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要有知識,也要有力量

——題記

《人民日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事實:“在我國,近三成的大學生體檢,都不合格”

這個報道一出,就在微網誌上引起了網友熱議

話題“長期不運動的人會怎麼樣”吸引了大概4.1億人參加讨論

其中包括很多還在就讀的孩子,他們紛紛留言

“我的體質特别差,體側1000米我四分鐘都過不了”

“我才高三身體還不如我奶奶,不是屁股疼就是腰疼要不就是肩膀疼,腿也經常發腫”

“我舍友才牛,下床磕了一下膝蓋,一學期都沒好,醫生說他膝關節穩定性太差了”

“天天做題,16歲的我頸椎病特别嚴重”

年紀輕輕的,身體已經這麼不堪一擊了?

看了孩子們的留言,不免為他們的未來捏一把汗

而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孩子們長期缺乏運動才導緻的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不應該隻有沉悶的書本。乏味的文字

還應該有新鮮的空氣,飛揚的汗水以及運動的激情

多督促孩子運動,增強他們的體質,隻有身體強健了,孩子們的未來才會光明

01

好的未來,離不開健壯的體魄

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釋出過一項資料:

在我國的中國小裡,近7成的學生每天運動不超過一小時

還有幾乎一大半的孩子則完全不運動。

甚至這些學生還經常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做功課

對于我國的中國小來說,成績往往代表着一切”

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卻被死死地壓在書本之下

在最青春美好的年華,他們卻拖着一具弱不禁風的身體

這一切,實在令人擔憂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北京體育大學的楊爍教授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現在的孩子身體越來越圓潤,腳步越來越遲緩;體重越來越龐大,體格卻越來越孱弱

成績有多好,智力有多優越,肺活量就有多差,行動就有多笨拙

而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個15歲的安徽男孩,學習非常刻苦

每天一大半的時間,幾乎都是在課桌前度過的

久而久之,這個男孩腰越來越疼,到後來甚至行動都困難了

家長帶去一檢查,才發現是腰間盤突出,而且需要進行手術

而在江蘇淮安,另一個10歲的小男孩

則因為長期不運動,太過肥胖的他竟然得了重度脂肪肝

此外,像近視、骨質疏松這些常見的疾病

更是成為謀殺青少年健康的直接兇手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陶勇醫生就曾在《兩會你我他》的節目中介紹過

在我國,40%的國小生患有近視眼,國中生的患病率則高達70%,高中生則是80%

而随着時間的發展,近視的程度會越來越重

這時候,就會面臨視網膜變薄、萎縮、脫離,甚至緻盲等種種危險

而一項關于骨齡骨密度的研究測試則顯示:在1280名3——18歲的青少年中

其中62%的男孩骨密度低于标準值,而女孩更是高達80.8%

更令人驚心的是,每年因為身體不适而猝死的青少年人數也在猛增

一名哈工大的學生,在自習室看書猝死

中考成績765分的湖南學霸,在高一軍訓的時候突發熱射症猝死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一名哈師大附中的理科學霸卻突發心髒病猝死

這些冷冰冰的文字,無不在向我們呐喊一個不争的事實:

那就是年輕人的身體正在被忽視,被消耗,被懲罰

巨大的學習壓力,長期的睡眠不足

導緻孩子們的心髒功能越變越差,猝死已經成為懸在青少年頭上的一把大刀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伏爾泰說過:“生命在于運動”

隻有運動,人才能充滿活力,隻有運動,孩子才能變得健康強壯

才能讀好書,才能有精力做其他一切的事情

而在醫學上,人們也發現:“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

還可以分泌多巴胺,愉悅人們的心情,增加活力

喜歡運動的人,往往思維更活躍,做事更有效率,看待問題更積極”

02

“運動”還是“不運動”

往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個喜歡運動的孩子,不僅會有強壯的體格

同時,也會在運動中培養出自律、勤快、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長期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會很大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好萊塢男星施瓦辛格,被人認為是“硬漢派”的代表人物

更是有無數粉絲稱他為“健美男神”,而他的大兒子也深受其影響

從小就非常熱愛運動,為人自律有遠見,早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15歲就創立了自己的服裝潮牌的他

在18歲那年更是被星探發現成為了一名簽約模特,和父親一樣進入了娛樂圈

但是他卻不僅僅滿足娛樂圈的發展,

于是他又成為了一名老闆,有了自己的披薩店

相比大兒子的人生,施瓦辛格的小兒子卻堪稱“鹹魚”

他從小就讨厭運動,最喜歡的就是宅在家裡吃垃圾食品

就這樣,他的身體越變越肥,人越來越懶惰

到19歲,還是一事無成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同樣的家庭環境,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人生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這是為什麼呢?

牛津大學認為熱愛運動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優秀的心智,是值得培養的未來領袖。

在牛津大學要獲得羅德獎學金其中一項标準就是喜歡運動,最好有體育成就

對孩子來說,堅持運動

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使他們的體形更加優美

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變得更加積極上進,自信開朗

同學A的女兒,從國小習成績就很好

每次去她家裡,孩子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業,A喊她出去玩一下運動一下,孩子都不願意上國中後,她就變得很胖,青春期的女孩子比較敏感,周圍的同學總喜歡嘲笑她的身材

于是女孩性格變得越來越古怪,不僅人際關系糟糕,成績也一落千丈

大學畢業後,她找了幾份工作,每次都由于懶得動而誤事最後被公司勸退

而且身體也越來越差,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高血壓

不同于這個女孩子,同學B的女兒小時候成績并不太突出

但是個性活潑,很喜歡運動,經常亮相學校組織的康樂活動

多年來她一直保持着健康勻稱的體形,總是看上去非常的自信活潑

畢業後,不僅和同僚關系好,上司安排的事也總是積極地完成,是以很受上司賞識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其實,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運動,不僅可以帶來健康的體魄

也能培養積極的人格,鍛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03

有時候,運動比講道理激勵得多

前段時間認識了一個清華畢業的學霸

講起各自的成長經曆,她回憶說:

“上高二時,因為學習壓力大,我每天隻能睡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在書桌前度過的,就連吃飯都是母親端過來扒拉一口就算。時間久了不僅身體有點吃不消,整個人的學習狀态也越來越糟糕,隐隐還有點退步,父親知道後,每天陪我出去晨跑,沒想到,很快的,我就調整好了心态,各方面的狀态都變得格外的好,學習成績很快就上去了”

“直到現在,我還在堅持跑步,每次有壓力,我就會自己出去跑一跑,你知道你在那個運動的過程中往往能夠獲得自信和勇氣”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學習

卻忘記了,運動和學習其實并不沖突,反而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效率

比起唠唠叨叨的說道理,帶孩子出去跑一跑,放放風,轉換一下心情

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會更好

“經常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兩會期間,唐江澎校長曾說:“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是給孩子優秀而健全的人格。

的确,比起培養一個弱不禁風的做題機器

讓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起來,才是父母該做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