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聰明的老年人,常常沉默

01

沉默,是看淡從前,無怨無悔。

有人說,人生的智慧在于:年輕的時候不要猶豫,年老的時候不要後悔。

印度有一位哲學家,飽讀詩書,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戀他,一位勇敢的女子主動向他表白,請求做他的妻子。

哲學家一邊欣喜,一邊卻陷入了結婚還是不結婚的抉擇中,有一天,他終于決定結婚。可卻被女人的父親告知,因為這個決定遲到了,他的女兒已于十年前嫁作他人婦,如今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哲學家聽聞此言,追悔莫及,以至于不久之後便抑郁而終了。

很多人從這位哲學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越是年紀增大,越是發現,過去的一些人,自己未能留住;一些機會,未能把握住;一些事情,未能做得圓滿。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定然會多一份珍惜,多一份盡心,結局就會少一些遺憾了。

隻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的歎息。生命是一場無法重來的單程旅行,選擇了其中的一條道路,便注定與未選擇的路上的風景隻能擦肩而過。

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曆經的坎坷,來之不易的成功,以及與此關聯着的點點滴滴,就構成了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悔又何益呢?

真正聰明的老年人,懂得看淡和放下,既不會屢屢提及“當年勇”,更不會耿耿于懷“當年恥”。自己選擇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便與之從容告别,把握好每一個今天,才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聰明的老年人,常常沉默

02

沉默,是苦不悲,喜不言。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訴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沒有辦法告訴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便告訴了别人你也會馬上後悔的”。

人老了,有太多的故事,可真正能雲淡風輕說出口的,實在太少。反之,太多的人身不由己,苦不堪言,隻能自己咽下。

這兩天,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故事讓許多人淚目:江蘇如臯一位老母親,為了給意外去世的兒子還債,花甲之年的她出去打工,用10年時間還清了所有債務。

承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承載五十多萬元的巨額債務,承擔年幼孫兒的撫養義務,這位老母親在困難與責任面前,不允許自己沉溺在無盡的悲傷中,她和老伴一起,默默地開始行動。

兒子的死亡賠償金、一些到賬的工程款、親戚給予的援助,她和丈夫東拼西湊先還清了銀行貸款和部分零散欠款,但還有兒子欠别人的工資。

于是,老人每天淩晨3點半就起床打理菜地,白天去飯店洗碗、洗菜,晚上10點回家後,還要繼續到地裡幹活兒。

還完欠款的老人,如釋重負,卻依然沒有停歇。言傳身教,她要用行動教育孫兒如何做人。

苦而不言,是不做無意義的抱怨。喜而不語,是一種淡定的從容。經曆了大喜大悲,熬過了大苦大難,沉默便是一種風度,一種獨屬于老年人的雅緻。

聰明的老年人,常常沉默

03

沉默,是享受獨處的清歡。

人到晚年,人生開始慢下來,生活也開始“靜”下來。

看清了很多人,明白了很多事,越來越注重内心的體驗和感悟,愈發展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

面對人際交往,從前困擾于心的恩恩怨怨,都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再也不會強迫自己去融入某個圈子,去尋求某種認可。按照自己的活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問心無愧就好。

面對孩子,縱然還有無盡的期待,也不乏種種擔憂,可他們畢竟已經成年,有獨立的想法和生活,不如放手成全,自己隻在遠處,遙遙地觀望。

面對朋友,人越老,朋友之間的聯系也就越少了,隻要知曉對方身體康健、衣食無憂,就是值得欣慰的結局了。

面對親戚,各自有各自“難念的經”,幫忙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如各自安好,這才是對親人之間互相牽挂的最好回應。

周圍的一切,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悅納自己。

在冬日的暖陽下,一杯清茶,一張躺椅,讀書看報,看貓兒狗兒打架。在寒冷的夜裡,一爐炭火,一壺老酒,一首老歌,暖胃也暖心。

行走在田間小路,公園的林蔭道,老街的馬路旁,可以慢慢悠悠,看風景,也看行人。

這份恬淡、灑脫、自若,不正是長久以來可望而不及的嗎?

聰明的老年人,常常沉默

04

結束語:

人老了,不如做個沉默寡言的人吧。

太多的事情,看一眼,就知道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但是,真的沒有必要早早地揭曉答案。

就像人們去拜佛,面對芸芸衆生的喜樂哀愁,佛祖總是拈花一笑,答案永遠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命運也同樣如此。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