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东归英雄渥巴锡

1771年,阔别了祖国150多年的土尔扈特部,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冲破重重阻隔,回到了伊利河谷。

大清朝张开了双臂,接纳了土尔扈特部,彰显了祖国母亲的博大胸怀,和对四处流浪子女的无尽宽容!

这土尔扈特不是蒙古人吗?不是一直与中原王朝有联系吗?怎么跑去欧洲了?为何又要突然回来呢?回来有没有别的企图呢?且听高密小伙细细讲来!

一.生活所逼迫,欧洲游子路

说起土尔扈特部,不得不先说一说它的“出身”。它是卫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

如果大家对卫拉特蒙古不熟悉的话,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瓦剌,没错,就是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歼灭大明主力,活捉明英宗--朱祁镇的瓦剌,那时的统帅是:太师--也先!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也先死后,瓦剌入主中原的计划,彻底失败了,其内部势力也重新洗牌。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这四部中的准噶尔部,率先强大起来,一枝独秀,不断兼并兄弟势力,力图一统卫拉特四部。(最终与大清分庭抗礼了70多年!)

准噶尔的强大,对其他三部是巨大的威胁,而且蛮横的巴图尔浑台吉(噶尔丹之父)做事激进,丝毫不顾及其他部族的感受,强行招兵,准备以土尔扈特部,为马前卒,冲锋陷阵!

本来是平等的四大部落联盟,凭什么要听准噶尔的?准噶尔的领导地位,又是谁封的呢?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卫拉特蒙古四部

对,说得都对,没有谁封准噶尔部为领导,但是,没有实力的抗争,谁又会听呢?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什么时候变过来?弱者什么时候有发言权?

挨打就要站稳!

同情?对不起,没有那回事!

打又打不过,待又待不住,没办法,向西部草原迁徙吧!

就这样,土尔扈特部在首领鄂尔勒克的带领下,于1629年,也就是大明朝崇祯二年(明末,大明还有15年灭亡),向西迁徙,边放牧,边迁徙,一直走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带,到达时,一共大约25万人。

“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不事耕耘”。

此时的伏尔加河流域,水草丰美,又是片无主荒地(当时沙俄的势利还没到此处),对于土尔扈特来说,正是放牧的天然牧场,日子着实舒坦了一阵子!

也就是说,土尔扈特西迁,纯粹是为了生活,为了不被准噶尔兼并的无奈之举!

二.离开了龙潭,又进了虎穴

本以为离着野心巨大的准噶尔部远远的,生活就可以无忧了,可是在草原争雄的时代,哪有一块土地是不被人惦记的?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果然,没多久,沙俄来了,

“在这放牧没问题,但要听我的”

。凭什么呢?其实,还是什么也不凭,谁拳头硬,谁说了算!

沙俄带着豪横,带着对土地强烈的渴望,杀奔而来。土尔扈特不可避免的,成了当时沙俄的附庸,没办法,得活着不是?

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土尔扈特部,这个远离故土的“孩子”,像是丢了魂魄一样,早把血管里流淌的,草原不屈的血液流干了,温顺,服从,彻头彻尾的成了俄罗斯的“顺民”!

土尔扈特部不断地被抽调青壮年,为沙俄的扩张冲锋陷阵,与瑞典打,有土尔扈特人的身影,与奥斯曼土耳其打,还有土尔扈特人的身影,短短10年时间,只有30万人口左右(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就有8万多青壮年战死!

然而,你以为这样就行了?没完,正所谓:

“忍一时蹬鼻子上脸,退一步骑头上拉屎”

沙俄还往土尔扈特部的营地,迁入大量的斯拉夫人等其他民族的人口,来稀释土尔扈特人口占比,并派出大量传教士,给土尔扈特洗脑!力图淡化甚至同化土尔扈特部族!

“这哪里是摔了吃饭的碗呢?这是要砸了做饭的锅”!

这沙俄人太狠了,比准噶尔人还狠!

这是要绝了土尔扈特人的种啊!

三.惨烈的东归路,既有目的也无目的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面对对土地无限需求的沙俄,土尔扈特人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们想起了“老家”。就像是流浪了半辈子的流浪汉,虽然混得一地鸡毛,落叶归根,想念家乡。家乡,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理想归宿!

而准噶尔部此时,也已经被大清打趴下了,阻碍回家的中间的障碍,没有了!这也为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虽外夷,然冠服与中国同,俄罗斯乃嗜欲不通,言语不同之匿也”。

土尔扈特大汗阿奇玉,以及他的继任者渥巴锡,不止一次的派人与中原王朝联络,表达要回来的愿望!

说实话,就像长久不联系的亲戚,突然和你套近乎,谁能不怀疑其真诚呢?

大清也不例外,万一土尔扈特是准噶尔的内应呢?怎么办?这可不是一个两个的探子,而是20多万的部族啊!在冷兵器时代,20万草原雄狮,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土尔扈特究竟是要回归故地,还是归顺清朝呢?还是要抢占准噶尔部覆灭之后的土地呢?

这个谁也不敢说!甚至土尔扈特部,乃至渥巴锡本人,到底在出发前,有没有这种想法呢?

历史不容亵渎,高密小伙不敢胡说

,对此持保留态度。但此事,总归一切顺利!

惨烈的东归!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公元1771年1月16日,渥巴锡率领精壮,突然对“保护”土尔扈特部的沙俄军营突袭,然后,率领大部土尔扈特人,开始东归故国!

这里说一下,来不及一起东归的,一小部分土尔扈特人,永远地留在了欧洲,

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人,就是当年残留的土尔扈特人!也成了欧洲唯一的黄种人部族!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调兵遣将,哥萨克人,哈萨克人,对土尔扈特人,围追堵截,不断骚扰;加上出发的时候,是在秋冬季节到春季转季的时候,流行病非常多!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叶卡捷琳娜二世

等到半年后,也就是1771年7月的时候,土尔扈特人终于到了伊犁河附近。

这时,在出发前,还有16万8000人的土尔扈特部,经此大难,到此时,已经只剩下了6.6万余人。牛羊牲畜,损失无数,土尔扈特部,元气大伤。

更要命的是

,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和大清商量好,也就是说,大清不同意接纳他们!

四.再落魄回来就好,但也得防备

落魄的土尔扈特,此时迫切地希望,与大清沟通,前面边关不让进,后边又有追兵,不及早处理,就麻烦了!

大清其实也是拿捏不准,这么大的事还得皇帝拍板,最终乾隆皇帝下达了指示:

“朕为其投诚十分八九”

得嘞,有皇帝顶着就行,谁还敢再说?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乾隆大帝

但是,必须得做出相应的防备措施,毕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即使还剩下6.6万人,这也得防备!

就这样,大清朝接纳了土尔扈特,但将其一分为六,分别安置,彼此之间很难再同声一气,虽然对土尔扈特来说,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但这已经是最高的结局了!(在当时)

“安分度日,勿生事端”。

受尽排挤的土尔扈特,从16.8万到6.6万的悲壮东归,游子不好当

伴随着渥巴锡大汗的遗言,土尔扈特部终于在大清,安居乐业了,成了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

土尔扈特人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行程4000多公里,回到了祖国怀抱,可喜可贺,首领渥巴锡,是东归英雄,这个毫无争议!

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

1.沙俄对土地的需求是永不满足的!欲壑难填!

2.离开祖国怀抱,无论是谁,终将受辱,回来才是硬道理!

“浪迹天涯的各位游子,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