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初夏:来读王安石的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作者:一号诗巷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夏天,在小溪边走一走,在绿荫下坐一坐,在浅草中躺一躺……,就寻找到了诗意。

是夏天,让这个世界变得清新、通透而又可爱。

时间在悄然推进,我们的分享也在有条不紊地跟进。

初夏:来读王安石的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夏天的诗意,唯古诗词方能称之。

本期我们来分享一首王安石的《出郊》。

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让人越品越觉得有味。

出郊

宋 ·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大陆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

对于王安石这位诗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在历史上影响力很大的那次“变法”。

尽管此诗没有具体的写作背景,但是通过诗的内容,我们貌似能隐约读出几分与“变法”有关的味道。

王安石曾对自己的“变法”充满信心,而这首诗则也无不体现出“一片大好的前景”。所以有人认认为此诗写于作者变法初见成效时,由此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不过抛开内容背后的“变法”信息,此诗于正面所临摹出的独属于夏日的美好画面则尤其生动养眼,它堪称“夏日”诗作中的佼佼者。

初夏:来读王安石的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诗在首句就将夏日的气息体现出来:川原一片绿交加;在广阔的平野之上,到处是深浅叠加的绿意。

夏天最为突出的,就是那一片片绿意,而夏天最让人心动的,也是那一片片绿意。

“绿”是生命、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与春天相比,夏天的绿意会显得更加浓郁、更加饱满,所以它带给人们的感染力也会更加强烈。

作者在诗的开篇处就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绿”字过来,这就在第一时间点亮了读者的视觉;不但如此,句中“川原”“交加”二词的使用,更是让那片绿意得以无限延展和加倍程度的晕染,从而使得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画面也拥有了无限的力量。

我们在品读的过程中,就仿佛被那一望无际的绿意所包围一样,就仿佛无比真切地看到了夏天的原野、嗅到了来自绿色原野的清香。

后面的承句将笔触落在其他物象上面:深树冥冥不见花;树木长得高大又茂密,几乎看不到鲜花的影子。

和首句相比,这一句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低处转移到了高处。

所以纵使首句和承句都在着力突出夏天的绿意,但因为作者的捕捉对象不一样,因为作者所定格的空间位置不一样,所以作者笔下所呈现出来的绿意也并不呆滞死板,反而充满了活力与灵动性。

在首句中,作者以“交加”来突出绿色的浓郁度;而在承句中,作者则是用“冥冥”这一词语去明确修饰,用“不见花”这一具体现象去明确诠释。

“冥冥”,昏暗的样子,这充分说明树木生长得很旺盛、很茂密;也因为有“冥冥”这一前提条件的存在,所在才有“不见花”这一结果的成立,这是承句中严谨的逻辑关系所在。

我们说美有多种,春天五彩斑斓的花朵很美,而夏天单纯得不染任何杂质的绿色世界也同样让人挪不开眼,同样让人沉醉了心。

初夏:来读王安石的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后两句更具特色:风日有情无处著,初回光景到桑麻;富有情感的暖风和丽日看似无处落脚,但其实它们已经悄悄地将温暖转移到了桑麻上面。

我们在前面说过,王安石的这首诗有着与其“变法”有关的痕迹,而诗的后两句就是一处印证。

作者对自己的“变法”万分期待,也对“变法”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作者当时之所以提出“变法”,也是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也是希望百姓的日子能够越来越好。

后两句中裁剪画面,是一个预示着丰收的画面,这无不体现着作者愉悦而又踌躇满志的心境。

和风与丽日就如作者期待执行的“变法”一样,那在和风丽日下茁壮成长的桑麻,就如百姓们受益于“变法”的恬静生活一样。这一切的一切,都孕育着一个美好的未来,都象征着一个美好的时代。

另外我们又可以看到,作者在后两句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风、日”两个物象显得更加有情有义,显得更加温柔可爱;这样一来,诗句带给我们的韵味也就更加富有耐品度。

后两句于生动的景语中融和着丰富的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在呼应前文的同时,把更多张力体现出来,把更多韵味延于篇外,的确属于写得十分巧妙的佳句。

初夏:来读王安石的这首诗,全篇风格恬淡又唯美,的确很耐品

树色浓如初泼墨,远风吹过自生凉;各位看官,对于王安石的这首诗,不知你认为写得如何?且在留言区简说一二。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有您相伴的日子最美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