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刷微網誌時,看到一個讓人無語的熱搜: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

光從這2億人的閱讀和底下讨論就知道,這事引起了多大的激憤了。

具體是怎麼回事?

1月8日,江蘇徐州的張女士在兒子11歲的生日宴會上,為他準備了一款插滿課本的蛋糕,上書:地球一天不毀滅,你都得寫作業。

張女士稱,本來蛋糕是皮卡丘,但想到孩子快期末考試了還天天打遊戲,自己就臨時改了,提醒他好好複習。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發視訊的張女士可能還洋洋得意,自認幽默,但孩子看見後卻崩潰大哭。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一想到在滿心期盼的生日上,得到一個一點都不想看見的禮物,小童君就覺得這小孩子很可憐。

網友說,這不是有趣,而是成年人的惡趣味,換做是他,早已經發瘋把蛋糕砸個稀巴爛了。

小童君也發現,家長的有些做法真的很奇怪,經常打着為孩子好的名義讓孩子不痛快。

就像以下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01、在孩子最高興的時候,大大掃興

懷着好奇的心情,小童君往這方面的消息一搜,同樣的做法居然還不在少數。

二胎妹妹3歲生日,媽媽坑娃送練習冊;

媽媽給國小生準備神秘禮物,打開竟是練習冊;

孫女過生日,奶奶惡搞送練習冊,孫女當場淚奔……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突然發現,中國家長好像都有一種通病,熱衷于讓孩子不高興,見縫插針掃興,在孩子最開心的時刻搞不痛快,并且沾沾自喜。

孩子成績好,送一套練習冊,再接再勵;孩子成績差,送一套練習冊,勤能補拙;孩子還小,送一套練習冊,笨鳥先飛;孩子大了,更要送一套練習冊,多多益善。

對于家長而言,在孩子生日送練習冊,可能一是好玩,二是“激勵”孩子。

但不管是單純逗樂,還是望子心切,不論出于哪種理由,這都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方式,孩子也不見得快樂。

視訊裡面,收到學習資料或者練習冊的孩子,哪一個是真正展露笑顔的?

而且為什麼一定要在孩子最值得慶祝,本應最高興的時候,讓孩子大為掃興呢?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大人自己,在生日當天,被上司誇獎說“又快到年底了,獎勵你這個月每天加班2小時,多加班,才有進步,工資才高!”

大人也會崩潰的吧。

當事人覺得好笑才叫開玩笑。即便是親人,孩子覺得難受,隻有大人覺得快樂,這不叫幽默,而是過分。

這樣的做法,滿足了家長自己說教的欲望,凸顯自己大家長的權威和地位,卻在精神上折磨了孩子。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即便是望子心切,想要送書,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松的書籍:

送沒上學的孩子繪本和手工書,陪孩子一起講故事;送上國小的孩子一些有趣的益智書或童話書,讓孩子感受書中樂趣;送上國中的孩子一些散文詩集或經典名著,讓孩子體會經典之美,這些難道不比直接送孩子一堆枯燥乏味的練習冊好得多嗎?

為孩子好,不隻有督促其學習一個途徑,讓孩子愛上讀書,從興趣入手不失為一種選擇。

02、在親朋好友面前揭孩子短

要說爸媽最喜歡做,而孩子最不喜歡的事,當衆揭孩子短,肯定榜上有名。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聊着聊着,就會喜歡扯到孩子的過往的一些糗事。

比如孩子小時候上錯廁所、被狗咬了屁股、偷摘鄰居的水果被發現、曾經考試拿0分、跟父母鬧别扭離家出走、爸媽要走就嚎啕大哭、做錯事被爸爸扒開褲子打之類的。

父母把孩子的這些過往當作“笑料”作談資,其餘大人也喜歡拿這些“梗”打趣孩子,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

有些父母,說到興緻之處還忍不住哈哈大笑或者重提舊事指責幾句。

但孩子卻并不喜歡這種被人當笑料的滋味。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對大人來說是“段子”,是“梗”,對坐在大家跟前的孩子來說,卻是如鲠在喉、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一個網友吐槽:

過年一群親戚在我家吃飯,

吃着吃着,我媽就開始講我的糗事。

關鍵是我還跟她說了,

不要講!不要講!不要講!!!

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會說!

我都忍不住想爆粗,她還屢教不改,我也是無語了!

這似乎是中國的一種習俗,或者說是謙虛過度導緻的。

父母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又不好意思老說自家孩子的好,于是隻好揭孩子的短,掩飾一下内心的自得。

但這樣的做法既傷孩子的心又損害孩子的自尊,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揭短,甚至會覺得父母是在侮辱自己,是以對父母産生怨念。

這樣說真是不誇張。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挺厭煩被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糗事?哪怕是親人?

是以,有一些問題真的不适合對外“宣傳”,父母想要跟人“爆料”孩子,不妨“三思而後行”。

03、總拿孩子跟别人比較

還記得《少年說》中委屈的學霸男孩嗎?

這名男孩登上天台向媽媽大喊:“每次我數學考滿分,我媽卻總是會說,很正常,别人比你厲害的多了去了。”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很難想象,一個頭頂學霸光環的孩子,心中竟然充滿了委屈和不解。

面對兒子的哭訴,站在台下的媽媽卻很蒼白地回應:“我就是怕你驕傲,想讓你更努力。”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在媽媽看來,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較,是希望他學習别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但男孩聽到這話,卻哭得更大聲了。

顯然,媽媽激勵孩子的方式,就是用更優秀的孩子,不斷跟自家孩子比較,以刺激孩子上進。

殊不知,這種比較,是孩子心中“最讨厭”的教育方式。

一位知乎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從小到大,成績并不算拔尖的她,在父母眼裡,自己和别人根本沒得比。

大學沒畢業,父母就說:看看你上專科的同學,都可以賺錢養家了,你這麼大了還讓家裡操心。

國外讀研時,她讀的專業課業繁重,而室友相對輕松就去做了兼職。父母卻念叨:别人能打工,你就不能打?

畢業剛工作,父母又說:讀研有什麼用,你姐工作幾年,就有了房子首付錢。

一路成長,一次次努力重建的自信,總是在這樣的對比中被打擊得無影無蹤。

育兒專家蘭海老師說過,經常這樣對比,孩子會容易變得習得性無助,并缺乏上進的信心。

當父母用比較的眼光,總拿孩子弱項跟别人的優勢比,會嚴重挫傷其自尊心,讓孩子産生絕望、無助的心态。

長期背負着不如别人的心理壓力,最終就會壓垮掉他們内在的自我。

04、結語

為人父母,我們有太多東西要學。

學會了解孩子的心情,讓其能擁有純粹的快樂;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其保有自己的尊嚴;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讓其養成足夠的自信。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卻不一定正确的做法,該改,還得改。

生日蛋糕上插滿課本男孩崩潰大哭: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點個【贊】,有你的支援,小童君會更有動力。

看更多育兒好文章,請關注【萬小童】公号,期待和你一起,解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