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北京,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其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曆史、豐富的古迹,猶如一座豐富的寶藏,無窮無盡。在現在更是作為我們的首都。可在抗戰時期又名北平的北京,卻面臨着一個巨大的危險,很可能會被炮火轟炸,一切都毀于一旦。

作為華北剿匪司令的傅作義,在解放天津之後,帶領自己手下共計25萬人鎮守在北平城内,妄圖以此占城為王。

當時解放軍攻打北平有很多的難題。首先就是北平作為多個朝代的首都,城防穩固,易守難攻;其次是曆史底蘊濃厚,衆多曆史文化古迹。一旦開戰,這些必将受到重創;最後,當時城中有數百萬人口,人數衆多,百姓很容易誤傷。假如傅作義拼死守城,奮死抵抗的的話,雙方必将傷亡慘重。

1949年,經過三次協商,終于攻破了心理防線的傅作義,答應和平解放北平。在《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定》上簽字。按照協定傅作義手下25萬人,全部陸續撤出市區,入編解放軍。

1月31日,解放軍正式入城接管防務,北平和平解放了!

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國曆史上一件大喜事,是無數人努力的結果,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始終繞不開。

這位大功臣便是傅作義的親生女兒——傅冬菊。

可是立下如此大功的傅冬菊,後來為何沒有成為高官呢?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傅冬菊

一、隐瞞父親,秘密加入共産黨

傅冬菊的父親傅作義,是國軍的進階将領,1911年參加過辛亥革命。1915年又在保定軍校學習過一段時間,到1924年時,他已經擔任上了晉軍的團長。随後又參加過北伐戰争、中原大戰。但就與蔣介石的關系來說,卻并不算是蔣介石的嫡系。

1924年,傅冬菊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義與其原配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因當時正值冬日,傅作義便給她取名為“冬菊”。

小時候的傅冬菊和那些大家小姐一樣,知書達理,修身養性。作為父親的傅作義也非常疼愛這個聰明伶俐的女兒,但是因公務繁忙,很少能有時間陪伴女兒。1941年,忙着與日軍作戰的傅作義,為了她們的安全着想,将其送到了重慶生活。

這個決定一下子就改變了傅冬菊的未來。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在重慶讀書期間,年僅17歲的傅冬菊,接觸到了大量的先進思想,讓自己原本的眼界開闊了許多。再加上經常能夠接觸到一些黨員,傅冬菊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漸漸傾向于支援我黨。心生向往之下,自願加入了中共上司的号角社,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戰士。于是我黨便把她秘密招收為地下黨員。成為地下黨員之後的傅冬菊,成功幫助我黨進行了多次的地下活動。

大學畢業後,傅冬菊成為了一名記者。把報刊當作自己的戰争,多次在報刊上發表進步思想。雖父親是國民黨高官,但由于傅冬菊表現良好,于1947年秘密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從此她有了一個與父親完全不同的身份。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傅作義

二、和平解放北平

抗戰結束後,手握六十多萬大軍統治華北的傅作義,一下子就受到了蔣介石的看重。然而蔣介石與傅作義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那麼密切。

首先是淮海戰役時,蔣介石拉攏傅作義,希望他放棄華北,率領六十萬人投入淮海戰場。但傅作義拒絕了。

後來在遼沈戰役結束後,解放軍的戰略決戰方向轉向了華北。兵分兩路,将北平團團包圍。北平被圍後,蔣介石要他向南撤退。而後蔣介石更是派出蔣緯國帶親筆信給他,表明自己對他的看重。當時,身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也曾向他表示:自己能夠為他提供海軍援助。

但是這一切都被傅作義拒絕了。

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圍困北平的解放軍,就隻等毛主席一聲令下,就能攻入城内。但毛主席考慮全局,沒有着急攻打。而是選擇圍而不攻,靜待傅作義的表現。

1948年,毛主席希望能夠和平解放北平,提出要争取傅作義。派人到天津去找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身為華北局城工部派地下黨員的曾平找到傅冬菊,提出了上級的指令:

要求傅冬菊回到父親身邊。從事兩項重要的工作,一是利用她父親的身份,了解到的一些機密情報、檔案。另一個是,看是否能夠作傅作義的工作,勸勸他。

傅冬菊知道這個任務的重要性,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保證到

:我一定不辱使命

。後以照顧父親生活為由,留在了傅作義身邊。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傅冬菊全家照

在解放軍圍困北平時,傅作義寝食難安,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據傅冬菊回憶道:

我看見父親因為糾結苦惱,大晚上獨自一個人坐在房間,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用頭去撞牆,甚至想咬火柴頭自殺。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傅冬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很想幫助父親,趁機對父親說起許多共産主義的思想。幫助他看清形勢,當下隻有投誠共産黨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時間不久,傅作義也覺察到了女兒的身份,一開始傅作義震驚不已,還有些憤怒。要求傅冬菊回天津去,這事就不要再提了。傅冬菊卻依然堅持,說到:“

你現在處在怎麼困難的情況下,作為你的大女兒,我是絕對不會離開你的。

畢竟是自己的女兒,雖然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傅作義也并未将此事捅出去。後來傅冬菊又與父親談過多次,每次都故意地把解放區出版的一些讀物放在傅作義的辦公桌上。

在傅冬菊的影響下,傅作義的思想逐漸動搖了起來。沒多久,傅作義請來鄧寶珊。這位他信賴的朋友,同時跟延安保持密切聯系,作為談判人選的最佳人選。經過三次談判後,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最終下定了自己的決心。宣布北平接受和平改編,同意和平解放北平的協定。1月31日,解放軍正式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這其中的艱難曲折,寸步難行,稍稍行錯一步,後果都不堪設想。在曆史書上,也不過是匆匆帶過而已。而身為共産黨的傅冬菊,不顧生命安全在其中來回斡旋,發揮了關鍵作用。沒有她的牽線搭橋,這事絕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北平和平解放,傅冬菊當記大功。

傅作義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為何後來沒成為高官

老年的傅冬菊

三、不追逐高官厚祿,一生都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

傅冬菊立了大功之後,并沒有居功自傲,繼續留在了原來的報社,一輩子執着于自己的新聞工作,不在乎其他外在的事情。後來更是跟随第二野戰軍來到了西南地區。在此期間,她常常要深入一線,多次去危險的作戰地段做采訪。親自記錄下了一幕幕最真實的作戰情形,戰鬥情況。

同時參與建立了《雲南日報》,成為新中國早期的新聞工作者之一。

直到1982年,被派去香港工作的傅冬菊,也不過是擔任新華社分社的編輯部主任。後面也沒有身居高位。

見過傅冬菊的人,都說過:很難想象站在自己面前,一個衣着樸素,眼神堅毅的她,曾經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官僚富家大小姐。

傅冬菊直到老去,一直堅持低調從容。既沒有憑借自己是傅作義的女兒,做什麼将門之後。更沒有因為自己是和平解放北平的功臣,就居功自傲,索要高官厚祿。

熱衷于慈善事業的傅冬菊,退休後把自己多年來的積蓄都捐給了貧困學生,資助他們的學業。在位于山西的貧困村建起了一座希望國小,以自己父親的名字為其命名,名為“作義國小”。

2007年,83歲的傅冬菊,因病去世。

離北平和平解放,也過去了将近六十年。六十年彈指一揮間,北平成了北京,變成了新的樣子。而這座城市會永遠銘記傅冬菊為它所作的一切,在曆史的長河裡流傳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