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美國允許老蔣占領日本,但老蔣因為一件大事,選擇了放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早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就表示中國可以在戰勝後對日本進行軍事占領,而後的《波茨坦公告》也直接規定盟國可以派遣軍隊占領日本要地。經過對國際形勢的權衡,美國示意中國派遣五萬人進駐日本,國民政府在美國的援助下向日本派去了先遣部隊,最後卻又放棄對日本的軍事占領,隻是因為國内發生的一件大事,這件事是什麼呢?本期視訊就來談談抗戰勝利後中國無疾而終的駐日本占領軍事件,在此之前,請各位看官點選視訊下方的點贊按鈕,支援一下本視訊吧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釋出《波茨坦公告》,宣稱同盟國會在日本成立一個沒有任何戰争威脅的政府之前對日本實行軍事占領。而作為反法西斯戰争中的主要參戰國,中國對日作戰時間最長,付出的代價最大,理所當然地擁有解除投降敵人武裝、占領日本的權利。

1945年,美國允許老蔣占領日本,但老蔣因為一件大事,選擇了放棄

8月日本投降後,美國就發電報給國民政府,表示中國應該派出5萬人的部隊到日本實施軍事占領。但是美國有他自己的野心,為了不讓日本成為第二個北韓半島,美國嚴防死守蘇聯對日本的大規模占領。看似将面積不小的千島群劃分給蘇聯,蘇聯海軍從北海道進入日本時,卻遭到美軍的強硬拒絕,蘇聯隻能無奈地放棄了駐軍日本的打算。

對于駐紮軍隊在日本的提議,國民政府自然是很積極的。日本侵略中國,殺害了千萬中國軍人,奴役了上億的中國百姓,這是一個洗刷中國被侵略的恥辱、懲治日本軍國主義惡行、打壓日本嚣張氣焰的好機會。

接到美國讓中國派遣軍隊駐日本的電報後,國民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就拟定一支五千人編成的混成旅支隊進駐日本。相關批示公文在國民黨軍官辦公室内被傳閱之後,很多人心懷不滿。認為在過去八年的抗日戰争中,中國是犧牲最大、損失最重、受害最深的國家。從九一八算起的話,中國已經抵抗日本侵略14年了,除了個别的漢奸和賣國賊,哪個國人不是對小日本恨得咬牙切齒。如今國民政府卻隻派遣5千人前去占領日本,實在令人意難平。不僅本國官員覺得人少,美國對這個人數也十分不滿意,希望中國政府将人數增加到五萬,并且點名要孫立人的第一軍。

因為第一軍全副美式裝備,總指揮孫立人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軍校,不僅英語交流流利無障礙,而且與衆多美國将領相熟。第一軍當時就駐紮在廣州,随時可以開拔進軍日本。但是蔣介石不可能答應把這樣一支戰力彪悍的隊伍派到外國,所謂好鋼使在刀刃上,他還打算利用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搶占東北。

而且當時的國民政府急着和中共搶奪淪陷區地盤,在華北、東北和華東的廣大地區都需要兵力駐紮,根本顧不上派兵出國。隻是中國不能派兵駐紮日本的話,美國一個國家占領日本防區必然招緻國際輿論的聲讨,催促中國派兵就成了當務之急。1945年10月,馬歇爾等人聯合美國國務卿發電文催促國民政府盡快發兵。

1945年,美國允許老蔣占領日本,但老蔣因為一件大事,選擇了放棄

在蔣介石的核準下,徐永昌另外拟定了兩種方案。其一,抽出一個完整的師部,配備外交、政務人員和特種技術部隊,大約有1.5萬人,其二,直接以兩個步兵團組成骨幹,再配上行政人員和技術兵種組成的支隊,人數在1萬左右。蔣介石選擇了第二個方案,但這顯然和美國要求的第一軍相去甚遠,雙方經過讨論,各退一步,最終定下了第一個方案。

方案确定以後就要選擇派遣部隊了,這支部隊必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能力,還要展現中國軍人的優良面貌。蔣介石最終确定了派遣由抗戰中受傷痊愈、身上有一定軍功的官兵組成的榮譽二師。榮譽二師全體裝備精良,官兵識字率很高,整體素質較好。這支隊伍不論政治覺悟還是戰鬥經驗都在國民黨軍隊中名列前茅,再配備一些其他部隊的精英人才,這支改名為67師的部隊接受國民政府指令,由師長戴堅領隊,于1946年4月開赴上海待命出發。

為了展現良好的國際形象,67師對士兵隊伍進行了調整。按照篩選标準,官兵身高必須170以上,老、醜、矮、殘一律不要,教育程度必須達國小以上水準。禮儀方面,67師專門進行了英語、日語的教育訓練,并對連以上軍官進行國際禮儀、軍容儀表和外交習俗等方面的教育訓練,為占領做好完全的準備。為了更好地與美軍合作,67師全體裝備和編制全都改為美式,隊伍劃歸美軍第八軍管轄。師長戴堅對進駐日本萬分期待,還專門為占領軍譜寫了軍歌:“國軍堂堂入東瀛,止戈揚武德,奠亞洲安定之基礎,為世界和平之幹城。”

國民政府派出了軍事代表團一行20人與67師師長戴堅一起飛赴日本,與盟軍總部商議駐紮地點的具體事項。美國原本安排中國軍隊駐紮在以日本新瀉縣為中心的北陸地區,但是中方認為這樣一個山多人少,既不是日本重要地區又沒有工業區的地點不利于弘揚我國國威,有損中國顔面,要求以四國島作為防區,雖然也沒有工業區,但起碼是一個完整的島嶼。但是四國島已經被美國劃分為英國的駐防區,經過雙方的多次商議,美國同意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靜岡縣、三重縣兩個地方,而且中國軍隊的指揮部可以設在名古屋。

此外,美國公布了盟軍占領日本的法規,其中就包括美國享有對日本的專控權,而各占領國在日本期間的所有物資、花費都得由本國承擔,不能拿日本的一草一木。比如我國軍隊夥房使用的木材等燃料,按照盟軍總部的規定是不能在日本征用或購買的,隻能從中國通過海上運輸過去,每年大約需要450萬噸。美國自然也要遵守這條約定,但是美軍利用飛機運輸生活物資和軍需用品十分友善,如果中國軍隊向美國購買又是一筆大的支出。而67師作為一個完整的師部編制,共有1.5萬人,包括步兵團三個、炮兵團一個,運輸隊、戰車營,通訊營、特務連各一個,此外還配備了一個野戰醫院。這一萬五千人每個月的軍饷都要50萬美元,加上其他各項支出,一個月大概要花費200萬美元軍費。

1945年,美國允許老蔣占領日本,但老蔣因為一件大事,選擇了放棄

而國民政府在此前的戰争中已經油盡燈枯,全靠美國大量的經濟援助才能支撐至今,根本沒有足夠的餘額拿出來給“海外駐軍”。當然,隻要蔣介石狠狠心,還是拿得出來的,但蔣介石還妄圖儲存實力消滅共産黨,自然不會主動付這筆賬。國民政府費盡心思援引之前的《租借法案》,與美國進行談判,最終讓美國答應承擔中國駐日占領軍1946到1949年間的軍需花費,之後再由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結算償還。

1946年6月底,中美雙方簽訂了《中國駐日占領軍備忘錄》,盟國占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希望中國軍隊8月底之前能夠抵達日本。

1945年,美國允許老蔣占領日本,但老蔣因為一件大事,選擇了放棄

67師參謀官、中國駐日代表團上校參謀廖季威回憶說,他們在日本橫濱一直等到7月中旬都沒有一點占領軍啟程前來日本的消息,7月下旬卻接到東京的中國代表團打來的電話,要他們這一批駐日占領軍的先遣人員搬到東京。中國的占領軍不會再來了,廖季威被調到大使館工作。這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廖季威震驚地問占領軍為什麼不來了呢,對方的回複是不知具體原因,但是能從報紙上看到國共雙方展開了内戰。

1946年6月,蔣介石派兵對蘇魯豫解放區發起攻擊,原本打算派到日本的67師因為裝備精良、人員整編,被分到了65師和69師對戰解放軍華中野戰軍。蔣介石在戰争之前,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隻要國軍在魯南或江蘇地區打赢,67師就可以按照原計劃開往日本,可惜67師被華中野戰軍重創,近乎全滅,空留在日本翹首以盼的駐日代表團。

看着美國軍隊陸陸續續的進駐日本防區,中國駐日占領軍代表團在彼岸苦苦等待,隻迎來國民政府接他們回國的輪船,期待多日的占領日本計劃就此泡湯,不僅對67師是一重大打擊,對國内盼望着占領軍弘揚國威的國人來說也是一大遺憾。

蔣介石兵力真的缺少到如此程度,連駐外的1.5萬人都要物盡其用嗎?自然不是,1946年解放戰争開始之前,國民黨軍隊總人數仍有四百多萬,區區一萬餘人自然不是蔣介石妄圖取得内戰勝利的關鍵。

美國之是以邀請中國一起設定駐日占領軍,就是怕蘇聯指責他獨占日本的狼子野心,美國不讓蘇聯軍隊進入北海道已經落人口實。但後來蘇聯放棄駐軍,也不再追求此事,中國這個擋箭牌自然也用不着了。蔣介石也明白美蘇之間劍拔弩張明争暗奪的局勢,他更怕明着站隊美國,會讓蘇聯加大對共産黨的支援,讓本就在東北收繳了大量物資、實力極大擴張的共産黨更加壯大,不利于他的獨裁統治。

另一方面,供養占領軍一個師所需軍費能夠在國内養活十個師,國民政府自然不想做這“賠本買賣”,在美國明顯表示想要獨占日本的心思後,再派駐象征意義的占領軍到日本得不償失。然而從如今的國際輿論來看,日本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曾經對中國的侵略屬于非正義戰争,更沒有把中國作為戰勝國放在眼裡。相反的,美國駐兵日本幾十年,如今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日本駐軍的國家,對日本的威懾效果不言而喻。美國在日本設定的禁飛區至今沒有日本飛機敢擅自觸碰,對日本的航空事業和空軍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蔣介石想得再深遠,他還是沒有明白中國作為戰勝國,派遣占領軍到日本,不僅能展現我國的國威,洗刷中國被侵略奴役的恥辱,更重要的是壓制日本的嚣張氣焰,讓他們重視中國是戰勝國、而日本作為侵略者卻戰敗的事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