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刷微博时,看到一个让人无语的热搜: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

光从这2亿人的阅读和底下讨论就知道,这事引起了多大的激愤了。

具体是怎么回事?

1月8日,江苏徐州的张女士在儿子11岁的生日宴会上,为他准备了一款插满课本的蛋糕,上书:地球一天不毁灭,你都得写作业。

张女士称,本来蛋糕是皮卡丘,但想到孩子快期末考试了还天天打游戏,自己就临时改了,提醒他好好复习。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发视频的张女士可能还洋洋得意,自认幽默,但孩子看见后却崩溃大哭。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一想到在满心期盼的生日上,得到一个一点都不想看见的礼物,小童君就觉得这小孩子很可怜。

网友说,这不是有趣,而是成年人的恶趣味,换做是他,早已经发疯把蛋糕砸个稀巴烂了。

小童君也发现,家长的有些做法真的很奇怪,经常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不痛快。

就像以下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01、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大大扫兴

怀着好奇的心情,小童君往这方面的消息一搜,同样的做法居然还不在少数。

二胎妹妹3岁生日,妈妈坑娃送练习册;

妈妈给小学生准备神秘礼物,打开竟是练习册;

孙女过生日,奶奶恶搞送练习册,孙女当场泪奔……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突然发现,中国家长好像都有一种通病,热衷于让孩子不高兴,见缝插针扫兴,在孩子最开心的时刻搞不痛快,并且沾沾自喜。

孩子成绩好,送一套练习册,再接再励;孩子成绩差,送一套练习册,勤能补拙;孩子还小,送一套练习册,笨鸟先飞;孩子大了,更要送一套练习册,多多益善。

对于家长而言,在孩子生日送练习册,可能一是好玩,二是“激励”孩子。

但不管是单纯逗乐,还是望子心切,不论出于哪种理由,这都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方式,孩子也不见得快乐。

视频里面,收到学习资料或者练习册的孩子,哪一个是真正展露笑颜的?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在孩子最值得庆祝,本应最高兴的时候,让孩子大为扫兴呢?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大人自己,在生日当天,被领导夸奖说“又快到年底了,奖励你这个月每天加班2小时,多加班,才有进步,工资才高!”

大人也会崩溃的吧。

当事人觉得好笑才叫开玩笑。即便是亲人,孩子觉得难受,只有大人觉得快乐,这不叫幽默,而是过分。

这样的做法,满足了家长自己说教的欲望,凸显自己大家长的权威和地位,却在精神上折磨了孩子。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即便是望子心切,想要送书,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书籍:

送没上学的孩子绘本和手工书,陪孩子一起讲故事;送上小学的孩子一些有趣的益智书或童话书,让孩子感受书中乐趣;送上初中的孩子一些散文诗集或经典名著,让孩子体会经典之美,这些难道不比直接送孩子一堆枯燥乏味的练习册好得多吗?

为孩子好,不只有督促其学习一个途径,让孩子爱上读书,从兴趣入手不失为一种选择。

02、在亲朋好友面前揭孩子短

要说爸妈最喜欢做,而孩子最不喜欢的事,当众揭孩子短,肯定榜上有名。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聊着聊着,就会喜欢扯到孩子的过往的一些糗事。

比如孩子小时候上错厕所、被狗咬了屁股、偷摘邻居的水果被发现、曾经考试拿0分、跟父母闹别扭离家出走、爸妈要走就嚎啕大哭、做错事被爸爸扒开裤子打之类的。

父母把孩子的这些过往当作“笑料”作谈资,其余大人也喜欢拿这些“梗”打趣孩子,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有些父母,说到兴致之处还忍不住哈哈大笑或者重提旧事指责几句。

但孩子却并不喜欢这种被人当笑料的滋味。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对大人来说是“段子”,是“梗”,对坐在大家跟前的孩子来说,却是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一个网友吐槽:

过年一群亲戚在我家吃饭,

吃着吃着,我妈就开始讲我的糗事。

关键是我还跟她说了,

不要讲!不要讲!不要讲!!!

不止一次了!每次都会说!

我都忍不住想爆粗,她还屡教不改,我也是无语了!

这似乎是中国的一种习俗,或者说是谦虚过度导致的。

父母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又不好意思老说自家孩子的好,于是只好揭孩子的短,掩饰一下内心的自得。

但这样的做法既伤孩子的心又损害孩子的自尊,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揭短,甚至会觉得父母是在侮辱自己,因此对父母产生怨念。

这样说真是不夸张。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挺厌烦被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糗事?哪怕是亲人?

所以,有一些问题真的不适合对外“宣传”,父母想要跟人“爆料”孩子,不妨“三思而后行”。

03、总拿孩子跟别人比较

还记得《少年说》中委屈的学霸男孩吗?

这名男孩登上天台向妈妈大喊:“每次我数学考满分,我妈却总是会说,很正常,别人比你厉害的多了去了。”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很难想象,一个头顶学霸光环的孩子,心中竟然充满了委屈和不解。

面对儿子的哭诉,站在台下的妈妈却很苍白地回应:“我就是怕你骄傲,想让你更努力。”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在妈妈看来,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是希望他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但男孩听到这话,却哭得更大声了。

显然,妈妈激励孩子的方式,就是用更优秀的孩子,不断跟自家孩子比较,以刺激孩子上进。

殊不知,这种比较,是孩子心中“最讨厌”的教育方式。

一位知乎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从小到大,成绩并不算拔尖的她,在父母眼里,自己和别人根本没得比。

大学没毕业,父母就说:看看你上专科的同学,都可以赚钱养家了,你这么大了还让家里操心。

国外读研时,她读的专业课业繁重,而室友相对轻松就去做了兼职。父母却念叨:别人能打工,你就不能打?

毕业刚工作,父母又说:读研有什么用,你姐工作几年,就有了房子首付钱。

一路成长,一次次努力重建的自信,总是在这样的对比中被打击得无影无踪。

育儿专家兰海老师说过,经常这样对比,孩子会容易变得习得性无助,并缺乏上进的信心。

当父母用比较的眼光,总拿孩子弱项跟别人的优势比,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让孩子产生绝望、无助的心态。

长期背负着不如别人的心理压力,最终就会压垮掉他们内在的自我。

04、结语

为人父母,我们有太多东西要学。

学会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其能拥有纯粹的快乐;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其保有自己的尊严;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让其养成足够的自信。

有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不一定正确的做法,该改,还得改。

生日蛋糕上插满课本男孩崩溃大哭:这些做法对孩子而言,真的有毒

点个【赞】,有你的支持,小童君会更有动力。

看更多育儿好文章,请关注【万小童】公号,期待和你一起,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继续阅读