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會聽到老師誇贊字寫得如“印刷體”一樣的同學,這樣的表揚總是讓人心裡樂滋滋的,您有沒有想過,這種工整的字迹真的是好事嗎?如果說一份試卷的字迹真得像印刷體,那這背後其實隐藏着一些更值得咱們思考的故事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圖檔來源于網絡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試卷,他的卷子字迹工整得讓人咋舌,簡直像是從印刷機出來的,這份試卷不僅僅是字寫得好,更是引發了關于書法和教育的一系列讨論,咱們先來看看這位劉狀元,他的字到底有多厲害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劉春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家裡并不富裕,但他自小就勤奮好學,為了能考上狀元,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讀書和練字上,他有一個特别的愛好,就是在每張試卷上都要把字寫得特别工整,每一個字每一撇每一捺都力求完美,結果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成了清朝最後一位狀元,這份試卷在當時被看來真的是無可挑剔,字迹如同印刷體,但也是以引發了争議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們必須得提到幾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他們的字,打個比方就好比一首酥脆的鹹餅,外表誘人,卻又有着飽滿的内涵,大家都知道王羲之吧,他那種字,走水流暢,情緒豐富,随便一筆都能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但是劉春霖的字,雖然工整,但反倒讓人感覺有點死闆,這便引來了許多專家的點評,他們認為劉春霖的字寫得太完美,失去了書法應有的靈氣

這樣的評價讓人仔細思考:到底什麼是書法的靈氣呢?靈氣其實很難用具體的詞語來描述,有些人說,這是一種氣韻,一種書寫者的情感流露,或者是字裡藏着的生命力,劉春霖的字,即便再工整,卻似乎缺少了這些東西,他的試卷就猶如一面明鏡,反映出當時教育制度的嚴苛和書法這門藝術的複雜性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圖檔來源于網絡

接下來,咱們再來聊聊這字寫得工整的意義,在應試教育橫行的時代,寫字自然得求整齊,這是評價一個人基礎文化素養的标杆之一,對考生來說,整齊的字迹不僅能夠提升卷子的分數,也能給閱卷的老師留下好印象,可我們又不能忘了書法的初衷,書法不僅僅是寫字,更是一種表達

想象一下,咱們在日常生活中,難道每次寫信、寫日記時,真想把字寫得像印刷體一樣嗎?當然不是,寫字是一種交流,一種個性展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家都在追求個性表達,況且誰會想在這些瞬息萬變的生活中用枯燥的工整字迹來記錄每一個瞬間呢?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圖檔來源于網絡

那劉春霖的試卷,雖然字寫得好,但是否真的反映了他的個性和思考呢?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孩子寫字就得整齊,這樣才能考得好,可我想說,孩子在書寫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被要求追求完美,反而可能抹去他寫字的熱情,想象一下,咱們小時候寫作文,寫着寫着,覺得寫得不錯,就想再加幾句心裡話,結果發現,字已經夠小了,沒法再加了,是否在這過程中我們的靈感也被壓制了呢?

咱們不能否認,現代社會發展的迅速,讓書法這項傳統藝術面臨了一些危機,如今的文字都是通過鍵盤輸入,很多年輕人甚至連個“田字格”都不太想碰了,這時候,書法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書法不僅是寫字,更是文化的承載,當一筆一劃蘊含着千年文化積澱的時候,那就不僅僅是字了,還是一段曆史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迹堪比“印刷體”!大師:太死闆

圖檔來源于網絡

那麼,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裡,如何讓更多的人關注書法、熱愛書法呢?我們可以嘗試将書法與現代科技結合,比如舉辦一些線上書法比賽,展示大家的學習成果,也可以開展一些工作坊,讓更多的人參與體驗,畢竟,書法的魅力不僅在于字的形狀,更在于那份心靈和情感的傳遞

總體來看,劉春霖的試卷很美,但真正美的字,應該是寫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流露出書寫者的情感和靈魂,或許像他這樣的“印刷體”并不适合所有人,但絕對可以成為我們思考書法和教育的一個切入點,書法是一門藝術,但更是一種生活态度,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筆觸,寫出屬于自己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