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1900年義和團的事件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上演了一出鬧劇後,倉皇西逃,一年多才回到北京。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清政府已經意識到再不改革恐怕随時有被滅的可能,地方實力派也不斷的催促朝廷進行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内部支援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多,是以慈禧宣布實行新政。

為此慈禧專門成立了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督辦政務處”,并且委派了官員出國考察。而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遠比戊戌變法時期要深入。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編練新軍,這是朝廷比較看重的,為此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清政府還廢除了科舉,開辦學堂,派遣留學生,這可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經濟上也開始鼓勵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當然,清政府在政治上對統治機構作了一些改變,還開始準備預備立憲。

這場改革從内容上看真的是美如畫,但其實落實起來很麻煩。曆史任何一次的改革,必然都是流血又流淚,勢必傷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以遇到的阻力并不小。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改革需要錢,朝廷肯定沒有,還欠着一屁股債,是以隻能又一次攤派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已經承擔不起了。更何況A錢腐敗橫行,很多人當官就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

不得不說,當時普通老百姓對于這場改革,并沒有什麼興趣,對他們影響較深的恐怕就是廢除科舉了,要知道當時能夠出國留學的畢竟是少數,接觸過西方先進科學等的人還很少,大多數老百姓隻要求吃飽飯而已。是以新政的改革,是缺乏社會群衆基礎的。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當然,客觀的說,清末新政還是有意義的,雖然大打折扣,但還是産生了積極影響,不能視而不見,一筆抹殺。

隻不過清政府最後搞得那個“皇族内閣”,可以看出并不是真的要實行君主立憲,是騙自己也是騙别人。如果按照西方所謂的立憲,皇帝基本上就沒有了實權,這對于清政府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立憲”比“庚子新政”走得更遠,是一場要動真格、力度更大、更為迅猛的改革。但因為皇族内閣的結果,清廷的君主立憲被諷刺為騙局。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8月),《欽定憲法大綱》終于粉墨登場。這裡面别的談的很少,但對于皇帝的權力,卻表達的很詳細。再加上預備立憲的期限長達九年,令人非常失望。

為什麼說清末新政是一場騙局?難道真的一點意義沒有?

但客觀的說,立憲不同于其他改革,牽涉的主要是政治也就是權力,是以不管滿清朝廷,還是立憲派和改革派,爆發了激烈的争論。但結果一出,立憲派絕望了,革命派更加堅定了。清政府希望堵住悠悠衆口的願望落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