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歸英雄渥巴錫
1771年,闊别了祖國150多年的土爾扈特部,跋山涉水,曆盡千難萬險,沖破重重阻隔,回到了伊利河谷。
大清朝張開了雙臂,接納了土爾扈特部,彰顯了祖國母親的博大胸懷,和對四處流浪子女的無盡寬容!
這土爾扈特不是蒙古人嗎?不是一直與中原王朝有聯系嗎?怎麼跑去歐洲了?為何又要突然回來呢?回來有沒有别的企圖呢?且聽高密小夥細細講來!
一.生活所逼迫,歐洲遊子路
說起土爾扈特部,不得不先說一說它的“出身”。它是衛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和杜爾伯特部)。
如果大家對衛拉特蒙古不熟悉的話,它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瓦剌,沒錯,就是在1449年土木堡之變,殲滅大明主力,活捉明英宗--朱祁鎮的瓦剌,那時的統帥是:太師--也先!
也先死後,瓦剌入主中原的計劃,徹底失敗了,其内部勢力也重新洗牌。到明末清初的時候,這四部中的準噶爾部,率先強大起來,一枝獨秀,不斷兼并兄弟勢力,力圖一統衛拉特四部。(最終與大清分庭抗禮了70多年!)
準噶爾的強大,對其他三部是巨大的威脅,而且蠻橫的巴圖爾渾台吉(噶爾丹之父)做事激進,絲毫不顧及其他部族的感受,強行招兵,準備以土爾扈特部,為馬前卒,沖鋒陷陣!
本來是平等的四大部落聯盟,憑什麼要聽準噶爾的?準噶爾的上司地位,又是誰封的呢?
衛拉特蒙古四部
對,說得都對,沒有誰封準噶爾部為上司,但是,沒有實力的抗争,誰又會聽呢?落後就要挨打的“叢林法則”什麼時候變過來?弱者什麼時候有發言權?
挨打就要站穩!
同情?對不起,沒有那回事!
打又打不過,待又待不住,沒辦法,向西部草原遷徙吧!
就這樣,土爾扈特部在首領鄂爾勒克的帶領下,于1629年,也就是大明朝崇祯二年(明末,大明還有15年滅亡),向西遷徙,邊放牧,邊遷徙,一直走到了伏爾加河下遊地帶,到達時,一共大約25萬人。
“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不事耕耘”。
此時的伏爾加河流域,水草豐美,又是片無主荒地(當時沙俄的勢利還沒到此處),對于土爾扈特來說,正是放牧的天然牧場,日子着實舒坦了一陣子!
也就是說,土爾扈特西遷,純粹是為了生活,為了不被準噶爾兼并的無奈之舉!
二.離開了龍潭,又進了虎穴
本以為離着野心巨大的準噶爾部遠遠的,生活就可以無憂了,可是在草原争雄的時代,哪有一塊土地是不被人惦記的?
果然,沒多久,沙俄來了,
“在這放牧沒問題,但要聽我的”
。憑什麼呢?其實,還是什麼也不憑,誰拳頭硬,誰說了算!
沙俄帶着豪橫,帶着對土地強烈的渴望,殺奔而來。土爾扈特不可避免的,成了當時沙俄的附庸,沒辦法,得活着不是?
在接下來的100年裡,土爾扈特部,這個遠離故土的“孩子”,像是丢了魂魄一樣,早把血管裡流淌的,草原不屈的血液流幹了,溫順,服從,徹頭徹尾的成了俄羅斯的“順民”!
土爾扈特部不斷地被抽調青壯年,為沙俄的擴張沖鋒陷陣,與瑞典打,有土爾扈特人的身影,與奧斯曼土耳其打,還有土爾扈特人的身影,短短10年時間,隻有30萬人口左右(當時)的土爾扈特部,就有8萬多青壯年戰死!
然而,你以為這樣就行了?沒完,正所謂:
“忍一時蹬鼻子上臉,退一步騎頭上拉屎”
沙俄還往土爾扈特部的營地,遷入大量的斯拉夫人等其他民族的人口,來稀釋土爾扈特人口占比,并派出大量傳教士,給土爾扈特洗腦!力圖淡化甚至同化土爾扈特部族!
“這哪裡是摔了吃飯的碗呢?這是要砸了做飯的鍋”!
這沙俄人太狠了,比準噶爾人還狠!
這是要絕了土爾扈特人的種啊!
三.慘烈的東歸路,既有目的也無目的
面對對土地無限需求的沙俄,土爾扈特人不願意坐以待斃,他們想起了“老家”。就像是流浪了半輩子的流浪漢,雖然混得一地雞毛,落葉歸根,想念家鄉。家鄉,自然就成了他們的理想歸宿!
而準噶爾部此時,也已經被大清打趴下了,阻礙回家的中間的障礙,沒有了!這也為土爾扈特部的東歸,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雖外夷,然冠服與中國同,俄羅斯乃嗜欲不通,言語不同之匿也”。
土爾扈特大汗阿奇玉,以及他的繼任者渥巴錫,不止一次的派人與中原王朝聯絡,表達要回來的願望!
說實話,就像長久不聯系的親戚,突然和你套近乎,誰能不懷疑其真誠呢?
大清也不例外,萬一土爾扈特是準噶爾的内應呢?怎麼辦?這可不是一個兩個的探子,而是20多萬的部族啊!在冷兵器時代,20萬草原雄獅,絕對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土爾扈特究竟是要回歸故地,還是歸順清朝呢?還是要搶占準噶爾部覆滅之後的土地呢?
這個誰也不敢說!甚至土爾扈特部,乃至渥巴錫本人,到底在出發前,有沒有這種想法呢?
曆史不容亵渎,高密小夥不敢胡說
,對此持保留态度。但此事,總歸一切順利!
慘烈的東歸!
公元1771年1月16日,渥巴錫率領精壯,突然對“保護”土爾扈特部的沙俄軍營突襲,然後,率領大部土爾扈特人,開始東歸故國!
這裡說一下,來不及一起東歸的,一小部分土爾扈特人,永遠地留在了歐洲,
現在的俄羅斯卡爾梅克人,就是當年殘留的土爾扈特人!也成了歐洲唯一的黃種人部族!
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調兵遣将,哥薩克人,哈薩克人,對土爾扈特人,圍追堵截,不斷騷擾;加上出發的時候,是在秋冬季節到春季轉季的時候,流行病非常多!
葉卡捷琳娜二世
等到半年後,也就是1771年7月的時候,土爾扈特人終于到了伊犁河附近。
這時,在出發前,還有16萬8000人的土爾扈特部,經此大難,到此時,已經隻剩下了6.6萬餘人。牛羊牲畜,損失無數,土爾扈特部,元氣大傷。
更要命的是
,他們的行動并沒有和大清商量好,也就是說,大清不同意接納他們!
四.再落魄回來就好,但也得防備
落魄的土爾扈特,此時迫切地希望,與大清溝通,前面邊關不讓進,後邊又有追兵,不及早處理,就麻煩了!
大清其實也是拿捏不準,這麼大的事還得皇帝拍闆,最終乾隆皇帝下達了訓示:
“朕為其投誠十分八九”
得嘞,有皇帝頂着就行,誰還敢再說?
乾隆大帝
但是,必須得做出相應的防備措施,畢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即使還剩下6.6萬人,這也得防備!
就這樣,大清朝接納了土爾扈特,但将其一分為六,分别安置,彼此之間很難再同聲一氣,雖然對土爾扈特來說,并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但這已經是最高的結局了!(在當時)
“安分度日,勿生事端”。
伴随着渥巴錫大汗的遺言,土爾扈特部終于在大清,安居樂業了,成了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
,
土爾扈特人曆經千辛萬苦,克服種種困難,行程4000多公裡,回到了祖國懷抱,可喜可賀,首領渥巴錫,是東歸英雄,這個毫無争議!
而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
1.沙俄對土地的需求是永不滿足的!欲壑難填!
2.離開祖國懷抱,無論是誰,終将受辱,回來才是硬道理!
“浪迹天涯的各位遊子,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