感悟和人世浮沉的悲慨。
雖不知具體的創作時間,從全詩來看,應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退居金陵時寫下的作品。
王安石的身份有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是北宋的風雲人物,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上,力圖變革,而在變法失敗後,他是何感想,都在這首詞中。
此刻正值清寒的秋夜,耳邊傳來陣陣搗衣聲。久居異鄉的旅舍,聽着畫角凄涼的樂聲,不知何時才能回歸故裡。
一派秋聲,催人淚下,也曾在朗朗明月下詩酒笙歌,暢談着那些理想和抱負,那些歡樂時光仿佛還在昨天,點滴回憶一一浮現在心間。
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再美麗的夢也有破碎的一天,詩人連說兩個無奈!無奈被那些名利束縛,無奈被皇帝的恩情耽擱!
此時王安石正是由成至敗之時,變法因觸碰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
在激烈的政治漩渦中,他一方面想施展自己的才華、實作自身的政治抱負,但另一方面,也有急流勇退、罷相歸隐的想法。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這一聲歎息,或許是他真正的心聲。
面對這樣的結局,對于一個擁有雄心壯志的人來說,難免會産生寂寥落寞之意。
人生一場大夢,醉意闌珊之中,思量前程過往,竟不知是對是錯,經曆滄桑,方懂了功名誤身這四個字。
同意的點個【贊】和【關注】,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謝您的支援!閱讀更多文章,請移步公衆号:國學漫談!
#寶藏興趣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