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江南最高水準,52口陶缸組成缸基解決不均勻沉降

作者:文彙
北宋江南最高水準,52口陶缸組成缸基解決不均勻沉降

“東塔寺遺址是國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結構處理最為複雜的塔基遺址,代表了北宋時期江南建築基礎做法的最高水準。”近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在嘉興東塔寺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上表示。

七塔八寺、嘉禾八景中,東塔和東塔寺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夯土層出土的錢币和陶瓷片綜合判斷,此次發現的東塔塔基營造年代為北宋時期,這與《嘉興府志》記載的1079年互為印證。”嘉興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時西奇說。

北宋江南最高水準,52口陶缸組成缸基解決不均勻沉降

2019年1月,嘉興市文物局接到群衆反映,原東塔寺區域(東塔路片區)正在拆遷的民房基礎中發現了古建築構件。随後,市文物部門經過文獻調查和走訪,了解到原東塔寺區域地下可能儲存有較完整的寺塔建築遺存,且曆史久遠、規模較大。

2023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嘉興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嘉興博物館開始對東塔寺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北宋江南最高水準,52口陶缸組成缸基解決不均勻沉降

考古發現,東塔塔基主要由夯土磚石、缸基、木闆木樁組成。塔基木料為柏木,木樁曆經千年而不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周珂帆介紹,東塔塔基主體為内外三層木框套箱,各框均由四層豎立的木闆疊成,中心位置的第一層套箱外側平鋪“井”字形木闆,木闆上放置了52口大陶缸,缸基中間形成“亞”形空間,缸基外側為第二層套箱,再外側是第三層套箱。

類似在塔基夯土層中放置大缸的做法,上海青龍鎮隆平寺遺址也有出現,但是隆平寺僅放置了8口大缸。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築教研室主任徐怡濤說:“陶缸組成缸基,用以解決不均勻沉降的問題。”

北宋江南最高水準,52口陶缸組成缸基解決不均勻沉降

南方地區軟土地基易沉降、易滲水,建築物易坍塌。1968年,破敗的東塔因建設等原因被拆除。東塔塔基自北宋建成後,800多年内塔身曆經多次重建,塔基始終未變,這正是得益于這一精妙構造。

東塔遺址遺迹的發掘、出土文物的研究,為嘉興乃至浙江的宋韻文化和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材料。嘉興将對塔基和周邊寺院建築基址繼續進行發掘,開展東塔寺營建曆史和建築複原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