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今天一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因為愛自己而愛孩子”,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愛孩子!,這不問的是廢話嗎”,朋友告訴我先别着急回答,接着又問道,“你認真想過沒有?”,頓時愕然,竟無言以對。潛意識裡,覺得父母愛孩子是無可非議的事,每個父母都遵循着這天性之道,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對于我們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因為愛自己而愛孩子這個問題,自己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的,汗顔之際,又有多少為人父母者和自己一樣呀。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記得深秋的一個下午,和同僚去冬奧公園散步,那天天氣有點冷,還呼呼地刮着風,穿了件薄款羽絨服,如果不是走路走熱,一件羽絨服興許也抵不住這清寒,因為冷,讓人很不适應,也很是在意。大概是因為周末,公園裡溜娃的人特别多,七八歲到幾個月的,随處可遇。如果朋友提問的問題是個假命題的話,換個方式來提問。一幅畫面,公園步道,三兩成群的父母,用嬰兒車推着各自的小孩,散步在清冷的深秋裡,彼此熱情地交流着孩子的點點滴滴,孩子在車裡無聊地看着,睡着,冷着,可又無可奈何。那麼這一群父母,到底是在溜孩子,還是在溜自己?他們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那篇《一場疫情,或許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文章,有網友評論,覺得沒有說透,說明白,其實這篇文章也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我又何必寫下自己的愚見,去影響到别人的判斷,有時候引發一個問題的思考,比回答一個問題更有意義。

孩子對父母而言,不僅是他們生命的延續,也是他們人生的延續,盡管各自的生活可能會有千差萬别,但父母的影子,在孩子身上随處可見,比如性格、做事的風格、做人的底線、應對生活的堅韌等等。

此刻看着旁邊熟睡的女兒,滿心歡喜,對她的愛,是情不自禁地由心而發,和所有父母一樣,這是毋庸置疑的。可她在不久的将來會長大成人,亦如長大的我們,擁有獨立的意識,我也隻是她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他的全部,也不是她自己。我愛她,但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軌迹,去描繪她的人生畫卷,仍不能以家長之尊,左右她的點點滴滴。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算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幾千年來,儒家“父為子綱”的文化影響,深深地烙入一代代人的基因,忤逆便是不孝的心理,也深深地影響着每一個父母。有多少父母,會依照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學識和經曆,執拗地管教着孩子,但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放大了眼界和格局,自己的學識,自己的經曆和經驗,真的就沒有問題嗎?這是個難題,孩子是自己的,不可能依照别人的方法去管自己的孩子,況且夫妻兩個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都會有不少分歧。難題即便無解,也值得我們去思考,隻是為了愛孩子,承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地去給予愛,千萬不要把孩子變成另外一個自己。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正如三字經裡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一生下來,除了遺傳父母的外貌和基因,他的性格和認知等,都是一片空白,如何繪就他的人生,幾乎全靠父母。所有人的人生,都不是固定地被出身鎖定,寒門也能出貴子,富家未必出英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子女與父母人生高度或者取得的成就差異很大的家庭,他不是什麼上天眷顧和奇迹,而是那些孩子身上,傳承了父母身上一些非常優秀的品質,高度或成就的差異,也許隻是機遇的問題。如此我們應當思考,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到底是什麼,究竟去給他什麼樣的愛,才能讓他的人生更幸福。

我們應該怎麼去愛我們的孩子

這幾年娛樂行業和自媒體愈加熱烈,為賺取流量或者更進一步說擷取财富,多少不經世事的孩子被推到了流量的前沿,這是孩子們所追求的嗎,他又能懂得多少?當然這隻是一小部分人群,赤裸的表現出父母對孩子這份愛上,夾雜了太多的自愛,有些看似暫時風光無限的背後,誰也無法預測在不久的将來,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沉痛。

些許思考,對于孩子教育這件事,各說各有理,僅在此引發一些思考,錯與對,悉由君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